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壞習慣可以害了人的一生。都說21天可以養(yǎng)成一個習慣,有的人有早起的習慣,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更高效的投入工作;有的人有跑步的習慣,可以保持身體健康身材苗條;有的人有看書的習慣,通過閱讀可以提升氣質(zhì),增長知識。這些是習慣帶來的好處,如果相反的話就成了壞處了,不喜歡早起喜歡賴床,很有可能因為遲到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不喜歡運動只喜歡坐著躺著,那身體可能被肥胖所困擾引發(fā)一些并發(fā)癥等等。
曾國藩能成為晚清時期的第一名臣與他有很多好的習慣是分不開的,他認為人的一生,這兩個習慣不能沾染,如果沾染上離成功就很難了。第一個習慣就是懶惰,從古自今的平庸之人都是因為懶惰而變成這樣。如果不能把他克服那終究不能成功,身體懶惰會導致人有拖延的毛病,一個事情本來今天做的非要拖到明天,明天又拖到后天,直到最后期限才開始做,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來不及了。就算加班加點的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肯定會因為倉促完成而質(zhì)量上大打折扣。思想懶惰比身體懶惰更嚴重,身體懶惰還只是處于有心無力狀態(tài),思想懶惰是直接放棄,不會長久考慮只管當下生活,能過一天是一天。
如何克服懶惰呢?與懶相對的就是勤。勤快的人和懶惰的人精神面貌就不一樣,前者看起來充滿干勁,做事風風火火;后者則對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來。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小計劃,這個目標剛開始不用很長遠,可以先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把每天要做的事規(guī)劃一下,這樣做起來簡單也方便你堅持下去。慢慢的隨著完成的事情增加,會增強自我滿足感、增加信心、為自己感到驕傲,只要堅持下來自然水到渠成。曾國藩就堅持寫日記和早起。寫日記是為把當天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便于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這種自我批評自我反思應該就是《論語》中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吧“。關(guān)于早起這件事情,萬事開頭難,等到了后期身體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鐘,就輕松了。曾國潘把這些都記錄在了日記上,他做這些事也是為了培養(yǎng)自己堅毅有韌性的性格。
第二個習慣就是傲,自古以來有才的人都會帶一點傲氣,這本不是壞事,適當?shù)脑挄毁潪橛酗L骨、有個性、不與人同流合污。很多古代的詩人就帶有一些傲氣比如李白,他被封為”詩仙“他的詩讀起來豪邁奔放、飄逸若仙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給后世帶來深遠影響。但物極必反太過傲氣就會變得自負,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對于別人的建議視而不見。但人無完人,這樣固步自封不知悔改下去必然會走向毀滅。很多人坐到上位后被各種贊美蒙蔽了雙眼,反而對于一些建議指正嗤之以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唐太宗做皇帝后依然愿意聽取大臣的建議,其中魏征就是敢于當面直言規(guī)勸的代表。有一次唐太宗很生氣揚言要殺了魏征,因為魏征在朝堂上刁難自己讓自己下不來臺。長孫皇后聽后向唐太宗道喜,說魏征之所以敢當面直言是因為您是賢明的君王,明君有賢臣高興還來不及怎么能大開殺戒呢?唐太宗聽后恍然大悟,從此勵精圖治、虛心納諫、對魏征很是敬重,把他當作一面鏡子了解自己的不足,魏征也知無不言,君臣兩人的相處模式傳為一段佳話。也因為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很多人才愿意為他效力,后來開創(chuàng)了大唐“貞觀之治”的輝煌盛世。
因此曾國潘認為,一個成功的人如果不想失敗,就不能自傲,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飄了,保持平常心,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自己有個全面的了解。還是像照鏡子一樣,自己看自己只能看到前面而看不到后背,這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作為鏡子幫助你認清自己。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是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在他看來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戒掉懶和傲,這兩個習慣一旦沾染就距離成功越來越遠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