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08年12月4日黃石日報 作者:汪紅光
竹林七賢里那個靠打鐵為生的嵇康,是個典型的狂人。那天,嵇康與他的好友照例在樹下打鐵,他的崇拜者鐘會帶著司馬昭的圣旨來宣召他。一路上鐘會想入非非,以為嵇康見了圣旨,一定會對自己的舉薦感恩戴德、點頭哈腰,總算報了昔日拒絕相見之辱。讓鐘會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嵇康非但沒有對自己點頭哈腰,甚至對他精心準(zhǔn)備的車馬儀仗看也沒看,低著頭打鐵不輟,眼皮也沒抬一下。
如果說十年前嵇康拒絕接見鐘會是因為鐘會的默默無聞,身份低微,那么十年后的這一次“相見”對已經(jīng)飛黃騰達的鐘會而言無異于天大的蔑視和不屑。新愁舊怨,鐘會終于被激怒了,他一甩手,黑青著臉,悻悻而去。后來,在他“無微不至”的特別關(guān)照下,嵇康被司馬昭判了斬刑。
后人常常不能理解,鐘會千里迢迢來請嵇康做官,難道有什么不對?嵇康為什么看也不看人家一眼呢?實在是太不識時務(wù),太沒有人情味了。
其實,十年前,嵇康就說過,鐘會是個小人。小人一旦得志,就會害人,謙謙君子怎能與這樣的小人交往?正因為如此,嵇康始終不理睬鐘會。事實上,在鐘會為官的那些年中,他不光奴顏媚骨,不講人格,甚至出賣朋友,陷害忠良,讓他的先人書法家鐘繇也跟著受辱。他向皇帝推薦嵇康,不是崇拜他的才能,他的道德文章,而是想借此炫耀一番,抬高自己。嵇康對鐘會的認(rèn)識是何等深刻!
臨上刑場前,鐘會又來了。嘴里說是送行,實則是想看到嵇康求饒。做慣了小人的鐘會永遠不會知道,像嵇康這樣的狂人哪怕是死,也不會低頭屈膝。當(dāng)時的事實是,面對鐘會的假惺惺,嵇康正眼也沒瞧他一瞧,盤腿坐在地上,自顧自彈琴,高歌。午時三刻,嵇康像鐵塔一般站起,摔斷手里十分憐愛的古琴,仰天長嘆一聲:“廣陵散,從此而絕!”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嵇康沒有嘆息自己的無辜,而是為“廣陵散”行將失傳而惋惜,為美好文明的沒落而痛心。因而,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diào),鋪天蓋地,飄進了古今每個人的心里。
嵇康的狂,是一種透入骨髓的自信、自尊,獨步天下,傲視群雄,始終持守著自己做人的原則。因為這種精神,我對他仰慕、崇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