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碑的建立和變遷
任苗根
滔滔娥江水,巍巍孝女廟。歷代君皇多敕封,曹娥孝德傳四方;眾多名士書家,慕名登臨參謁,撰書碑文,讀詞題隱,詠詩作誄,鐫刻碑帖,為曹娥廟留下了精美絕倫和風(fēng)格獨具的書法瑰寶,令人嘆為觀止。歷朝曹娥碑帖包括碑刻11方和法帖一幀,自漢以降,迭遭災(zāi)禍,屢毀屢復(fù),歷經(jīng)變遷。
一、邯鄲淳撰“曹娥(漢)碑”
漢元嘉元年(151),上虞縣令度尚,將曹娥投江救父事跡上報朝廷,旨旌孝女,遷墓建廟,為之立碑。度尚命縣吏魏朗撰寫碑文,久而未成,度尚設(shè)宴邀魏朗,朗攜草稿赴宴。席間度尚外甥邯鄲淳在旁侍酒。淳年少有異才,因試為之,操筆立就,文辭之妙,魏朗嘆服,遂毀其草。邯鄲淳撰書之碑,就是最早的“曹娥(漢)碑”。
漢中平二年(185),議郎蔡邕被貶,亡命江海,遠跡吳會,聞邯鄲之碑絕妙,特來曹娥廟觀看碑文,時值中秋夜,手摸碑文而讀之,摸畢掌燈索筆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于碑陰,這就是我國首創(chuàng)的第一字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記述,漢建安廿三年(213),曹操率40萬大軍,征計漢中,途經(jīng)蘭田蔡邕莊園,見中堂懸掛曹娥碑文圖軸,并有蔡邕所題的八字隱語。曹操詢及蔡文姬及眾謀士,均答不知其意,獨主薄楊修知之。曹操命楊修暫不說,出莊沉思緩行30里而得解,遂令楊修解之。修曰:“此隱語耳。黃絹,顏色之絲也,色旁加絲是‘絕’字;幼婦,少女也,女旁少是‘妙’字;外孫,女之子也,女字旁子是‘好’字;齏臼,受五辛之器也,是‘辤(辭)’字,意即‘絕妙好辭’也!”曹操驚曰:“正合孤意”。這就是楊修解蔡邕題碑八字隱語的來歷。
二、王羲之書小楷“曹娥(晉)碑”
東晉升平二年(358),右軍王羲之到曹娥廟以小楷書《孝女曹娥碑》存廟,后由新安吳茂先為小楷碑文鐫石立廟,后來又為好事者取去,不知去向。傳說右軍小楷碑文,輾轉(zhuǎn)流傳入宮中。唐韓愈文邊題字,僧懷素小草其中,宋藏于德壽宮,元觀于奎章閣,宋高宗與明宣宗御書贊賞字體秀勁清麗。這就是被歷代視為珍寶的“曹娥(晉)碑”。此碑文墨跡本,今藏遼寧省博物館。
三、蔡卞重書篆體“曹娥(宋)碑”
“曹娥(漢)碑”墮江,歷史上未見明確的時間記載。經(jīng)考證歐陽修《新唐書》和唐代詩人的詩句,大體可確定墮碑時間為唐大和二年(828)夏,越州大風(fēng),海溢墮江。大和四年與五年,浙東連遭大水,此碑失落無著。
北宋元祐八年(1093),侍郎蔡卞(王安石之婿)重書曹娥碑復(fù)立廟中,碑高2.08米,寬1.03米,碑文17行,每行30字,包括篆書碑名《后漢會稽孝女之碑》和蔡邕題書八字隱語共453個字。字體行書。米芾曾謂:“卞得筆,其書圓健遒美,有兼人之力?!边@就是現(xiàn)存的“曹娥(宋)碑”。
四、劉基祭娥作“青田誄辭碑”
明洪武八年(1375),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浙江青田人)奉明太祖朱元璋敕命,到曹娥廟祭奠,作《拜曹娥廟》詩一首立匾廟中,曰:“曹江源自舜江來,抱父悲同泣旻哀,縱使乾坤灰劫火,娥心一點不成埃?!?/span>
劉基祭畢又作誄辭一首,曰:曹為娥姓氏,氏曹幾千許,娥為曹氏女,女行千萬夥,娥游千百載,娥孝人誰伍,前或擬緹縈,月輪比螢火,后或配朱娥,雷門持布鼓,肫肫孝娥仁,荊璞匪凡砆,卓卓孝娥行,轟烈同雷斧,雖有絕妙詞,莫寫娥心腑,究竟哀慕衷,可接姚江武,因悲世生女,緩急真無補,撫摩鞠育恩,豈異娥家父,總角至娥年,醇駁難為數(shù),調(diào)鉛難畫眉,心望事豪府,父馀寸累資,迭妝姿纏裹,父窘賠嫁奩,向隅泣受苦,顧耀綺羅顏,那管親割股,嫁后父有家,猶勤挈筐脯,嫁后父伶仃,怕見恰如虎,種種佻達狀,世態(tài)不如古,娥廟此女禱,娥神諒必吐,愿娥弗受生,免蔑娥江滸。這就是“青田誄辭碑”。
五、賴恩集李邕書法刻制“曹娥(明)集字碑”
明嘉靖元年(1522),太監(jiān)賴恩欽差提督浙江市舶到曹娥廟,見漢晉兩碑泯然無見,乃集唐刺史李邕(李北海)文字,湊成曹娥碑文,并鐫刻成石碑一塊存廟,這是“曹娥(明)集字碑”。
六、楊鶴悼娥勒“《哭娥詩》碑”
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巡鹽御史楊鶴為曹娥投江事跡所感,唏噓流涕,作《哭娥詩》10首,勒石碑一塊存廟,書法行楷,今舉其中3首為證:
1、五月江神惡,濤聲撼白波,迥風(fēng)撾社鼓,掠浪舞婆娑,幼女方窺戶,而翁早渡河,眼看親骨肉,的的葬黿鼉。
2、女郎年十四,日日索爺啼,自分生無怙,那能事及笄,驚濤甘沒馬,鴛枕罷聞雞,抱石投江去,嬌容化作泥。
3、阿嬌輕賭命,龜背恣橫行,魍魎愁相顧,魚龍寤亦驚,蕩舟非蔡女,死孝勝緹縈,鬼母啾啾液,江天帶血聲。
七、董其昌臨摹小楷碑文收刻《三希堂法帖》
明萬歷四十八年(1619),明末著名書法家、尚書董其昌,臨摹《孝女曹娥碑》,這一小楷精品,被收刻于《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中。
八、徐吉作《泊曹江謁孝女廟》詩勒碑志悼
明天啟七年(1627),江浙巡按徐吉到曹娥廟悼念孝女,題《泊曹江謁孝女廟》詩一首,并勒石碑一塊存廟。書法行草,其詩云:“愁恨長江蛟室深,捐軀出沒更何尋,蒼天脈脈符人意,孝女孱孱擁父心,古廟千年精魄聚,殘碑八字黯云侵,停舟且問潮何急,猥是翻來灑淚音,水不真深以娥名,孝娥同此水瀠瀠,無情水有桑田日,腸斷汪汪永不瞑。
九、王作霖臨摹王羲之小楷仿制“曹娥碑”
清康熙十二年(1673),右軍后裔、中書舍人王作霖臨摹王羲之曹娥碑小楷字帖,仿制碑文,刻石碑一塊存廟。
十、俞卿贊娥以草書刻立詩碑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紹興知府俞卿以草書在曹娥廟題贊揚詩六章,并勒石碑一塊存廟。今舉其中兩章為證:
1、 江上風(fēng)悲日欲吞,蒼茫古渡暮云屯,流來盡是尋親淚,何處更招孝女魂。
2、 何人可讀孝女碑,何日不參孝女祠,孝女當(dāng)年豈不死,千秋萬年生在茲。
十一、方觀承謁廟詠詩立行書石碑
浙江巡撫方觀承,早年落魄,曾在曹娥廟擺攤以看相拆字謀生。騰達后,于乾隆十四年(1749)謁廟詠詩,勒石碑一塊并助廟田20畝,后累官至直隸總督。其《謁孝女祠》詩云:“握登山外舜江沱,千載崇祠拜孝娥,潮正高時翔鶴鷺,衣當(dāng)沉處走蛟鼉,珠官夜?jié)聃o人淚,芷岸朝凄楚客歌,薦罷青萍摩蘚壁,靈碑漢晉兩無訛?!睍ù笮袝?。
十二、阮元蒞廟參拜囑錢泳書立“曹娥(清)隸書碑”
清嘉慶十三年(1808),奉敕命加封孝女為福應(yīng)夫人,浙江巡撫阮元至廟下參拜成禮,因曹娥碑漢刻久亡,所傳王羲之、李邕、蔡卞諸書,皆非隸體,乃囑金匱(無錫)錢泳以古隸書碑一通。錢泳乃以隸體重書曹娥碑文,由山陰知縣事徐元梅捐貲上石,會籍陳鴻熙從杭州運石到上虞立于廟中,這就是“曹娥(清)隸書碑”。
曹娥碑的形成源遠流長,其碑文、誄辭、隱語、詩詞之奇妙,書法、石刻之精美,為世人所公認。曹雪芹《紅樓夢》記述“賈寶玉祭晴雯,杜撰芙蓉女兒誄”的故事,借林黛玉之口,說道:“好新奇的祭文,可與曹娥碑并傳的了?!睆闹锌梢姴芏鸨绊懼蠛土鱾髦畯V,堪稱祭文的典范和誄辭第一文。
曹娥碑歷經(jīng)天災(zāi)人禍,尤其是民國十八年六月十六日(1929年7月22日)午時,由于香火不慎,引發(fā)孝女暖閣(閨房)起火,導(dǎo)致除右側(cè)土地殿、東岳殿、閻王殿外的所有殿宇全部焚毀,存放殿內(nèi)的8塊曹娥碑被大火燒成粉碎,無法收拾。殿前石亭中一塊蔡卞重書的“曹娥(宋)碑”亦遭大火灼裂,幸經(jīng)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任鳳奎組織鄉(xiāng)民全力搶救,先以棉被包扎,夾板固定,然后放倒填補裂縫,轉(zhuǎn)移到過廊壁間置放。任鳳奎還為首發(fā)起重建殿堂,并在碑前設(shè)置鐵制護欄,加以保護。這就是災(zāi)后被搶救出僅存的“曹娥(宋)碑”。
為了弘揚上虞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傳承曹娥孝德,近年來,恢復(fù)曹娥碑的工程開始提上議事日程。在市政府的重視、支持和文化主管部門的協(xié)同努力下,晉王羲之小楷碑、唐李邕大楷集字碑、明董其昌小楷碑、清王作霖小楷碑和清錢泳隸書碑等5方曹娥碑,已于2007年4月,分別按碑拓、法帖原件復(fù)建竣工揭幕,并向公眾開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