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已失傳千年、據(jù)說被唐太宗帶入了墳墓的“王羲之《蘭亭序》真跡 ”,竟然橫空出世了。
據(jù)說這幅“蘭亭序”,是珠三角某藏家的祖?zhèn)鲗氊?,在一場所謂的“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號稱“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被確定為“真跡”。鑒定結果稱這幅作品創(chuàng)作于367年是王羲之真跡。
宣布這一消息的文章,迅速成為了10萬+
據(jù)稱是“王羲之第55代傳人”王文增在檢測會上說第一次見到祖先真跡幸運之至,量子檢測又為古書畫“立功”了
北京天鑒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鑒定登記卡
操辦這場研討會的,是一個叫做“文保會”的組織和一家叫做“北京天鑒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yè)。據(jù)“文保會”自己的公眾號披露,研討會的現(xiàn)場,是這樣子的:
所謂的“《蘭亭序》真跡”,是這個模樣:
這幅“真跡”的卷尾,懷素、米芾、洪邁等曾經(jīng)在教科書出現(xiàn)過的書法名家,也都給這幅“真跡”提供了題跋認證。
比如,褚遂良(596~658或659)的“鑒定結論”是“書圣筆痕”,如下圖:
柳公權(778~865)的“鑒定結論”是“書圣真品,傳世寶藏”(下圖右側):
除了檢測“蘭亭序”外。這份鑒定報告。還對引首褚遂良題字卷尾唐代柳公權、懷素。宋代米芾、周必大、張縯。元代乃賢跋一一作出分析。
檢測報告上首尾題跋的紙張制作年份均為643年。莫非裝幀時故意留有尾紙。供后人作跋?
更讓人驚訝的是7位書家題跋年代的檢測結果,確與其生活年代相符。
“北京天鑒量子科技公司”宣稱,他們不但用所謂的“量子檢測”認定這幅書法“創(chuàng)作于公元367年,紙張生產(chǎn)年代為364年”,還測出了這幾位古代書法大家的具體認證時間:褚遂良的“書圣筆痕”四字,寫于公元643年(請記住這個時間,后文會談到);柳公權的'書圣真品,傳世寶藏——公權鑒定”,寫于公元850年……(如下圖)
而所謂“量子檢測”的原理究竟是什么,該公司卻稱技術的專利還在審查中,現(xiàn)在不能公布。
漏洞百出
褚遂良絕不可能在公元643年用“書圣筆痕”這四個字來認證王羲之的《蘭亭序》。理由很簡單:那一年,王羲之還沒有獲得“書圣”名號。從王羲之寫《蘭亭序》到獲得“書圣”這個名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事實上,自東晉而下至南北朝,很長一段時間里,較之王羲之,文人墨客更喜歡鐘繇與王獻之的書法風格。這是王羲之自東晉而下,長期未曾獲封“書圣”的主要原因。
王羲之是東晉人?!稌x書.王羲之傳》里說他“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筆勢被人稱贊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但并未說王是“書圣”。到了南朝宋,羊欣品評古今書法名家,對王羲之的評價是“博精群法,特善草隸”,“古今莫二”,也沒有說他是“書圣”。
及其喜愛王羲之書法據(jù)說被其帶入了墳墓的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書法稱贊“盡善盡美”,還沒有給他戴上“書圣”的稱號。
真正第一位在書法專著中稱贊王羲之為“書圣”的,是活躍于武則天時代的書法家李嗣真。他在《書后品》一書中,稱贊王羲之的書法“如陰陽四時,寒暑調暢,……可謂書之圣也?!贝撕?,王羲之“書圣”之名,才漸漸傳開。
而這位李嗣真卒于公元696年,生年不詳,但可以根據(jù)《舊唐書.李嗣真?zhèn)鳌纷龃笾碌耐茢唷渲杏涊d,李嗣真“弱冠明經(jīng)舉”,很快就被賀蘭敏之延攬到弘文館參與史書修撰,與另外兩位同事并稱弘文館“三少”,然后在賀蘭敏之被武則天誅殺前夕離開京城去做了地方官,逃過一劫?!叭豕凇笔?0歲,賀蘭敏之被武則天任命為蘭臺太史,是在乾豐年間(666~668),被武則天誅殺是在咸亨二年(671)。
也就是說,往前推算,李嗣真大概出生于公元640年左右,前后誤差約5歲。
公元643年,第一位賦予王羲之“書圣”稱號的李嗣真,還剛剛出生(甚至有可能還沒出生),他那本稱贊王羲之為“書之圣”的專著《書后品》,還須等待數(shù)十年才能問世。
神奇的“量子檢測”,卻宣稱大名鼎鼎的書法名家褚遂良,在公元643年,已使用“書圣筆痕”四字來為所謂的“《蘭亭序》真跡”認證。
再看看“柳公權”據(jù)說是850年所書,為何從中讀出來魏碑的意味?
▲“懷素”草書跋 795年所書
按照懷素與柳公權的生卒年代的先后順序懷素應在尾跋第一位,但為何到了第二?
米芾”行書跋 1098年
“周必大”行書跋 1196年
“張縯”楷書跋 1201年
▲“乃賢”行書跋 1339年
米芾、周必大、張縯、乃賢四人筆法竟然如出一轍莫非教他們的是同一個“老師”?
在書畫研究界,通常是如何鑒定作品真?zhèn)蔚哪兀?/p>
鑒別古書畫要“目鑒”與“考訂”,目鑒是憑視覺來觀察識別作品的藝術特征,用比較的方法確定作品,考訂就是翻撿文獻資料,達到全面的認識。
古代因為能看到的真跡有限,所以多靠著錄、印章、題跋等外在的信息來判斷是不是真跡;
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海量的圖和真跡能在網(wǎng)上檢索到,這時就可以對藝術家按大致的年代和順序排列,分析到更具體的演變。
愚人節(jié)快到了,你知道還有什么奇葩的文物造假可以分享嗎
編輯:楊濤
主編: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