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精讀筆記
——第十卷·終記解·第四十三
(峻岫)
提要:這一節(jié)談到孔子的葬禮??鬃幼隽艘粋€不好的夢,預感到自己行將就木。果然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弟子們都同意子貢的建議,按照兒子喪失了父親的喪禮,來安葬孔子。于是弟子們一個個披麻戴孝,一起來發(fā)送老師的亡靈。喪禮由公西赤主持,喪禮既簡單又隆重;即符合禮節(jié),又符合孔子的身份;既表達了弟子們的哀思,又弘揚了儒家的治世的思想。
孔子死后弟子們沒有大操大辦,不是他們沒有那樣的經(jīng)濟實力。子貢富至千金,給老師辦多大的喪禮,他都承擔得起,但是他不想這樣做。他先是建議按照兒子發(fā)送父親的禮節(jié),為孔子發(fā)喪,后又為孔子在墓地守孝六年。可見子貢是一個,深愛老師,深懂儒家禮儀,非常珍惜老師名聲的好學生??鬃雍啒?,隆重,符合禮儀,又非常得體的喪禮,也是孔子為萬世師表的原因之一。生的坦蕩,死的安然。這就是孔子。
孔子蚤晨作,負手曳杖,逍遙于門,而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孔子早晨起床后,背著手拖著手杖,在門口慢慢地散步,口里吟唱道:難道泰山要崩塌嗎?泰山為眾山所仰,孔子自感時日不久,所以嘆泰山將壞。又唱道:梁木要毀壞嗎?棟梁折大廈傾?!?/span>傷道之不行也。”[《孔子家語·王肅〈集解〉》]哲人要受到困頓嗎?賢哲之人不被重用,都是不詳?shù)恼髡住3旰?,孔子回到屋?nèi),對著門坐著。)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吾將安杖;喆人其萎,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span>(子貢聽說之后,說道:泰山要是崩塌了,我仰望哪里呢?梁木如果壞了,我依靠什么地方呢?哲人要是受到困頓,我該去效仿誰呢?老師大概是病了?)遂趨而入。夫子嘆而言曰:“賜,汝來何遲。予疇昔夢坐奠于兩楹之間。夏后氏殯于東階之上,則猶在阼,殷人殯于兩楹之間,即與賓主夾之,殯于西階之上,則猶賓之,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興,則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將死?!?/span>(子貢快步走孔子的房里。孔子嘆了口氣說:賜啊,你怎么才來啊!我昨夜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夏朝人將靈柩停在對著東階的堂上,那還是處在主位上;殷人將靈柩停在堂前東西楹之間,那是處在賓位和主位之間;周人將靈柩停在對著西階的堂上,那是迎接賓客的地方。而我孔丘是殷人,夢境與殷人的風俗巧合,預示著我就要不行了?,F(xiàn)在沒有明王興起,天底下有誰來傳承我的思想呢!我大概快要死了。從孔子的經(jīng)歷來看,死是有征兆的,也就是有預感。身體衰落,行將就木,會有幻覺出現(xiàn)。魯哀公十四年,狩大野,而獲麟,孔子就有預感。于是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輟筆。兩年后孔子作夢,自己坐在兩楹之間?!伴骸本褪翘梦萸懊娴闹印6@個地方,正是殷人停放靈柩的地方。孔子是殷人的后裔,所以他預感到自己快要離開人世了。)遂寢病,七日而終,時年七十二矣。(孔子享年到底多少歲?一說是七十二歲,一說七十三歲。孔子為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這一年是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若孔子以魯襄二十一年生,至哀(公)十六年為七十三;若襄(公)二十二年生,則孔子年七十二。《經(jīng)傳》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壽數(shù)不明?!盵《史記·孔子世家·索隱》])
哀公誄曰“昊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于乎哀哉!尼父無自律。”(“誄,謚也?!?span lang="EN-US">[《說文》]古代敘述死者生平,表示哀悼的文體,稱為“誄”。魯哀公的“誄文”說:上天不憐憫我,不愿留下這一位老者,讓他保障我一人常居于君位,使我孤苦伶仃,十分哀痛。哎呀尼父,失去你我就沒有榜樣來自律了。)子貢曰:“公其不沒于魯乎?夫子有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君兩失之矣?!?/span>(孔子去世于衛(wèi)國。子貢反問魯哀公:您不想在魯國善終嗎?老師曾說過:禮儀喪失就會昏暗不清,名分喪失就會造成過錯。失去志向就是昏暗,失去身份就是過錯。老師活著的時候得不到魯國的重用,死后你還來致哀悼念,這不合禮儀。你自稱一人,這也不符合魯國國君的名分?!疤熳印笨梢苑Q孤道寡,一個諸侯,只是為天子守土征收賦稅的人。你這樣說,既不合禮儀,又不合名分。)既卒,門人所以服夫子者,子貢曰:“昔夫子之喪顏回也,若喪其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今請喪夫子如喪父而無服。”(孔子去世,弟子們該執(zhí)什么樣的喪禮呢?當年顏回和子路去世的時候,孔子是把他們當兒子一樣發(fā)送的,所以子貢說,今天老夫子去世了,我們應該向兒子發(fā)送父親一樣的安葬老夫子。)于是弟子皆弔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則由絰。(弟子們皆如失去父親一樣的,穿起了喪服,披麻戴孝為老夫子治喪。古人服喪額頭“括發(fā)以麻”。“绖,喪乎帶也?!?span lang="EN-US">[《說文》]绖是用麻制成的帶子,緊系在腰間。)子夏曰:“入宜絰可居,出則不絰?!?/span>(披麻戴孝是有講究的。子夏說:回到家里就要披麻戴孝,出門的時候,可以不帶絰。)子游曰:“吾聞諸夫子喪朋友,居則絰,出則否,喪所尊雖絰,而出可也。”(子游不同意子夏的意見。他說:朋友死了。在室內(nèi),要帶絰,出門不帶絰。而至尊故去,則出入都要帶絰。既然要執(zhí)父子之禮,那就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都要系絰。)孔子之喪,公西掌殯葬焉,(公西赤,字子華,孔子弟子??鬃尤ナ?,公西華,主持孔子的葬禮。)唅以疏米三貝,(古人死后下葬有“含飯”的禮儀。以珠玉貝米之類,納于死者口中。“疏米”,“稻曰佳疏”[《禮記》]孔子死后,口中含有粳米和珠貝。)襲衣十有一稱,(“襲衣”即“尸衣”。“尸衣”共有十一重。)加朝服一,(外加朝服。孔子官至魯國司寇。當然應該穿朝服。)冠章甫之冠,(章甫,儒者之冠。)珮象環(huán),徑五寸而綨組綬。(“象環(huán)”象牙制的環(huán),為腰間佩飾?!翱鬃优逑蟓h(huán)五寸而綦組綬?!?span lang="EN-US">[《禮記·玉藻》]“綦”,蒼青色?!?/span>組綬”古人系玉的絲帶。孔子去世后,腰間懸有“象環(huán)”,是用青色的絲帶穿結(jié)的。為什么要用象環(huán),“佩象環(huán)者,象牙有文理,言己有文章也;而為環(huán)者,示己文教所循環(huán)無窮也?!?span lang="EN-US">[《禮記·玉藻》孔穎達疏])桐棺四寸,柏棺五寸,(桐木的棺材,四寸厚;柏木的棺材,五寸厚。周代規(guī)定:天子棺槨四重,公侯為三重,大夫為兩重??鬃又祝挥袃芍?。天子棺厚八寸,大夫士棺厚六寸,庶人棺厚四寸,無槨??鬃庸缀袼拇绲轿宕?,也合乎孔子的身份。)飭廟置翣,(“翣,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說文》]公西華主持喪禮,整飭家廟。制備裝飾棺槨的羽飾。)設(shè)披周也,(“披周”是“柩車行所以披持棺者。”[《禮記·檀弓》]“執(zhí)披者旁四人?!?span lang="EN-US">[《儀禮·士喪禮》])設(shè)崇殷也,(“崇”即“崇牙”。懸掛編鐘編磬之類樂器木架上端,所刻的鋸齒稱為“崇牙”。也指旌旗的齒狀邊飾。)綢練設(shè)旐夏也,(喪禮中的儀仗旗子,上有四條長飄帶,還有龜蛇的圖案。“孔子之喪,公西赤為志焉。飾棺墻,置翣設(shè)披,周也;設(shè)崇,殷也;綢練設(shè)旐,夏也?!?span lang="EN-US">[《禮記·檀弓上》])兼用三王禮,所以尊師且備古也。(三王,即夏商周三代帝王之禮。如此隆重,是因為要尊師重教,為后人樹立榜樣。)葬于魯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孔子安葬在魯城曲阜以北,泗水河邊上。在此建立墓穴,深度不及泉水。)為偃斧之形,高四尺,樹松柏為志焉。(“偃斧”,又稱“仰斧”,指堆土為墳,墳頂窄狹如仰斧形狀。高度四尺,四周種植松柏樹木?!?/span>冢塋中樹以百數(shù),皆異種,魯人世世無能名其樹者。民傳言‘孔子弟子異國人,各持其方樹來種之’。其樹柞、枌、雒離、安貴、五味、毚檀之樹??鬃訅L中不生荊棘及刺人草?!盵《史記·孔子世家》]弟子皆家于墓,行心喪之禮。(弟子們都在墓地立舍為家,為孔子守孝三年。)既葬,有自燕來觀者,舍于子夏氏。(有自燕國前來看孔子喪禮的人,居住在自子夏的舍里。)子貢謂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觀焉?!?/span>(子貢說:老夫子的喪禮,很一般。老夫子是圣人,但是沒有舉行圣人的喪禮。有什么好看的呢?)昔夫子言曰:‘見吾封若夏屋者,見若斧矣,從若斧者也,馬(髟葛),封之謂也?!?/span>(所謂“夏屋”,“今之殿形,中高而四方下也。”[王肅《孔子家語注》]所謂“若斧”,就是上窄下寬的形狀。所謂“馬(髟葛)”也是指封土堆的形狀。)今徒一日三斬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觀乎哉?”(封土“板蓋廣二尺長六尺。[王肅《孔子家語注》]意思是,比照標準,還有折扣。也就是說,不過分,不奢糜,因此沒有什么好看的。)二三子三年喪畢,或留或去,惟子貢廬于墓六年。(所有的學生,都為孔子守孝三年,后各自分散,只有子貢在孔子墓旁守了六年。)自后群弟子及魯人處于墓如家者百有余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自此以后,孔子的弟子以及很多魯國人,在這里居住的不下一百家,因此這里被稱為“孔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