一
在前面的書法體會文章中,散人一直強調書法藝術是通過墨色和線條的變化表達書法人的情緒變化和審美趣味,并且不厭其煩地重復強調這一點。好的書法藝術就是要通過墨色和線條的變化表達書法人的情緒變化和審美趣味,并通過這種情緒變化和審美趣味的表達感染書法藝術的受眾。
在《書法體會之14 情緒》中,散人特別強調:沒有了情緒和審美趣味的書法作品是死的,是沒有精神內涵的,是沒有靈氣的,無論其墨色和線條多么精美都難以強烈而持久地感染其受眾。反之,即使墨色和線條還不那么精致,甚至還有明顯的瑕疵,只要書法作品能傳遞出豐富的情緒變化和審美趣味,書法作品仍然能強烈感染其受眾。這就是書法藝術的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
現(xiàn)在想重點說說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鑒賞中的審美趣味問題。
審美趣味,也稱“審美鑒賞力”,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審美傾向和主觀愛好(包括偏愛)。散人認為,書法藝術的穩(wěn)定性審美傾向和主觀愛好主要是后天培養(yǎng)而成的,與人天生的審美趣味有時候是一致的,也有些是不一致的,更多是不一致的。這也是認識書法藝術本質特性的一個重要邏輯前提。
人與生俱來的審美趣味是追求和諧的美感,和諧就是美,就是舒服,就是愉悅。所以,大自然的宏大、靜謐、包容什么時候都能讓人覺得舒服愉悅,其他如音樂、繪畫、雕塑的和諧美總能感動人心愉悅心性。但是藝術的追求是越來越個性化的,個性的表達更是現(xiàn)代藝術最具有核心價值的根本屬性,而個性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破壞一般意義上的和諧,形成一種相對意義上的“扭曲美”(這個用語不準確,但是好懂,姑妄用之),從而背離了大眾最原始的審美趣向。當代書法藝術最能體現(xiàn)這種個性化的“扭曲美”趣向與大眾化的與生俱來的和諧美趣向越來越嚴重的背離。一方面社會上存在著龐大的喜歡方正柔和書體的社會人群,一方面存在著大批的追求個性化“扭曲美”的書法藝術家。前者看不懂后者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造,后者鄙夷前者的書法藝術鑒賞品位。
(下圖: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趙伯光先生作品)
其實,人有生俱來的和諧美趣向是不能違背的,任何個性化“扭曲美”的追求從根本上還必須服從于人有生俱來的和諧美趣向,這是不能辯駁的真理:個性化的“扭曲美”只有在扭曲到了更高的和諧美的境界才是美的,否則都是丑的。所以散人認為,很多書法家為了個性化而個性化的主張和實踐是具有欺騙性的,是似是而非的,因而也是愚蠢的,最終是必然會被大眾、鑒賞界和收藏界所唾棄的。
(下圖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趙社英先生作品)
書法人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陶醉在自欺欺人的自我扭曲中,陶醉在自己夸張而自以為是的線條和墨色變化中,無論暫時的書法地位有多高,最終也是要被歷史的長河淹沒掉的。在前面的系列書法體會博文中,散人一直強調書法是墨色和線條的變化,必須超脫于寫毛筆字之上,但是凡事不能極端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都是極端的錯誤:墨色和線條的變化,要有人看得懂,這是起碼的藝術底線。
二
審美趣味總是與對一事物的喜愛和對另一事物的厭惡相聯(lián)系,帶有能動的選擇性,具有明顯的定向功能。它不僅反映客體的審美屬性,而且表現(xiàn)出主體的特性。它們以主觀愛好的形式反映著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需求,經常在審美評價和審美判斷中表現(xiàn)出來。(這一段摘自網絡搜索,特此說明)
散人以為,既然這種喜愛總是與另外相對應的厭惡相聯(lián)系,書法人在自己審美趣味表達的時候就要明確針對特定喜愛的趨向,而不應該混沌不明,更不能企圖同時取悅與之相對應的厭惡。書法人要有“能動的選擇”和“明顯的定向”,訴求于特定的藝術受眾,即主動迎合特定的藝術受眾的審美趣味,而不是企圖迎合所有人的審美趣味。雅俗共賞,是藝術家最高的追求,但是只是最高的追求而已。
(下圖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冉繁英先生作品)
對書法藝術的審美,不但取決于書法藝術本身,還取決于鑒賞者即書法藝術受眾的主體特性,很多書法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自說自話,忘記了鑒賞者有其審美主體的能動的選擇性和方向性,就如同唱戲的忽略臺下觀眾的感受能唱到什么樣子?審美趣味的表達需要與受眾的審美趣味發(fā)生諧振從而產生共鳴,這才是有意義的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家不顧受眾藝術感受的自說自話,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審美趣味是一種“社會性的偏愛”,具有社會性,體現(xiàn)的是社會性的精神文化的要求。
(下圖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寧書綸先生作品)
有些藝術家自高自大,說是要為后世而創(chuàng)作,好像他們的藝術在當世不能得到認可,將來一定會得到認可似的。對于這種藝術狂妄我嗤之以鼻,不屑于討論其思維邏輯的乖謬。“審美趣味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在審美實踐中歷史地形成的?!保ㄒ娜∽跃W絡收索文章)。為了后世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缺乏歷史感的虛妄。
三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系統(tǒng)提出了審美趣味的普遍性和個別性,客觀性和主觀性之間的矛盾問題,他認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迫使一個人去承認他所不喜歡的東西是美的,但趣味判斷卻要求別人普遍的贊同,這個矛盾無法解決,是二律背反。
散人以為,在這種二律背反中的書法藝術家注定了是要不斷探索前行的,注定了是要不斷否定自己的,而且除了那些讓銅臭熏變了味道的和那些狂妄到完全自我的兩個極端之外的書法人,大多數書法藝術家注定了是要承受精神痛苦的。在書法作品中體現(xiàn)了這種不斷前行,不斷否定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人才可能成為大家。在書法作品中表現(xiàn)了這種二律背反中的精神痛苦的書法人,其作品往往也最具震撼人心的魅力。
(下圖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崔寒柏先生作品)
前文說到,審美趣味是一種“社會性的偏愛”,具有社會性,體現(xiàn)的是社會性的精神文化的要求。但是這種社會性偏愛,并不是千篇一律同一劃一的相同的偏愛,各種不同的社會性的審美趣味之間有高下、雅俗、健康與痛苦、進步與落后的分別。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有各自的受眾,只要書法藝術找到了相對應的“審美趣味”群體,就有其成立的根基,就有其市場。在這個意義上,百花齊放是最好的心態(tài)了。
(下圖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席時珞先生作品)
散人我的審美趣味的核心在于書法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在于墨色和線條變化所給人帶來的愉悅,這是一個切入點和立腳點。很多其他朋友的切入點和立腳點可能與此非常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沒有必要等同劃一。大家都在關心、推動書法藝術的發(fā)展,也都在書法藝術中得到各自的愉悅。
對于散人喜愛的作品,我竭力推介,不顧其出身和資歷。散人沒有吹噓任何人的客觀需要,也沒有吹噓任何人的主觀企圖,符合我審美趣味的我都盡情謳歌,盡情頌揚,率性而為:說到沉滯艱澀之處,激情跌宕;說到酣暢淋漓之處,如開懷痛飲,快哉快哉!
散人自小喜歡吃蘋果,從不喜歡吃荔枝。我天天吃蘋果,沒有閑心反對別人吃荔枝了,呵呵呵。
(下圖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李鋒先生作品)
補記:
昨晚有朋友問散人書法體會之15遠不如前14篇的明朗,讀著多少有些艱澀遲滯,一語中的,看透了散人心中也有遲疑呢,呵呵呵。其實散人的搖擺也是康德所言二律背反的困惑:書者可以感性化信筆游墨,評者需要理性化扣其兩端而執(zhí)其中。散人力薄,持駕不逮,各路高人和朋友哂笑之!
書法藝術的個性化表達與審美趣味的社會性偏愛,就如同太極陰陽魚圖所演示的互動關系,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動,陰陽互成。任何極端化的認識都是錯誤的,任何極端化的實踐都是窄路一條。
另外,本文中所引用的書法作品均為散人實際之收藏,絕對不假。
散人的書法體會為個人日志,屬于即興而零碎的感想,不向任何圈子推送
蘭灣散人也是個性散淡之人,思想散漫不中規(guī)矩,方家高人盡可哂笑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