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行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此句可譯為:“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一般不遠游。如果一定要遠游,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边@種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下的思維方式影響了中國人兩千多年,可以說已經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朱子在《論語集注》中也說過:“遠游,則去親遠而為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疏;不惟己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東,即不敢更適西,欲親必知己之所在而無憂,召己則必至而無失也?!敝熳拥淖⒔鈩t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不遠游,一方面是自己遠游了,沒人照顧父母生活起居;另一方面是為了怕父母為自己擔心。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遠游,那么應該告訴父母自己到哪里去了,不然父母會擔心。 朱自清《背影》一文,可說影響了兩三代人,仿佛那個讓年輕人無法兼顧的父親背影,啃噬著每一個游子的心,常心懷咎責;而《游子吟》里的慈母手中線到身上衣,更是如影隨形,牽動著萬千遠游孩子的心無日不寧。這種溫情究竟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到底是甜蜜的負擔,或者根本是情感難以負重的包袱?我們的親情關系實在不輕松哪! 現在很多人背井離鄉(xiāng),甚至遠至海外,為了追求他們的夢想,追
求事業(yè)有成,追求前途無量??偸窍胫戎约河辛隋X一定好好的孝敬父母,想著買了大房子就一定接父母來住,想著忙過了這一陣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然而,父母是不會在原地等你的。也許,等你有一天人生輝煌時,父母卻已經離你而去了,讓你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懊悔。
放眼今天,為人父母的哪個不想方設法讓孩子追逐名校,甚至遠渡重洋鍍金,一味“驅趕”的結果,常常是天各一方,尤其交通、網絡科技日新月異,國家之間的趨同性和交流度都大大增加,“地球村”已成形,所以遠游是新世代必然的生活形態(tài),然而《論語》里<仁篇>中一句“父母在,不遠游”,看似孝親的善意提醒,卻讓子女心有掛礙,唯恐“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成真,以至于無時無刻不卷在一種莫名的夢魘中。這樣的后果是,一方面使得孩子看著父母辛勞于心不忍,總想報償,另一方面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怕沾染上“不孝”污名,導致彼此產生了糾葛的“情結”,等自己當了父母,又理直氣壯地“壓迫”兒女必須懂得反哺報恩。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禁要質疑到底什么樣的才是孝道呢?子游 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中對“孝”的強調,一直是從情感意義上進行說教。孝注重的是情感與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質的滿足,切不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所以,父母健在,子女一般不應該遠游,但是如果子女是為了立德 立功立言,是為了顯親榮祖,那么可以遠游,但是這種遠游也不應該使得父母擔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