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提升課堂 致力于為廣大心理教師、家長服務(wù),天天推薦教育資訊與心理美文,已成為國內(nèi)外數(shù)十萬教師、家長的好幫手。這是一個有思想、有責任、有溫度的公眾號。 讓我們一起為推進健康教育進步而攜手努力,謝謝!
5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公眾號
新東方家庭教育 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nèi)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821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公眾號
▲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guān)注
刷新聞,得知昔日的“神童”魏永康因病逝世,一時間感慨萬千;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有過頂峰的鮮花和贊譽,也有過云端滑落的失意和迷茫。在淡出大眾視野歸于平淡后,又突然的英年早逝……付碧在網(wǎng)絡(luò)論壇中寫道:“我親愛的丈夫生前得到過許多親人、同學好友與網(wǎng)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關(guān)懷和無私幫助,在此我們?nèi)冶硎旧钌畹母兄x!”作為“神童”,魏永康一直是備受關(guān)注的,在17歲之前他有很多口口相傳的傳奇事跡。一歲多開始識字,年僅2歲識字量便達到了1000多個漢字;只有4歲,初中的課程基本上便學完了,小學只讀了二年級和四年級;8歲那一年,因成績優(yōu)異,連跳幾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當年,湖南省內(nèi)媒體紛紛報道, “神童”、“華容神童”等溢美之詞紛出報端。魏永康一步步被更多的人所知,他被立在了 “神童”的神壇。在求學的路上一路狂奔,將同齡人都甩在了身后,成為了眾人仰慕的“天才模板”。13歲以總分602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了當?shù)啬挲g最小的大學生;17歲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然而,一路開掛的魏永康,人生好像被突然按下了暫停鍵,在中科院讀了三年研究生后,他卻被學校勸退離開了學校,碩士學位也沒有拿到。自此,魏永康跌落了“神壇”,昔日的眾星捧月,到如今的無人為津,很多人認為這是他母親教育的失敗。魏永康“掉下來”這個事實,最無法接受的也是他的媽媽,母子倆的關(guān)系一度很緊張,媽媽認為魏永康在那么好的條件下,不努力學習,簡直罪該萬死,還動了打了他。一氣之下,魏永康揣著500塊錢,在16個省市流浪了39天,可最終因為弄丟了錢,不得已又回了家。我們無法想象,魏永康究竟經(jīng)歷了怎樣一段灰暗的日子。但我們看到,他從高處跌落下來后,在默默的療傷后,學會適應(yīng)“低處”的環(huán)境。在廢墟中重建自我,這才是他最強大的地方。而他的媽媽曾學梅面對記者采訪時,也悔恨地說:“我不怪他,只怪我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對他也太狠了,全部錯都在我,我太對不起他了?!?/span>網(wǎng)友們也表示,魏永康很不容易,是把一生的時光濃縮著過了,短短半生就經(jīng)歷了別人一生都無法經(jīng)歷的事。可事到如今,誰的錯都已經(jīng)不重要。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這世上真的有“天才少年”嗎?還只是孩子的人生被“加速”了而已呢?“天才少年”被家長們追捧、羨慕,還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才少年”,這樣不僅孩子的未來前途不可限量,自己的人生也跟著光彩、有面子。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以及沒有得到的名和利,期望讓孩子去達到。于是,在圍觀“天才少年”時,家長們也難免有“失落”,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上出類拔萃,輕輕松松就拿下了各種獎項。可能會有很多父母都在感慨,為什么我的孩子不可以?別人的孩子都是學霸,而我的孩子作業(yè)一塌糊涂。可是, 光的背后也會有陰暗面。在“神童”這個稱謂的背后,他們的童年可能也失去了平凡人的快樂……不可否認,很多的神童擁有先天的智力優(yōu)勢,再加上父母的后天精心培養(yǎng),才有了傲人的成績。但這種“精心”過了度可能就變成了高壓的管控,變成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孩子保持了學習成績遙遙領(lǐng)先的優(yōu)勢;但另一方面,也讓孩子的生活空間被禁錮在狹小的范圍內(nèi),失去了他們那個年齡本該有的生活和快樂。魏永康在一次采訪中說,小的時候,媽媽把他關(guān)在家里看書,從不允許他出去玩。有女同學打電話給他,媽媽擔心這些事分散他的精力,都是告知同學他不在家。時間久了,同學們慢慢疏遠了他,魏永康也因沒有集體生活而變得不愛說話,性格內(nèi)向。為了讓魏永康集中精力學習,魏永康的媽媽曾學梅是一手包辦他的生活,幫忙洗頭,喂飯是常事,這也導致了魏永康十幾歲了,生活還無法自理。她以為,這些生活上的小事,以后魏永康肯定都會學會的,卻不知道,成長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點一滴的滲透。為人父母,都不免“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這可能會導致我們存在一些短視和盲區(qū),存在“直球思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過于看重孩子的學習,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成長。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的路上一往無前,父母充當了掃清障礙的保姆。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遇,而父母的愛卻是為了分離。一個巨大的悖論是,我們一邊阻擋了孩子獨立的行走,一邊卻又期望孩子成長于一夕之間。
魏永康的前半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傷仲永”的故事;但是在寂靜平淡的后半生,他和他的母親都在反思,接納平凡,這也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在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儲殷看來,“年少成名就應(yīng)該當科學家”,這是很多人對于青少年智力發(fā)展不平均的一個誤讀。有的孩子開竅的早,有的孩子開竅的晚,小學三四年級以前,所謂的神童都不能太當真。而魏永康考試成績優(yōu)異,被母親高壓管理從而獲得了很多考試上的優(yōu)勢,但是也付出了很多生活上的代價。所以在他退學以后,他的母親痛定思痛,重新按照一個普通人的方式,去對待魏永康。我們看到了,沒有那些所謂的“名分”的加持,他依舊可以生活的很好,這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內(nèi)心,來抵抗這一份落差感。 “天才”也怕過度消費,為人父母,需要修煉的是一顆“平常心”。其實,“天才少年”只是一時的,我們更多的是要關(guān)注到他們的生長環(huán)境,給予一個良性的,積極的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是有自己的特點和規(guī)律,過度吹捧和消費“天才少年”,加速父母對“天才”的期望,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正所謂有人說,神童往往是未到成熟期就提前盛開的花朵,可能更容易凋零。孩子自然生長,可能會慢一點,差一點;但是,未來可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會更強大,更穩(wěn)定。父母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想為了孩子鋪路,可能卻會適得其反,墊路的石子成為了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有差別,這也意味著孩子在學習中,成績也會參差不齊,如果我們的孩子,恰好是那個智力發(fā)育的慢,成績有一點不好的孩子,我們也不要過于指責和批評。作家劉繼榮的女兒所在的班級有50個學生,而她女兒每次考試排名都是23,是名副其實的中等生,女兒也因此得了一個“23號”的外號。雖然成績不好,可女兒樂于助人,和同學關(guān)系很好,在班里卻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她夸獎女兒快要成為“英雄”了,但她的女兒卻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聽聞女兒的話,劉繼榮并沒有指責女兒,而為了有這樣的女兒而驕傲。雖然我們的孩子,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那一個,可是,他卻是我們最愛的孩子,并不是因為他們?nèi)〉昧撕贸煽?,聽話,或者順從我們的意愿,不論是中等生,還是差生,我們都應(yīng)該愛他,尊重他們不愿意成為“英雄”的意愿。如果一定要有條件,那這個條件只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孩子。2、給孩子獨立選擇的機會,而不是一味追求“聽話”。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父母超出的加碼,都是一種“催熟”,可能會讓孩子在短時間里取得好的成績,但對孩子的成長并無好處。兒子班上有一個女同學,是班里成績最好的,聽說,她已經(jīng)自學到了四年級的課程。有一次放學,兒子邀請他一起去學校旁邊的公園玩,她看著兒子說:“放學了還去玩?不寫作業(yè)嗎?”她爸爸站在旁邊,似乎很滿意女兒這樣說,而看著她老氣橫秋的樣子,我卻有一點心疼。班級進行故事大王的選拔,老師希望她報名,她卻說:“我要問問我爸爸,我怕耽誤學習?!?/span>雖然現(xiàn)在看來孩子很聽話,可是,長大后的他們毫無主見,凡事都需要別人來拿主意,精神不獨立,凡事需要依賴別人。凡事去管控孩子,替孩子包辦,最后,養(yǎng)出了一個“聽話”的孩子,可孩子卻不是他自己,不再完整,只是活成了父母的“拉線木偶”,這樣何其悲哀呢?豆瓣上有一個“小鎮(zhèn)做題家”,這個略帶有嘲諷的稱呼是來自一群小鎮(zhèn)或小城市靠著自身優(yōu)秀的成績而考入“985”大學的。他們有很相似的經(jīng)歷,在考入大學之前,瘋狂的做題,在題海戰(zhàn)術(shù)中,學會了做題??稍谶M入大學后,他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會做題,而在高中那因做題而帶來的光環(huán)已經(jīng)不存在了。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在學業(yè)方面再也無法通過做題來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且,自己也感覺到自己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從前看著很寬的路,卻會被走得越來越窄。孩子的學習成績并非是判斷他的唯一標準,學習也并非是全部。美國心理學霍爾德加德納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的時候,可是老師和同學眼里的“差生”,甚至還被校長勸說退學,認為學校教不了愛因斯坦。就連親戚們也認為他是一個“奇怪”的小孩,總是喜歡盯著水塘看,經(jīng)常發(fā)呆,不說話。可是,在愛因斯坦父母看來,他們的孩子并非是怪,不愛說話,只是喜歡思考而已。甚至,為了滿足愛因斯坦的好奇心,爸爸會買了手表,和他一起探討,手表是如何走動的。從愛因斯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教育的真諦在于順勢而為,而非逆風前行。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不功利,沒有把學習成績當成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而是引導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兒,才能收獲這樣一個寶藏的科學家。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是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span>過度的干預(yù)往往事倍功半,我們更需要的是為孩子拓展一片自由成長的天空。不逼迫,不強求,把美好的童年還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長大。作者: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nèi)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