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家庭能量完形的一部分,兒童的情緒障礙、行為問題、生理疾病,常常并非只是孩子本身出了問題。有時我甚至會這樣認為:兒童反映出夫妻間的婚姻問題、婆媳問題及一切大大小小的家庭問題。
許多父母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他們傾向認為:"這當然是小孩子的問題,是小孩出了問題才造成我的麻煩及家庭的痛苦!""要解決的是"小孩子"的問題,干嘛扯到我身上,難道這是"我的"問題嗎?是我的錯嗎?問題出在我身上?"看在我眼里便會想: "這種逃避自我覺察、不想自我面對的心態(tài),只希望解決"兒童"的問題,不也是一個小孩子的想法嗎?"
當然,我的臉上依然會掛著一抹同理的微笑,彷佛深深體會到這對心焦的父母的確遇到了麻煩。影響兒童最深的常常是一股家中彌漫的不安全感,這種在空氣中凝結的氣氛,或吵架,或暴力,或哭泣,或冷戰(zhàn),或表象和諧,或內在暗潮洶涌的情緒,都是兒童極大的焦慮及不安全感的來源。兒童能全然的體會到,卻無法以成熟的心智將內心感受到的負面情緒用言語表達或渲泄出來。然而,大家別忘了,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當他無法用言語表達時,他會"演給你看",演什 給你看呢?比如說,體弱多病,經常感冒,或許引發(fā)氣喘發(fā)作;功課退步,在校和同學打架、偷錢、說謊;半夜一再尿床、作惡夢,沒有安全感;怪異行為,啃指甲啃到流血,或奇怪的自我傷害行為等等。這些都是我在門診一再看到的。
舉個例子吧!一位父親帶著十三歲的兒子來求助,提及兒子有個奇怪的行為,若身上有受傷的結痂(也不知道是意外受傷或根本是自我傷害?),兒子會用手將未完全結疤好的痂撕去,以致在一再的流血(還會用力將血擠出來)和結痂當中循環(huán),因此身上盡是大大小小"永遠在結痂中"的傷口。
在我探討這個孩子的整個成長史及與父母的互動時,發(fā)現(xiàn)父親在孩子很小時就與太太離婚,將孩子交給祖父母養(yǎng)育,直到孩子上了國中,父親也再婚了,有了另外兩個小孩,才將男孩接回身邊。這位父親心中對男孩有所虧欠,卻遇上孩子的國中叛逆期,更擔心孩子交友不慎、誤入歧途,于是在管教態(tài)度上偏向"嚴厲管教、碎碎念、不信任及約束",于是彼此的互動產生極大的摩擦。
我們先來探討孩子的自傷行為,許多兒童的自虐及自傷都是在傳達一個訊息:"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人在乎我,也不會有人關心我,我受傷了,流血了,甚至死了,也不會有人在意。"這些孩子的心,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感覺,已經了麻木了,"既然沒有人在意我的感受,我又何必在乎自己的感覺?"于是,一再的自傷或自暴自棄的反社會行為便重復發(fā)生。
我告訴這位父親,你是小孩的爸爸,很愛他,理所當然認為"養(yǎng)子不教父之過"??墒墙^對要記住,過去這幾年,小孩理性上知道你是他爸爸,情感上卻跟你一點也"不熟",你接他回來,他期待的是終于有一個父親好好愛他、了解他、在乎他的感受,沒想到你卻端出父親的架子,想矯正他、糾正他、改正他的習慣及行為模式;想想看,當初是誰把孩子丟給祖父母的?孩子這時候其實不是要你的管教,你愈教,他愈覺得你不愛他,愈變愈壞。此時,你應該先對孩子展現(xiàn)"無條件的愛、接納、傾聽及了解",等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有了安全感、彼此的信任及情感的流動,那時候你根本不用教,孩子自然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棒。
愛的教育不是"只要愛,不要教育",而是當愛發(fā)生了,交流了,互動了,教育才會發(fā)生嘛!
回到目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