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
1.生平:1925年-
2.尊稱:美國心理學家、社會學習理論創(chuàng)始人、新行為主義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故事: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于加拿大,父親是一位農場主。班杜拉于1949年畢業(yè)于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51年在美國衣荷大學獲心理學碩士學位,195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班杜拉在愛荷華大學學習期間,就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那時,他認為心理學家應當“把臨床現(xiàn)象用經(jīng)過實驗驗證的方式加以概念化”,心理學研究應當在實驗中進行,以控制決定行為的因素。
1953年,班杜拉應聘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任教,1964年升任教授。在此期間,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上,班杜拉把學習理論運用于社會行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導致了社會學習理論的誕生,從而使他在西方心理學界獲得了較高的聲望。
1969年-1970年,班杜拉受聘為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
1972年,班杜拉榮獲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分會杰出科學貢獻獎。
1973年,班杜拉當選為個體心理學會主席。
1974年,班杜拉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1976年,班杜拉當選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1977年,班杜拉榮獲卡特爾獎,被命名為“認知理論之父”。
1979年,班杜拉榮獲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80年,班杜拉當選為美國西部心理學會主席,當選為美國藝術及科學院院士。同年其榮獲攻擊行為國際研究會杰出貢獻獎及美國心理學會杰出科學貢獻獎。
1989年,班杜拉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醫(yī)學部院士。
1991年-1995年,班杜拉擔任兒童發(fā)展研究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
1999年,班杜拉擔任加拿大心理學會名譽主席。同年,其榮獲美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杰出貢獻桑代克獎。
2001年,班杜拉榮獲行為治療發(fā)展學會終身成就獎。
2002年,班杜拉榮獲西部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
2016年,班杜拉榮獲了美國國家科學獎。
4.學術貢獻
(1)班杜拉創(chuàng)立了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包括觀察學習、自我效能、行為適應與治療等內容。
班杜拉把觀察學習過程分為注意、保持、動作復現(xiàn)、動機四個階段。簡單地說,就是觀察學習須先注意榜樣的行為,然后將其記在腦子里,經(jīng)過練習,最后在適當?shù)膭訖C出現(xiàn)時,再一次表現(xiàn)出來。班杜拉認為,人們在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到了許多行為。
班杜拉認為,兒童社會學習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任何有機體觀察學習的過程,都是在個體、環(huán)境和行為三者相互作用下發(fā)生的。班杜拉把強化方式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二是替代強化,三是自我強化。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滿意結果的預期。班杜拉認為個體對效能預期越高,就越傾向于做出更大的努力。班杜拉指出了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直接的成敗經(jīng)驗、替代性經(jīng)驗、言語勸說和情緒的喚起。
(2)班杜拉理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他區(qū)分了人類學習的兩種基本過程,即直接經(jīng)驗學習和間接經(jīng)驗學習,提出了觀察學習是人類間接經(jīng)驗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
(3)主要代表著作:《青少年的攻擊》、《社會學習與人格發(fā)展》、《行為矯正原理》、《心理學的示范作用:沖突的理論》、《攻擊:社會學習的分析》、《社會學習理論》、《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變革社會中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