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兒童不僅智商高,而且學習能力也極強。英國有一檔競技類綜藝《天才兒童》,讓神童們集結在一起,互相比拼,選出最優(yōu)秀那一個。節(jié)目中除了展示出了孩子們的高智商,但也暴露出了“天才”教育方式下,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及父母過于功利的培養(yǎng)方式。
對于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擁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啥是“別人家的孩子”呢?當然就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各國語言張口就來、數(shù)理化程度讓成年人都甘拜下風的天才小朋友了!這樣的娃一旦現(xiàn)身,不僅讓爸媽們羨慕到眼紅,還會時常對智商平平的我們造成一萬點暴擊……沒辦法,誰讓人家是神童呢……
在英國,就出現(xiàn)過這么一檔對普通人很不“友好”的競技類綜藝——《天才兒童》。
在那里,無數(shù)讓人震撼的神童集結在一起,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互相比拼,最后只有那優(yōu)秀中的最優(yōu)秀,才能捧回冠軍獎杯,笑傲群雄。
本來,天才的日常已經(jīng)足夠惹人驚嘆,而孩子乃至家長之間為奪冠而展開的“斗爭”,更是極其有趣,隨時隨地都在上演好戲。
不過,在跌宕起伏的比賽背后,卻隱約透露出孩子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父母對天才的培養(yǎng)與教育方式,也有頗多爭議。
超級牛娃之間的比拼
《天才兒童》自2013年6月上線以來,已經(jīng)連續(xù)播出了五季,而每一季的小小參與者,的確都是牛娃中的牛娃,讓人不服不行。
12歲的托馬斯,號稱擁有160+的超高智商(普通人的平均水平僅在90-110之間)。
別看小男孩個頭不高,興趣愛好卻是驚人——讀書,尤其讀難懂的書。晦澀的經(jīng)濟學著作以及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早就被他通讀幾遍,而且,他讀書還特別快。
“平均30秒,我就能讀完一頁。我不會一個一個字地讀,而是一塊詞一塊詞地讀?!?/p>
托馬斯雖然喜讀書,卻不是只會埋頭于書桌前的書呆子。他還熱愛音樂,精通包括低音管、大提琴、鋼琴、長號在內的多種樂器。
印度裔小姑娘妮哈,3歲時就已經(jīng)能讀懂媽媽的博士論文。整整395頁有關金屬性能的學術作品,連專業(yè)人士都要花上一天時間來研讀,可妮哈卻只花了區(qū)區(qū)兩個鐘頭。
參加節(jié)目時妮哈已經(jīng)9歲,被同學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她保持著每周閱讀6-7本課外書的習慣,而且看過一遍,立馬就能記住。
和妮哈一樣,9歲的塞菲也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她的最高記錄是一個月讀完40本書,最快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看完8頁書。
還有一名厲害的小選手是來自格洛斯特郡的喬納森,不僅能講意大利語、日語,還通過了法語中等教育考試,取得了A+的成績。
更要命的是,人家還是門薩俱樂部(全球頂級智商俱樂部)最年幼的成員之一……
被譽為“下一個愛因斯坦”的瑞亞,智商據(jù)說能秒殺99.9%的普通人,光看這又睿智又犀利的小眼神,就足以讓人相信她很厲害。
身為天才的她,連詞庫都和常人不太一樣:
phosphorescence(磷光現(xiàn)象)
benthopelagic(大洋底棲性)
synaposematism(生物防衛(wèi)擬態(tài)的出現(xiàn))
……
像以上這些看一眼就懵圈的詞匯,瑞亞卻能做到信手拈來,自信滿滿地解釋出原意。
在“猜單詞”環(huán)節(jié)被問到,十個字母,中間有“u”,形容“到處都有”是什么詞匯時,她一秒內就能給出答案:“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
這獎杯讓她給抱走,大家是服氣的。
在節(jié)目中,孩子們年齡雖小,但各個智商爆表,說是代表全球最聰明的兒童都不過分。父母們自然也是志得意滿,“擁有一手好牌”的他們,享受著眾人羨艷的目光。
可在完美人設之外,問題,也接踵而來。天才背后的陰影與缺憾
節(jié)目中曾出現(xiàn)過一對來自伯明翰的兄妹。
哥哥斯蒂芬12歲,患有自閉癥,熱衷于量子物理學研究;妹妹喬治婭剛滿10歲,8歲時就熟知英國歷屆國王以及他們的出生和去世日期,并且對皇家知識如數(shù)家珍。
當兄妹倆雙雙殺入半決賽,原本有愛的畫面,卻開始有了那么一絲不太和諧的元素。在比賽期間,兄妹倆互不相讓,為一道題的輸贏爭得死去活來,完全沒有一點風度。當然,你可以說,這是比賽,激烈的對決是必須的,但私底下妹妹的舉動,卻讓人吃驚。
賽場之外,喬治婭用嚴厲的語氣警告哥哥:
“你最好不要勝過我,我才是最強者?!?/strong>
很難想象這出自于一個10歲小姑娘的口中,在她眼里,比賽結果好像勝過了親情。
后來,兄妹倆的父母也告訴節(jié)目組,日常生活中他倆也就是這么相處的。毫無體諒與謙讓,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類似的情形,也發(fā)生在一對華裔姐妹身上。
姐姐弗朗西斯卡與妹妹索菲亞,同樣在激烈的爭奪賽中碰面,在一番角逐后,姐姐以一分之差輸給了妹妹,遺憾錯失了晉級名額。
比賽結果出爐后,弗朗西斯卡當場崩潰大哭,她無心給留在賽場上的妹妹加油打氣,而是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離開了現(xiàn)場。
這也是一個除了自身的輸贏,其他都什么看不到的小姑娘,而孩子們之所以變成這樣,往往離不開過分強調功利性結果的家長。
就拿這對華裔姐妹來說吧,她們的母親就是一位典型的虎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給她們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表,加以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yǎng),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人中龍鳳。
她還有一句讓許多華人家長都聽了覺得耳熟的名言——“我當年沒考上/錯過了XX,因此,我希望女兒XX,彌補我的缺憾?!?/p>
而且,她還在節(jié)目中坦言,自己送女兒來參賽,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教育模式?jīng)]錯。
這種心態(tài)與方法本來是無可厚非,但一旦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催生出不良結果。
而長期被束縛于嚴厲管束、只被灌輸著目標與輸贏的孩子,價值觀難免會發(fā)生扭曲。
更何況,某些父母還在以實際行動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只有“贏”才是唯一正確的。
還記得那個曾抱走過獎杯的小姑娘瑞亞嗎?
在之前的半決賽中,瑞亞拿到了15分,和另一位選手并列??删驮诖丝蹋母改竻s在觀眾席上拼命揮手,說其中一道題有誤。
他們毫無顧忌地批評著女兒對手的答案,竭盡全力地為瑞亞爭取到了加分,使她最終獲得沖擊決賽的機會,全然不顧女兒的對手——另一個小女孩所受的沖擊與絕望。
瑞亞成功晉級后,她的父親還教導她:“你的最終目標就是贏得勝利,社會就是這個樣子,只有兩類人,勝利者和其他人?!?/p>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瑞亞變得愈發(fā)狂妄張揚。有觀眾形容她在決賽時的眼神:“像要把對手生吞活剝了一樣”。
在瑞亞一家眼里,“其他人”或許只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是無足輕重的存在。
這樣的成功,未免帶著不近人情的冷漠。
另一個黑人小男孩都德,在獲得全場第二后,卻在座位上抹起了眼淚。
雖然亞軍也是很棒的成績,但都德父母的表現(xiàn),卻讓人覺得這是什么十惡不赦的大錯。
都德比賽期間,嚴肅的母親鮮少笑容。
一道題答錯,母親焦躁,父親皺眉。
眼看著兒子與冠軍寶座失之交臂,父母難堪地對視一眼,一副“有沒有搞錯”的表情。
最后,在父母的指責“你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天才”下,都德傷心落淚。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另一位不幸被淘汰的小神童魯巴伊耶在得知都德的得分還是比自己高時,忍不住自尊心受挫,掩面抽泣起來。這不禁讓人沉思,贏,真的是天才存在的唯一意義嗎?
真正有大智慧的父母不應只讓孩子學會競爭
節(jié)目播出后,觀眾們目睹了孩子們的壓力、崩潰、冷漠、迷茫,有網(wǎng)友這樣留言:
“就想帶孩子去迪士尼或玩點什么別的…”
在普通人眼中,這的確是一群天賦異稟、勤奮非常的神童,可在父母的操控與急功近利的教育下,他們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
這些參加電視節(jié)目的天才,往往都有著相似的、信奉“成功學”的父母。他們對輸贏無比看重,深信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將弱者踩在腳下的精英。
在節(jié)目中,這種追求被無限放大,許多神童和他們的父母,都成為虛幻“成功”的俘虜。
然而,所謂成功,真的僅僅是和天才光環(huán)所帶來的榮耀,以及一場比賽的勝負有關嗎?
據(jù)《每日郵報》報道,一些參加節(jié)目的天才兒童在現(xiàn)實中都遇到了各種問題。有人才智過人卻苦于沒有朋友,有人時常為父母設定的目標所困擾,壓力纏身,極易自卑……
節(jié)目中出現(xiàn)的一個場景也值得深思——一個名叫魯拜的天才男孩為節(jié)目組展示自己的書架,上面擺滿了大學程度的數(shù)理化專著。在被問及最喜歡哪一本時,他遲疑了一下,指向了角落里不起眼的童書《如何交友》。
褪去天才神童的外衣,這群在極致的高壓與輸贏觀下成長的孩子,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如果健全的人格、對親情的珍視、感知快樂的權利這些更珍貴的東西,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被消磨殆盡,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天才”,即便拿到再多冠軍,再多榮耀,也是徒勞。
真正有大智慧的父母,不應該只讓孩子學會競爭,還應讓他們學會如何與這個世界友好相處、在其間健康長大。
成功從來不僅僅在于一次輸贏,一次冠軍,也不一定和高智商、好成績劃上絕對的等號,善良、謙遜、感恩、友愛等許多美好的字眼,同樣應該被納入培養(yǎng)下一代的考量。
而如何平衡“成功”與“成人”,也必將是兩代人終生探索的議題。
編輯:朱穎婕責任編輯:顧軍
來源:綜合自精英說、外灘教育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