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說實在話,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教育的功能是豐富的,如何回答要揣測提問者關注的是什么。但我認為有一點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四中的校園里,有一幅題為“追求”的鍛銅浮雕。這是一位校友獲得國際藝術大獎的作品,它向人們訴說著一個真實的故事。
50年前,在一節(jié)俄語課上,一個小男孩兒沒有聽講,而是悄悄畫老師的漫畫。當老師提問時,惶恐之中他把書本和那張涂鴨之作都碰翻在地上。老師揀起那幅小畫很認真地看了看說:“這畫送我做紀念吧!下課后到我宿舍來一趟,我送給你一本《特列嘉科夫畫廊》的藏畫。”從這一天起,這個小男孩兒成了學校俄文黑板報的美工。20多年后,他成為著名藝術家,擔任了人民美術出版的總編。
我曾發(fā)短信問他:“老師在宿舍里批評您了嗎?”
回復:“沒有。”
我再追問:“那您以后在課堂上又畫過畫嗎?”
回復:“沒有批評,但我確實也沒再在課堂上畫過畫。因為他讓我擔任了一個“職務”——給學校的俄文板報畫插圖,有了一份責任感,工作蠻認真。……老師信任我,尊重了我,我當然就有了一種責任感。現(xiàn)在明白了,那實際就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成員所應具備的"契約意識"——那就是一定要把黑板報辦好!不能辜負他人!四中從我們一開始入學,就肩起了它的"造就之責"。我以為,這在中學教育中十分重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基礎教育最重要的價值追求,就是喚醒人的自覺,讓學生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愛,形成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好公民。我想這應當是構建現(xiàn)代學校文化的前提。
喚醒自覺需要適度的寬容。那位校友曾對我講,如果老師當場把我狠批一頓,還真不知道我今天是什么樣子。由此,我常常自問,作為教育者,以今天對教育價值的理解,我們還有沒有50年前那樣的智慧與胸懷?作為管理者,當看到教師對學生寬容的時候,我們對教師又能容忍和理解嗎?“教不嚴,師之惰”,只有“嚴師”才能培養(yǎng)“高徒”,這是千百年來奉行的信條,但是我們無法知道,這樣的教育曾扼殺了多少學生的個性、自尊與人格。當然,寬容是有底線的。寬與嚴都是教育所必需的。如果說教育是一門藝術的話,那么如何做到寬嚴相濟,則是這門藝術要永遠追求的境界。
喚醒自覺需要平等和尊重。我曾收到有一位外地學生的來信。他讀了《從北京四中到北大清華》一書后,十分羨慕這里民主和諧的學校氛圍,于是給校長提了四條建議:活躍學校生活、改進教學方法、改善食堂、設置實驗班。沒想到幾天后,班主任找他談話,嚴厲斥責他說,你有什么資格給校長提意見!也許學生自覺的意識、獨立的人格以及剛剛產(chǎn)生的朦朧的責任感就這樣被無情的泯滅了。這種現(xiàn)象實在不應當出現(xiàn)在今天的教育中。
自覺意識需要用關愛和鼓勵去喚醒。我曾讀過一篇學生評教作文:“初中時,我的外語成績不是很好,而當時的老師不是鼓勵而是批評我,使得我對外語更無好感,外語課不過是混混事而已,在中考時也吃了外語的虧。……期中考試前不久,老師跟我說,我對外語學習一直挺熱情,成績也還可以,期中一定要干的漂亮點。說真的,聽到那些話,我心里異常激動,那可是久違了我三年的鼓勵??!……一個人,尤其是一名教師,她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她的學生,有時可能是連她自己都不注意的一句安慰或一聲鼓勵,卻可以給予學生莫大的關懷和自信,也許這會影響我的一生。”
自覺意識還可以通過環(huán)境熏陶來喚醒。有一個朋友跟我談起他出國時經(jīng)歷的一件小事。他們幾個人休息時一起吸煙,等吸完才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丟煙頭的地方。正在他們張望的時候,一位男子走過來,伸出帶著雪白手套的手,示意他們把煙頭放在他的手里。這位朋友說,從那以后,我們再也不好意思吸煙了。千萬不要小看“不好意思”。其實“不好意思”就是自覺意識的發(fā)醒。因為當一個人感到不好意思隨地吐痰、不好意思說粗話臟話、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不好意思大聲喧嘩、不好意思鋪張浪費、不好意思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時候,他就產(chǎn)生了羞恥感,他就懂得了自尊、自愛,人類的美德就要在他身上發(fā)芽和生長。
今天,我們的社會正在經(jīng)歷著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只有當你將今天的時代放到中國5000年歷史的坐標中去比較才能真正體會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和普適價值觀正在我們的頭腦中萌發(fā)。今天的教育是培養(yǎng)未來社會的公民。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必要重新審視過去的教育價值觀。其實,當教師把學生的自覺喚醒后,他就完成了作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為人在自覺意識產(chǎn)生后,就獲得了主動發(fā)展的永不枯竭的動力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