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山頌》,全稱《元氏封龍山之頌》,又稱《封龍山碑》,東漢延熹七年(164)立。據(jù)記載,碑高168厘米,寬91厘米,厚47厘米。原石立于漢常山郡元氏縣(今屬河北)封龍山上。 此碑最早見于宋洪適《隸釋》卷二七、鄭樵《通志·金石略》著錄。明楊士奇《東里續(xù)集》卷二十《漢封龍山碑》云:“右《封龍山碑》,在元氏縣。漢延熹七年至今千二百余年,石刻雖頗剝蝕,而文字尚可尋究。碑首云:‘封龍山者,北岳之英也。’此本得之劉智安主事?!睋?jù)此可知,此碑自刻成至明代,一直立于原處,且有拓傳。 晚清時期,此碑在遷移中遭到損壞。王壯弘《增補校碑隨筆》云:“道光廿七年(1847)十一月,元氏知縣劉寶楠發(fā)現(xiàn)于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即命工運城中。運工惡其重,乃截裂為三段,后雖經(jīng)嵌合,裂紋依然?!盵1]此碑原石現(xiàn)存處不詳。 清楊守敬《平碑記》云:“雄偉勁健,《魯峻碑》尚不及也。漢隸氣魄之大,無逾于此。” 清方朔《枕經(jīng)堂金石書畫題跋》云:“字體方正古健,有孔廟之《乙瑛碑》氣魄,文尤雅飭,確是東京人手筆?!?此碑碑文記述了東漢常山相蔡■[上日下龠]、長史沐乘為祭祀封龍山神,上奏朝廷,獲得恩準,以及修繕封龍山神祠之事。碑文敘事簡潔,體現(xiàn)了漢人質(zhì)樸而高古的文風(fēng)。
《封龍山頌》原文
元氏封龍山之頌[2] 。
惟封龍山者,北岳之英援[3],三條之別神[4],分體異處,在于邦內(nèi)。磥硌吐名[5],與天同燿[6]。能烝云興雨[7],與三公、靈山協(xié)德齊勛[8]。國舊秩而祭之[9],以為三望[10]。亡新之際[11],失其典祀。
延熹七年,歲貞執(zhí)徐[12],月紀豕韋[13],常山相汝南富波蔡■[上日下龠] [14]、長史甘陵廣川沐乘[15],敬天之休,虔恭明祀[16]。上陳德潤[17],加于百姓,宜蒙珪璧[18],七牲法食[19]。圣朝克明[20],靡神不舉。戊寅詔書,應(yīng)時聽許。允勑大吏郎巽等[21],與義民修繕故祠。遂采嘉石,造立觀闕[22]。黍稷既馨[23],犧牲博碩[24]。神歆感射[25],三靈合化[26]。品物流形[27],農(nóng)寔嘉谷[28]。粟至三錢[29],天應(yīng)玉燭[30]。于是紀功刊勒,以炤令問[31]。其辭曰:
天作高山,寔惟封龍。平地特起,靈亮上通[32]。嵯峨■[山束]峻[33],高麗無雙。神燿赫赫,理物含光[34]。贊天休命[35],德合無疆[36]?;荽税钣颍越椝姆絒37]。國富年豐,穡民用章[38]??淌o銘,令德不忘。
□□□□□元氏郎巽、平棘李音,史九門張瑋、靈壽趙穎,縣令南陽□□□□□□□□韓林□□縱至,石師□□造,仲張□絳伯王季……
元氏縣封龍山之頌。
封龍山,是北岳恒山的支脈,此山的山神,是三條山眾神之一。它從北岳群山中分離出來,位于元氏縣的境內(nèi)。封龍山的高大雄偉聞名于世,與天地同顯光輝。它將蒸騰的云氣凝結(jié)為雨,與三公山、靈山齊心同德,共施雨露,恩澤一方。按照國家舊的制度,每年都定時有祭奠山神的典禮,但在新莽時期,這一制度遭到了破壞。
延熹七年(164),歲星在辰,正月之時,常山相汝南郡富波縣人蔡■[上日下龠]、長史甘陵國廣川縣人沐乘,為敬奉上天的美德,擬對封龍山進行祭祀。他們上書朝廷,說明封龍山神以它的恩德加惠于黎民,理應(yīng)受到珪璧的敬獻,還應(yīng)以各種牲畜和食物來祭祀。我大漢王朝君道昌明,對各種神靈無不敬奉,皇帝接到奏折后,隨即在戊寅日下達了詔書,準許了地方官的請求?;实鄄⑻嘏纱蟪祭少愕热?,主持縣中的義民修繕封龍山的舊神祠。于是工人們采選了精美的石料,造起了祠前的門闕。祭祀的五谷散發(fā)著芬芳,牲畜肥美壯碩。山神受到了感應(yīng),天、地、人三靈仿佛在此刻融合為一。萬物得以化生,農(nóng)民獲得豐收,小米廉價到每斗只賣三錢,這真是四時和暢的太平盛世。于是我們在此刻下碑文,以彰顯山神的美名。銘辭曰:
上天在此起一座高山,這就是封龍之山。它從平地崛起,明媚靈秀之氣通達霄漢。這巍峨的大山,高峻美麗,天下所罕。它的神光閃耀于天地之間,它撫育一方,默默無言。我們贊美上蒼的英明,它的大德無盡綿延。這一方水土受此恩惠,四境之內(nèi)平和長安。國家富強,民獲豐產(chǎn)。百姓為了彰顯山神的美名,在此刻石立銘,世代長傳。
(下略)
[1] 王壯弘《增補校碑隨筆》,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版。 [2] 元氏,元氏縣,西漢置,為常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北十五里故城。封龍山,又名飛龍山?!妒酚洝ぺw世家》:“(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踯娙∴z、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闭x:“《括地志》云:‘封龍山一名飛龍山,在恒州鹿泉縣南四十五里。邑因山為名?!薄短藉居钣洝肪砹猾@鹿縣:“飛龍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封龍山。《十六國春秋·前趙錄》云:‘王浚遣祁弘率鮮卑討石勒,戰(zhàn)于飛龍山下,勒兵大敗?!?/span>酈道元注《水經(jīng)》云:‘汶水東經(jīng)飛龍山北,是井陘口,今又名土門?!囤w記》云:‘每歲疾風(fēng)電雹,雨東南而行。俗傳此山神女為東海神兒妻,故歲一往來,今祠林盡壞,而三石人猶存,衣冠全具,其北即張耳故墟耳。山上有水周回四十步,俗呼為龍泉?!卑?,封龍山位于元氏縣與獲鹿縣交界處,東坡、南坡在元氏縣,北坡在鹿泉縣(即獲鹿縣)。 [3] 北岳,即北岳恒山,漢時避文帝劉恒諱,改稱常山。英,美好,俊秀。援,引,引申,伸展。 [4] 三條,指北條山、中條山、南條山。按,“三條”之說,見于漢儒對《尚書·禹貢》“導(dǎo)岍及岐”的注疏。據(jù)錢大昕、高文解釋,恒山屬于北條山,而封龍山、白石山、三公山屬于恒山南的支峰,故此云“三條之別神”。相關(guān)考證比較繁復(fù),此略而不引,可參看高文《漢碑集釋》中《祀三公山碑》《封龍山頌》《白石神君碑》三篇中的注解。 [5] 磥硌,通“磊落”。山高大貌?!段倪x·郭璞〈江賦〉》:“衡霍磊落以連鎮(zhèn),巫廬嵬崫而比嶠?!崩钪芎沧ⅲ骸袄诼?、嵬崫,皆山高大貌?!鼻鍏怯駬|《別雅》卷三:“磥硌、磥落、礧落,磊落也?!段倪x·嵇康〈琴賦〉》:‘踸踔磥硌。’李善注:‘磥與磊同?!吨忑敱罚骸伮浔?/span>煥?!稄V韻》:‘磥、磊同?!遏斁罚骸W落彰駁?!都崱罚骸诨蜃鞯W。’”吐名,顯名。 [8] 三公山、靈山,均在元氏縣界?!栋资窬吩疲骸翱h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龍、靈山,先得法食去?!?協(xié)德齊勛,指各山共施雨露,恩澤于一方。 [9] 秩,次序,常制?!渡袝に吹洹罚骸巴扔谏酱ā!笨讉鳎骸叭缙渲却瓮乐!?/span> [10] 三望,祭祀名。望,指不能親至其地,遙望而祭?!洞呵锕騻鳌べ夜荒辍罚骸?/span>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河、海潤于千里?!?/span> [12] 貞,通“正”。執(zhí)徐,太歲紀年,歲星在辰為執(zhí)徐。《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zhí)徐?!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引李巡云:“執(zhí),蟄也;徐,舒也。言蟄物皆敷舒而出,故曰執(zhí)徐也。”按,延熹七年為公元164年,干支為甲辰。 [13] 豕韋,指正月?!稄V雅·釋天》:“營室謂之豕韋?!睜I室即二十八宿之室宿?!抖Y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孟春即正月。 [14] 常山相,常山國之相(元氏縣時屬常山國)。相,官名,諸侯王國的丞相,統(tǒng)領(lǐng)眾官。汝南富波,汝南郡富波縣,治所在今安徽阜南縣東南王化鎮(zhèn)附近?!鯷上日下龠],同“爚(yuè)”,照耀。 [15] 長史,王國相的屬官。甘陵,甘陵國,東漢建和二年(148)改清河國置。廣川,廣川縣,本屬清河國,后改入甘陵國,治所在今河北景縣西南廣川鎮(zhèn)。 [17] 上陳,向上陳述。此處表示向朝廷上表,請求對封龍山神加以祭祀。按,《白石神君碑》云:“縣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龍、靈山先得法食去。光和四年,三公守民蓋高等,始為無極山詣大常求法食。相縣以白石神君道德灼然,乃具載本末上尚書,求依無極為比,即見聽許?!庇?,《隸釋》卷三《無極山碑》載:“光和二年二月戊子,詔書出其縣錢給四時祠具?!苯Y(jié)合以上記載可知,東漢時為封龍山祭祀,曾上奏朝廷,并獲恩準。故此碑下文云“戊寅詔書,應(yīng)時聽許”,即指上奏獲準之事。德潤,德澤。《淮南子·泰族訓(xùn)》:“堯治天下,政教平,德潤洽。” [18] 珪璧,祭祀用玉器?!吨芏Y·春官·典瑞》:“珪璧以祀日月星辰?!?/span> [19] 七牲,指供祭祀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馬、犬、雞等。法食,祭祀用的食物。 [20] 克明,語出《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孔傳:“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孫之親?!北局溉斡觅t能之士,引申為君道昌明。 [23] 黍稷,黍和稷,是古代主要農(nóng)作物。此處是指祭祀用的谷物?!渡袝ぞ悺罚骸笆蝠?/span>非馨,明德惟馨?!?/span> [24] 犧牲,供祭祀用的整具純色牲畜?!吨芏Y·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犧牲。”鄭玄注:“犧牲,毛羽完具也。”《漢書·禮樂志》:“河龍供鯉醇犧牲。”顏師古注:“醇謂色不雜也。犧牲,牛羊全體者也?!辈┐T,肥壯。 [25] 歆,饗,祭祀時神靈享用祭品、香火?!墩f文解字》:“歆,神食氣也?!鄙?,通“謝”。感謝,感應(yīng)承受。 [26] 三靈,指天、地、人?!段倪x·班固〈典引〉》:“答三靈之蕃祉,展放唐之明文?!?/span>李善注:“三靈,天、地、人也。”合化,交融,融合。漢班固《白虎通·八風(fēng)》:“四十五日,不周風(fēng)至。不周者,不交也,陰陽未合化也?!?/span> [27] 品物流形,萬物化生。語出《易·乾卦》:“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孔穎達疏:“言乾能用天之德,使云氣流形,雨澤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無所壅蔽?!?/span> [28] 寔,通“實”,充實,富足。嘉谷,美谷。古以粟為嘉谷,后為五谷的總稱?!渡袝?/span>呂刑》:“稷降播種,農(nóng)殖嘉谷?!?/span> [29] 粟至三錢,粟每斗只賣三錢。形容人民富足。漢《祀三公山碑》:“谷斗三錢?!?/span> [30] 玉燭,指四時之氣和暢,用以形容太平盛世?!妒印肪砩希骸八臍夂?,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睍x郭璞注:“道光照。”邢昺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31] 炤,古同“昭”,明顯,彰顯。令問,聲譽,美名。問,通“聞”。 [33] 嵯峨,山勢高峻?!鯷山束],同“竦”。竦峻,高聳挺拔。 [34] 理物,調(diào)理萬物,引申為撫育一方。漢班固《白虎通·誅伐》:“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fù)行役,扶助微氣,成萬物也?!焙?,蘊含光輝。 [35] 休命,美善的命令。引申為美德、恩德?!兑住ご笥小罚骸熬右远魫簱P善,順天休命。”《尚書·說命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37] 綏,安撫,安定。句本《詩經(jīng)·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span> [38] 穡民,農(nóng)民。宋章樵《古文苑》卷十八《漢樊毅修西岳廟記》:“惟風(fēng)及雨,成我稷黍。穡民用章,建乂室宇?!?/span>
俞豐臨《封龍山頌》選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