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四“不要” |
作者:來源:中國教師報 作者: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學 陳華忠 錄入時間:2010-5-28 閱讀次數:2201 |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與學的方式都發(fā)生了轉變。但由于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與錯誤,值得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究。 一、教師主導,不要隨意喪失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活動應減少到最小程度,把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去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學習數學,教師的引導是必要的,有了教師引導,學習就有明確的方向。正確的引導,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放棄必要的引導,學生的學就可能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然而,實際教學中,放棄指導的情形時有所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推導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時,問題提出之后,教師就讓學生自主討論和動手操作,既不讓學生看課本,也不做任何指導。學生花了幾十分鐘,仍然一籌莫展,最后還得由教師來講解。教師的導應放在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明確思考的方向、指導探究的方法等方面,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師的“導”還要點明學生的錯誤與不足。主導發(fā)揮得當,不僅不會削弱學生的主體性,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隨意喪失! 二、自主探究,不要放任自流 有的教師認為,既然讓學生探究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放得越開就越好,不需要指導。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時,上課伊始就讓學生根據從家里帶來的年歷自己觀察,自己提出問題,再由學生相互合作解決這些問題。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嘰嘰喳喳地開始討論。5分鐘后進行反饋,學生一會兒提到了一年有幾個月,為什么有的月31天,有的月30天,有的月只有28天或者29天?一會兒又提到了節(jié)氣,一年有幾個節(jié)氣。有的問為什么這天是“黃道吉日”,有的問二月份為什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等等。教師如腳踏西瓜皮,學生問什么就跟著解釋什么。一節(jié)課很快過去了,還有許多知識點學生沒有提到,如“平年、閏年”,“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等。教師只好無奈地說了一句:“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還有許多,請同學們下課后再仔細看書。”表面上看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開放”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理念,實際上學生是在“沒頭沒腦”無目的的探究之中。在學生盲目探究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變得支離破碎,學生體驗不到探究的樂趣,探究方法得不到提升,探究成果得不到共享和內化。這樣的“自由探究”,我們認為是違背課標精神,是一種放任自流式的探究。 三、合作學習,不要無效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打破學生相互封閉的狀態(tài)和僵化沉寂的學習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好形式。但也有不少教師為了走過場,擺脫教學中尷尬局面,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既浪費時間,效果又不佳。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經??吹秸n堂上,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余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機會……幾分鐘后,教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被指到發(fā)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么怎么”,“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沒被叫到發(fā)言的學生唉聲嘆氣,根本不去聽別人在說些什么。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你就可以發(fā)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究其原因:合作不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沒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展開討論,是沒有價值的合作,是無效的;時間過短,討論匆匆,研究匆匆,無法充分合作;沒有形成合作的機制,小組成員沒有明確分工,會說的搶著說,不會說的也不善于傾聽;合作研究的問題沒有價值,合作學習成了課堂的畫蛇添足,浪費時間。如一位教師教學“平移與旋轉”時,要求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你能利用平移與旋轉現象解決哪些問題?姑且不論問題設計怎樣,我們不難看出,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由學生獨立思考來完成。而且“獨立”仍然是最佳的思維品質,能獨立完成的,就不要合作交流,為“合作”而“合作”顯然是不可取的。為此,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要考慮組織形式、合作效果,避免低效、無效。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的掌聲,回答好的學生額頭上有的甚至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過去的傳統(tǒng)教育似乎總是一味地批評指責,現在的教育則有了太多的表揚。而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并不利于培養(yǎng)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避免課堂評價失真。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