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這個進入中國不到四年的名詞,如今已演變成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最早將星巴克帶到中國的正是美大的總裁,55歲滿頭白發(fā)的孫大偉。在臺灣,孫大偉被稱為"麥當勞之父",因為他第一個把麥當勞引入臺灣,并成功開設了70家分店。
本報記者揚林北京報道
步出北京漢威大廈六樓的電梯,濃郁的咖啡香撲鼻而來。順著味兒沿走廊東頭拐過,左手邊呈現(xiàn)一間正在研磨咖啡的會議室,咖啡香就是從這飄出的。門口沒有任何公司的字樣,但記者已知道,這就是孫大偉的美大咖啡有限公司。那味兒是星巴克常有的氣息,但此刻更濃郁。從1999年1月到現(xiàn)在,孫大偉將這誘人的咖啡香吹向了京城幾乎所有繁華地帶。
在京城,星巴克已成為時尚咖啡的代名詞。從國貿(mào)到西單,從百盛到當代,甚至故宮,都能看到星巴克墨綠色的人魚圓標。27家從17到
"拿來"的成功
星巴克,這個進入中國不到四年的名詞,如今已演變成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就連著名作家陳染在聊及某些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時,會這么說:"他們把酒吧、床上、喝星巴克咖啡、逛'宜家'家居,或閱讀時尚雜志,作為某種生活的標志,以及創(chuàng)作都市題材的僅有內(nèi)容。"
墨綠人魚來自美國,對美國人而言,"星巴克"咖啡與"可口可樂"一樣,已成不可或缺的佐餐飲料。
孫大偉似乎是那種生性就善于"拿來"的人,而且拿的盡是美國那些象征現(xiàn)代生活的東西,除了星巴克和麥當勞,他還曾將迪廳硬石(70年代由兩位美國嬉皮士創(chuàng)立的世界性連鎖店)帶到臺灣。
這或許與他的經(jīng)歷相關,出生于天津的孫大偉兩歲時就去了香港,大學是在臺灣念的,再深造是在美國,如今他太太就住在美國,今年9月初的時候,他特意給自己放了一周假回美國的家。
也許正是這種經(jīng)歷讓孫大偉能看清可以"拿來"什么,每一次的"拿來",他都相當成功了。如今的星巴克以穩(wěn)健的速度發(fā)展著。從1991年北京國貿(mào)的第一家,到2001年的16家,再到現(xiàn)在的29家,每天賣掉的咖啡超過1萬杯。1998年,他拿下了在中國北方代理星巴克品牌的授權(quán)。
凡孫大偉"拿來"的都成功了。但任何一個商人,都有生意虧過的時候。孫大偉也不例外,90年代中期,他在臺灣投資了一部參加法國第47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影片《獨立時代》,47歲的他和他很喜歡的47歲的楊德昌導演在電影節(jié)上輸給了張藝謀的影片《活著》。這個代價可不小,后來孫笑稱"好玩的東西不一定都賺錢"。
無論是麥當勞西式快餐,還是星巴克咖啡,成功原因當然在于孫大偉的經(jīng)營,但與孫大偉對項目的選擇也是分不開的。孫在總結(jié)的時候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挑某個行業(yè)的時候一定要找最好的合作伙伴,星巴克正是咖啡行業(yè)的老大;其二則是對北京市場的看準,北京的經(jīng)濟與市民的收入提高速度為美大的成功提供了環(huán)境與機會。說穿了,就是經(jīng)營者的眼光問題。
星巴克的第一步
中國是個茶文化盛行的國度,孫大偉卻將星巴克西式的黑咖啡和各式的泡沫咖啡飲品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開拓并搶占了另一個市場。他經(jīng)營的不僅是咖啡,更是一種西式的生活方式。
孫大偉在北京開星巴克時,京城的咖啡店還沒有成氣候的。孫相信星巴克的前景,但作為商人,他也知道如何借外力來推進自己的想法早日實現(xiàn)。資金方面,孫大偉拉來了臺灣漢鼎的風險投資,在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風險投資快瘋了的時期,據(jù)說那筆投資是漢鼎當時唯一的非科技投資。市場方面,為了更好地把握北京市場,孫大偉找到了京城的投資伙伴--北京農(nóng)工商集團。
現(xiàn)在京城的白領沒有不知道星巴克的,一杯咖啡或許就代表著他們追求的一種西式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腦海里總是留有這樣一個浪漫的閃回:在電影《網(wǎng)上情緣》里,世界級帥哥湯姆·漢克斯和"甜姐"梅格·瑞安從紐約街頭的星巴克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從1999年就一直任美大咖啡公司副總裁的邱天怡告訴記者,當年的咖啡市場很不成熟,大家也不了解星巴克,從墨綠人魚標識走過的時候,不知道星巴克是做什么的,不知道星巴克的價位是什么,這種陌生和隔閡成了市場開拓的最大難題。"工作只能一步一步來,我們在店內(nèi)設有專門的咖啡課程,告訴顧客,什么是高品質(zhì)的咖啡。"
告訴顧客,首先就要感染員工,孫大偉對員工的培訓從不吝嗇。早在臺灣開辦麥當勞時,其"前期籌備工作和培訓就花了近100萬美金"。在美大咖啡公司,孫每年也要送幾批員工去美國星巴克感受咖啡文化。
孫大偉想讓星巴克成為第三個點(the third place),就是在上班與家庭之外,大家第三個經(jīng)常去的地方,從而在中國培育出coffee house的文化傳統(tǒng)。舒適、自在的環(huán)境也可以讓大家在星巴克得到很好的休閑。
三年半來,孫大偉成功了。如今星巴克,早成為許多顧客的第三點,當他們走進星巴克時,就知道自己面臨N種選擇:喝哪種咖啡?大、中、小杯?濃的、淡的?也知道自己對"星巴克"活潑、濃郁、粗獷、低因四大咖啡口味的偏好,儼然典型的"星巴克一代"。
星巴克的中西文化
孫大偉的桌上放有一個中式的茶壺和一只咖啡杯,兩者相配竟是那樣和諧與優(yōu)雅。孫大偉說,他如果只是一成不變的"拿來",也許無法在星巴克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功。事實上,從開張起,孫大偉就將這舶來品與中國文化加以結(jié)合。
因此有人總結(jié)說星巴克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中西結(jié)合的氛圍。內(nèi)部品味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清雅的音樂、悅目的圖畫,大到中式家具和考究的西式吧臺,小到咖啡制作和飲用器具,典雅、悠閑的氛圍,既透著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保持著原汁原葉的美式風情,能使二者并行不悖,結(jié)合得如此天衣無縫,是孫大偉的得意之處。
店堂布置上如此,在經(jīng)營的品種上,也是如此。如今的星巴克,也提供茶飲的選擇。再過幾日,月亮圓時,還有精致的月餅。
月餅和咖啡,這看似不相干的兩類食品。孫大偉卻詮釋成星巴克中西文化結(jié)合的經(jīng)典。星巴克的月餅去年中秋推出后,竟然脫銷。星巴克的月餅有咖啡味的,磨砂的盒子和黃色的綢緞,裝幀別致,在美大的員工看來,似乎也很有"星巴克味"。
美大副總裁邱天怡負責月餅的市場推廣工作。邱天怡是臺灣人,如孫大偉一樣,她對星巴克文化也有著無比的熱愛。
邱天怡告訴記者,和進入中國的星巴克一樣,孫大偉其實也是個"中西結(jié)合"的人--既直截了當,又講究方法。有時工作上遇到什么難題了,孫大偉會給她和自己倒上兩杯星巴克,在咖啡的濃香中,他們平等而愉快地探討、交流。邱天怡覺得,也許是星巴克,也許是孫大偉,讓她變得耐心、平和,生活化和職業(yè)化兼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