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漢語同義詞

原創(chuàng) 點滴學(xué)古文 點滴學(xué)古文 2018-01-22 20:06

古漢語中,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叫做同義詞。古漢語中的同義詞,數(shù)量多,分布廣。下面我以舉例子的形式,告訴大家同義詞都隱藏在哪些詞類中,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一、名詞同義詞

例:

1、衛(wèi)靈公有臣曰公孫呂,長七尺。(《荀子·非相》)

2、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hé)足矣美七尺之哉?。ā盾髯印駥W(xué)》)

3、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詩)

4、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yǒu),施尾于堂。(劉向:《新序·雜事》)

例1中的“身”、例2中的“軀”,都指人的身體。例3中的“窗”、例4中的“牖”,都是指窗戶。

二、動詞同義詞

例:

1、[秦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如姬果盜晉鄙兵符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3、王召射稽使之,行者不止,筑者知倦。(《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4、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xuān)不復(fù)。(《戰(zhàn)國策·齊策》)

5、[]安本能為洛下書生,有鼻疾,故其音濁。(《晉書·謝安傳》)

例1中的“予”、例2中的“與”,都是“給予”的意思。例3中的“謳”、例4中的“歌”、例5中的“詠”,都是“歌唱”的意思。

三、形容詞同義詞

例:

1、天雨,解素衣,衣(zī)衣而反(返)。(《韓非子·說林下》)

2、愿令得補(bǔ)衣之?dāng)?shù),以為王宮。(《戰(zhàn)國策·趙策》)

3、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jié)束而出,皆衣白刃。(《清稗類抄·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

4、悠悠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5、負(fù)天,然后圖南。(《莊子·逍遙游》)

6、上有蔚藍(lán)天,垂光抱瓊臺。(杜甫:《冬到金華山觀》詩)

例1中的“緇”、例2中的“黑”、例3中的“玄”,都表示黑色。例4中的“蒼”、例5中的“青”、例6中的“藍(lán)”,都表示藍(lán)色。

四、數(shù)詞同義詞

例:

1、狡兔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zhàn)國策·齊策》)

2、堯、舜牟子。(《荀子·非相》)

3、天有時,春夏秋冬。(《禮記·孔子閑居》)

4、[鄭商人弦高]以韋先,牛十二犒師。(《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例1中的“三”、例2中的“參”,都表示“三”。例3中的“四”、例4中的“乘”,都表示“四”。

五、量詞同義詞

例:

1、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秋。(王勃:《滕王閣》詩)

2、今古憑君一贈行,幾折盡復(fù)重生。(慕幽:《柳》詩)

3、更能消幾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辛棄疾:《摸魚兒》詞)

4、槍二十。(《墨子·備城門》)

5、[]布令門候于營門中舉一戟。(《三國志·魏書·張邈傳》)

6、衣熏百和屑,鬢搖九花。(費(fèi)昶(chǎng)《華觀省中夜聞城外搗衣》詩)

例1中的“度”、例2中的“回”、例3中的“番”,都是“次”的意思。例4中的“枚”、例5中的“只”、例6中的“枝”,都是“枝”的意思。

六、代詞同義詞

例:

1、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

2、與汝畢力平險。(《列子·湯問》)

3、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韓愈·師說》)

4、羈()縻()不得還。(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5、彼一時也,一時也。(《孟子·公孫丑下》)

6、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察今》)

7、登樓以四望矣,聊暇日以銷憂。(王粲:《登樓賦》)

8、微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例1中的“我”、例2中的“吾”、例3中的“余”、例4中的“予”,都是“我”的意思。例5中的“此”、例6中的“是”、例7中的“茲”、例8中的“斯”,都是“此”的意思。

七、副詞同義詞

例:

1、險阻艱難,嘗之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2、[袁盎]仁愛士卒,士卒爭為死。(《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應(yīng)也。(《韓非子·難一》)

4、人固易知,知人亦易也。(《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例1中的“備”、例2中的“皆”,都是“都”的意思。例3中的“弗”、例4中的“未”,都是“不”的意思。

八、介詞同義詞

例:

1、子齊聞韶。(《論語·述而》)

2、故賢主安思危,達(dá)思窮,得思喪。(《呂氏春秋·慎大》)

3、[]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4、此觀之,神農(nóng)非高于黃帝也。(《商君書·畫策》)

5、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荀子·性惡》)

6、旦日,客外來。(《戰(zhàn)國策·齊策》)

7、曹操江陵順江東下。(《資治通鑒·漢紀(jì)》)

例1中的“在”、例2中的“于”、例3中的“以”,都是“在”的意思。例4中的“由”、例5中的“用”、例6中的“從”、例7中的“自”,都是“從”的意思。

九、連詞同義詞

例:

1、齒、革、羽、毛木。(《尚書·禹貢》)

2、吾將使梁燕助之。(《戰(zhàn)國策·趙策》)

3、趙王問樓緩曰:“予秦地勿予,孰吉?”(《史記·平原君列傳》)

4、凡有爵者七十者未齔(chèn)者,皆不為奴。(《漢書·刑法志》)

5、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6、人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德充符》)

7、項王謂曹咎等曰:“謹(jǐn)守成皋,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保ā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

8、當(dāng)與秦較量,或未易量。(蘇洵:《六國論》)

例1中的“惟”、例2中的“及”、例3中的“如”、例4中的“與”,都是“和”的意思。例5中的“若”、例6中的“而”、例7中的“則”、例8中的“當(dāng)”,都是“如果”的意思。

十、語氣詞同義詞

例:

1、王獨不見夫蜻蛉?(《戰(zhàn)國策·楚策》)

2、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趙王豈以一壁之故欺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子非三閭大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是無他故焉,或為之或不為之。(《荀子·修身》)

6、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史記·項羽本紀(jì)》)

7、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林嗣環(huán):《口技》)

例1中的“乎”、例2中的“哉”、例3中的“邪”、例4中的“歟”,都相當(dāng)于“嗎”。例5中的“爾”、例6中的“耳”、例7中的“而已”,都相當(dāng)于“罷了”。

十一、感嘆詞同義詞

例:

1、其妻曰:“!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史記·張儀列傳》)

2、!我念孺子,若涉淵水。(《漢書·翟義傳》)

3、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yù)之光,道德之行,難已?。n愈:《原毀》)

4、江羋怒曰:“!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汝)而立職也。”(《左傳·文公元年》)

5、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爾)母婢也!”(《戰(zhàn)國策·趙策》)

1中的“嘻”、例2中的“熙”、例3中的“嗚呼”,都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唉”。例4中的“呼”、例5中的“叱嗟”,都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呸”。

由此可見,同義詞遍布在古漢語的實詞和虛詞的各種詞類之中,數(shù)量眾多,使用頻繁,大家應(yīng)當(dāng)重視。

同義詞產(chǎn)生的原因

同義詞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來自不同的時代

有些詞,從整個歷史來看,它們并不是始終都是同義的,或者在同一歷史時期內(nèi)它們也不同意,但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兩個詞曾出現(xiàn)過同樣的意義,因而成了同義詞。這種同義詞,可以稱之為古今同義詞。當(dāng)然,這里的“古”、“今”是相對的。

例如:

校 序 庠 三詞都指學(xué)校,但時代不同。夏代稱“?!?,商代稱“序”,周代稱“庠”?!睹献印る墓稀?:“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二、來自不同的地域

所謂來自不同的地域,就是來自各地不同的方言,實際上也就是各個不同部族的語言。西漢揚(yáng)雄著《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東漢末應(yīng)劭始簡稱為《方言》),這里的“國”,指的是諸侯國,所以“別國方言”就是各地方言。同一個概念,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稱謂不一,因而產(chǎn)生了同義詞。

例如:

船 舟 二字都是指“船”,但是用的地區(qū)不同。“船”是關(guān)西的方言,“舟”是關(guān)東的方言。揚(yáng)雄《方言》卷十九:“自關(guān)而西謂之船,自關(guān)而東謂之舟?!边@里的“關(guān)”指的是函谷關(guān)。因為船是關(guān)西的方言,所以春秋時期的著作,如《左傳》、《國語》、《論語》等古籍中只有“舟”字,不見“船”字;戰(zhàn)國時期的著作如《墨子》、《莊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書中才有“船”字,但出現(xiàn)的頻率沒有“舟”字高。秦漢以后,隨著政治中心的轉(zhuǎn)移,“船”也就逐漸成為“通語”了。

三、來自語言自身內(nèi)部的發(fā)展變化

語言自身內(nèi)部的發(fā)展變化,是產(chǎn)生同義詞的最主要的原因。這種發(fā)展變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

1、來自詞義的引申

有些詞,本來并不同義,由于詞義引申,產(chǎn)生了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因而成了同義詞。

例如:

拯 救 二詞本不同義?!罢笔前涯缢呦蛏吓e起使其離開水面?!痘茨献印铮╢àn)論訓(xùn)》 :“至其溺也,則捽(zuó,揪。)其發(fā)而拯?!备哒T注:“拯,升也。出溺曰拯也。”《淮南子·說山訓(xùn)》 :“兩人俱溺,不能相拯。一人處陸則可矣?!薄熬取钡谋玖x是阻止住急難?!吨芏Y·地官·司救》 :“司救掌萬民之衺(xié,邪惡。)惡過失,而誅讓(讓:責(zé)備。)之,以禮防禁而救之?!薄敖戎本褪墙怪!俄n非子·說林上》 :“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yuǎn)水不救近火也。”“拯”可以由把溺水者向上舉使其離開水面引申為拯救別人使其脫離急難?!睹献印ち夯萃跸隆?:“今燕虐其民,王往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薄墩摵狻じ刑摗?:“田出谷以拯饑(饑:饑餓的人。)。”“救”可以由阻止住急難引申為拯救別人使其脫離急難?!对娊?jīng)·鄴風(fēng)·谷風(fēng)》 :“凡民有喪(喪:災(zāi)難。),匍匐(匍匐:爬行,表示盡力。)救之?!眲⑾颉墩f苑·反質(zhì)》 :“禽滑(gǔ)()曰:'吾取栗耳,可以救窮(窮:窮困的人。)?!薄罢?、“救”因而成了同義詞。

2、來自同音通假

有些詞,本來并不同義,由于同音可以通假,產(chǎn)生了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因而成了同義詞。

例如:

由 猶 二詞本不同義?!坝伞笔恰皬摹钡囊馑?。《孟子·盡心下》 :“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歲?!薄蔼q”是“好像”的意思?!秶Z·周語》 :“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钡颉坝伞?、“猶”讀音相同,根據(jù)同音通假的原則,“由”可以借作“猶”用,表示“好像”的意思;“猶”也可以借作“由”用,表示“從”的意思?!睹献印ち夯萃跎稀?:“民歸之,由水之就下?!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边@樣,“由”和“猶”就有了相同的意義了。

3、來自詞類活用

有些詞,本來并不同義,由于詞類活用,產(chǎn)生了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因而成了同義詞。

例:

王 一 “王”是名詞,“國君”的意思?!对娊?jīng)·小雅·北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薄耙弧笔菙?shù)詞,是最小的正整數(shù)?!对娊?jīng)·王風(fēng)·采葛》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倍~意義本不相同,但當(dāng)它們活用為動詞時,就都可以表示“統(tǒng)一”的意思。《韓非子·顯學(xué)》 :“夫爵祿大而官職治,王之道也?!薄巴踔馈本褪墙y(tǒng)一天下的途徑。李斯《秦廷議焚書》 :“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薄澳芤弧本褪悄軌蚪y(tǒng)一天下。

4、來自修辭的運(yùn)用

有些詞,本來并不同義,由于修辭的運(yùn)用,產(chǎn)生了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因而成了同義詞。

例:

甲兵 干戈 “甲兵”是鎧甲和兵器,可以泛指軍備?!对娊?jīng)·秦風(fēng)·無衣》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干戈”是古代兩種常用兵器,可以作為兵器的通稱?!抖Y記·檀弓下》 :“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甲兵”與“干戈”的意義并不相同,但運(yùn)用借代修辭格,以事物的工具代事物而產(chǎn)生的借代義就都可以表示“戰(zhàn)爭”的意思?!渡叹龝ぎ嫴摺?:“刑政不用而至,甲兵不起而王?!备鸷椤侗阕印V譬(pì)》 :“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span>

以上所說的詞義引申、同音通假、詞類活用和修辭運(yùn)用,是語言內(nèi)部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同義詞的四種主要原因。我們之所以分開來說,只是為了敘述的方便。實際上往往是幾種原因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種意義的各個詞中,也就是說,在同一組同義詞中,往往會幾種情況同時存在。

確定同義詞的依據(jù)

有部分意義相同的詞都可以看作是同義詞。怎樣確定兩個或幾個詞之間有部分意義相同,應(yīng)有一定的客觀依據(jù)。一般說來,屬下列情形之一的,都可以認(rèn)為是古漢語中的同義詞:

1、互訓(xùn)。兩個字互相訓(xùn)釋,即用甲解釋乙,又用乙解釋甲的訓(xùn)詁方式。

如《說文解字》中的:

饑,餓也。    餓,饑也。

更,改也。    改,更也。

呻,吟也。    吟,呻也。

2、同訓(xùn)。用同一個訓(xùn)釋字訓(xùn)釋多個語詞,即把不同的詞語(被釋詞)列為一組,用某一個詞語(釋詞)來解釋這一組詞。

《說文解字》:“扶,佐也?!薄拜o,佐也?!薄墩f文解字》:“省,視也?!薄稜栄拧め屧b下》:“相,視也。”

《戰(zhàn)國策·中山策》高誘注:“麗,美也?!薄痘茨献印ふf林訓(xùn)》高誘注:“佳,美也?!?/span>

3、遞訓(xùn)。用意義相通的字依次輾轉(zhuǎn)解釋。

《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高誘注:“變,更也?!薄墩f文解字》:“更,改也?!薄秶Z·魯語下》韋昭注:“改,易也?!薄痘茨献印ば迍?wù)訓(xùn)》高誘注:“易,革也?!弊?、更、改、易、革遞相為訓(xùn)。

《說文解字》:“遭,遇也。”“遇,逢也?!痹?、遇、逢遞相為訓(xùn)。

4、互文。是指在相同結(jié)構(gòu)中相應(yīng)位置上的兩個詞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彼此對照,形成互文?;ノ碾m不失為確定同義詞的一種手段,但應(yīng)用時應(yīng)當(dāng)慎重,最好能再輔以其他手段。

《鹽鐵論·遵道》:“說西施之美無異于容,道堯、舜之德無異于治?!闭f、道互文。

《法言·五百》:“言可聞而不可殫,書可觀而不可盡?!睔?、盡互文。

5、異文。是指同一內(nèi)容而且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古籍中,相應(yīng)的詞互異(不包括同音假借)。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怒,欲鞭之?!薄秶Z·晉語四》:“公子怒,將鞭之?!庇愇?。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會梁孝王卒?!薄稘h書·司馬相如傳》:“會梁孝王薨(hōng)?!弊?、薨異文。

在古代漢語里,意義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的同義詞是極少的,大多數(shù)都是意義相近,稍有差異的同義詞。只有弄清楚了他們之間的差別,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詞。辨別同義詞的方法與角度多種多樣,主要可以從意義、用法與感情色彩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從意義上區(qū)別

1、意義繁簡不

例如:

 二者都有“聽”的意思,但意義繁簡有差別?!奥牎?,只表示一個具體的動作;“聞”則是聽而得其聲,就是除了表示“聽”這個具體的動作外,還包含著聽的結(jié)果,“聽到”或“聽見”的意思。如《資治通鑒·唐紀(jì)》:“起,聽于庭,聞愬軍號令,應(yīng)著近萬人,始懼?!边@里,“聽”和“聞”的區(qū)別很分明,不能互換。

2、范圍大小不同

例如:

領(lǐng)  在表示“脖子”這個意義上,三詞相近,但又有區(qū)別?!邦I(lǐng)”是脖子的通稱,如《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項”,是脖子的后部,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案灌夫項,令謝?!薄邦i”,是脖子的前部,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兩人相與為刎頸之交?!薄柏仡i”不能說成“刎項”或“刎領(lǐng)”。后代,“頸”也變成了脖子的通稱。

3、所指重點不同

例如:

 二詞都表示人的相貌,但所指側(cè)重點不同。“容”多側(cè)重于指人的面部表情。《莊子·天地》:“夫子何故見之變?nèi)菔?,終日不自反邪?”《孟子·萬章上》:“舜見瞽()瞍(sǒu),其容有蹙。”“貌”,多側(cè)重于指人的面部形狀?!稇?zhàn)國策·齊策》:“鄒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昳麗?!?/span>

4、所指對象不同

例如:

 二詞都表示“幫助”的意思,但所指對象有別?!白簟庇糜谌藢θ说膸椭嘤糜诔紝?、下對上、弱對強(qiáng)的幫助?!对娊?jīng)·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佑”用于神對人的幫助,特指上天神靈對人的幫助?!渡袝?/span>·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span>

5、原料質(zhì)地不同

例如:

 二詞都是古人用來書寫文字的,但他們的材料質(zhì)地不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簡,竹為之;牘,木為之?!薄昂啞笔侵裰频???装矅渡袝颉罚骸耙运劮畷?/span>,……更以竹簡寫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薄盃笔悄局频??!稘h書·外戚傳》:“后三日,客持詔記與武,問:'幾死未?’手書對牘背。”顏師古注:“牘,木簡也。”

6、形狀樣式不同

例如:

 二詞都是指“門”,但形狀、大小有別?!伴T”是雙扇的門,“戶”是單扇的門。“門”比“戶”要高要闊。《史記·李斯列傳》:“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shù)。”“門”可容車騎出入,可見比較高、闊。《史記·孟嘗君列傳》:“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母。”“戶”的高度一般與人相仿,可見比較低矮?!痘茨献?/span>·說山訓(xùn)》:“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薄皯簟钡膶挾纫话悴怀^三個人,可見比較狹窄?!俺情T”不能叫做“城戶”,也說明了“門”與“戶”的差別。

7、使用途徑不同

例如:

 二詞都指儲藏糧食的倉庫,但所藏的糧食有別?!皞}”一般用來儲谷。許慎《說文解字》:“倉,谷藏也?!薄皬[”,常用來儲米?!抖Y記·月令》孔穎達(dá)疏:“米藏曰廩?!?/span>

8、性質(zhì)輕重不同

例如:

 在“病”這個意義上二者意義相同,但病的輕重不同。“疾”表示較輕的病,“病”表示較重的病。這在二詞對用或連用時,區(qū)別更為明顯。如《韓非子·喻老》中有這么兩句話:“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半砝怼本褪瞧つw和肌肉之間的組織。所以,前一句用“疾”,說明病尚在初發(fā)階段;后一句用“病”,說明病已嚴(yán)重。再如《鹽鐵論·子罕》:“子疾病。”意思是:“孔子病了,病得很重?!钡搅撕蟠?,二詞就沒有這種區(qū)別了。

9、程度深淺不同

例如:

 二詞都表示“紅色”,但深淺程度不同,“朱”深,“赤”淺?!抖Y記·月令》:“[天子]乘朱路,駕赤駵(líu),載赤旂(,衣朱衣。”孔穎達(dá)疏:“色淺曰赤,色深曰朱?!?/span>

10、行為方式不同

例如:

 二詞都是“召喚人來”的意思,但召喚的方式不同?!冻o·招魂》王逸題解:“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薄罢佟笔怯每诮腥藖怼!妒酚?/span>·項羽本紀(jì)》:“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計六奇《明季北略》:“李自成召父老至武英殿,問民間疾苦。”“招”是用手叫人來。《詩經(jīng)·王風(fēng)·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鄭玄箋:“左手持笙,右手招我?!?/span>

二、從用法上區(qū)別

1、使用范圍不同

例如:

 負(fù)在“打敗仗”的意義上,二詞同義,但使用的范圍不同,“負(fù)”窄“敗”寬?!柏?fù)”,一般不單用,而只用于與“勝”連用或?qū)εe的時候。《孫子·計》:“吾以此觀之,勝負(fù)見矣。”《孫子·謀攻》:“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fù)。”“敗”則既可以單用,也可以與“勝”連用或?qū)εe?!妒酚?/span>·淮陰侯列傳》:“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史記·項羽本紀(jì)》:“宋義論武安君必敗?!薄端疂G》第五十五回:“勝敗乃兵家常事?!?/span>

2、使用條件不同

例如:

 二詞古代都可以用作助動詞,表示“可能”的意思,但使用條件有所不同?!澳堋庇糜诒硎灸芰λ?。“得”用于表示客觀條件的允許。《管子·七法》:“不能治其民而能強(qiáng)其兵者,未之有也?!薄蹲髠?/span>·莊公十年》:“食肉者鄙,未能遠(yuǎn)謀?!标隋e《論貴粟疏》:“春不得避風(fēng)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

3、使用時代不同

例如:

 殿二詞先秦本不同義。“堂”,系指夯土?xí)r高出地面呈四方形的屋基?!渡袝?/span>·大誥》:“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shěn)肯構(gòu)?”孔安國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己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gòu)立屋乎?”《禮記·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span>”鄭玄注:“封,筑土為壟。堂,形四方而高?!薄暗睢?,原指行軍或退卻時走在最后,即“殿后”的意思?!墩撜Z·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何晏集解:“殿,在軍后者也?!薄疤谩庇晌莼隇椤皬d堂”,并且不分上下身份等級?!睹献?/span>·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薄稑犯娂?/span>·木蘭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自秦漢開始,“殿”也用于表示“廳堂”,并且也不分上下身份等級?!妒酚?/span>·刺客列傳》:“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薄稘h書·霍光傳》:“群臣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伏聽前詔?!薄稘h書·霍光傳》:“鸮(xiāo)數(shù)鳴殿前樹上?!鳖亷煿抛ⅲ骸肮耪呶菔腋叽螅瑒t通呼殿耳,非止天子宮中?!薄暗睢敝富羰细械膹d堂?!稘h書·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鳖亷煿抛ⅲ骸暗?,丞相所坐屋也。”從秦漢開始,“堂”與“殿”成了同義詞。許慎《說文解字》:“堂,殿也?!倍斡癫米ⅲ骸霸S[]以殿釋堂者,以今釋古也。古曰堂,漢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稱堂,漢上下皆稱殿,至唐以后,人臣無有稱殿者矣?!毕惹亟小疤谩辈唤小暗睢保瑵h代叫“殿”也可以叫“堂”,而且沒有上下等級之分。唐代以后,“堂”的意義一直未變,“殿”則專用于指帝王理政、居住的宮殿或供奉圣賢神佛的殿宇而不再用于指臣下的廳堂了。

4、使用習(xí)慣不同

例如:

 二詞都有“年”、“年齡”、“收成”等意思,是一對同義詞,但在使用習(xí)慣上有些差別。用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年”的意思時,該用年的地方不能換成“歲”,該用“歲”的地方可以換成“年”。《樂府詩集·木蘭辭》:“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里的“年”不能換成“歲”。《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樹,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边@里的“歲”可以換成“年”。表示“年齡”,凡有數(shù)詞標(biāo)明的,“年”字放在數(shù)詞之前,“歲”字放在數(shù)詞之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馀?!绷谠独芍輪T外司戶薛君妻崔氏墓志》:“[崔氏]三歲知讓,五歲知戒,七歲能女事?!北硎尽皦勖保谩澳辍辈挥谩皻q”。曹操《步出夏門行》:“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狈褐浮肮怅帯?、“時間”,用“歲”不用“年”?!墩撜Z·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5、語法功能不同

例如:

 二詞都是“賣”的意思,而且都可以表示被動,但被動的表示法不同?!百u”表示被動時前面要有表示被動的助動詞“見”、“所”的修飾?!妒酚?/span>·范睢蔡澤列傳》:“須賈大驚,自知見賣?!薄妒酚?/span>·李斯列傳》:“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鬻”表示被動時,前面不要用表示被動的助動詞修飾,后面也往往不帶賓語,有時可以帶補(bǔ)語?!秶Z·吳語》:“身斬,妻子鬻?!薄板鳌本褪恰氨毁u”的意思?!抖Y記·王制》:“五谷不時,果實未孰,不鬻于市?!边@個“鬻”也是“被賣”的意思?!坝谑小笔恰板鳌钡难a(bǔ)語,表示處所。

三、從感情色彩上區(qū)別

例如:

山陵崩 填溝壑二詞都指“人死”,是一對同義詞,但感情色彩不同?!吧搅瓯馈保凶鹁吹纳?,專用于稱帝后的死?!稇?zhàn)國策·秦策》:“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壽于朝生?!备哒T注:“山陵,喻尊高也。;崩,死也。”《戰(zhàn)國策·趙策》:“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填溝壑”,含有謙卑的色彩,多用于稱自己的死?!稇?zhàn)國策·趙策》:“[左師公]對曰:'[舒祺]十五歲矣。雖少,愿未及填溝壑而拖之?!薄妒酚洝ぜ赤嵙袀鳌罚骸癧汲]黯為上泣曰:'臣自己為填溝壑,不復(fù)見陛下,不意陛下復(fù)收用之。’”

以上三方面是辨別同義詞細(xì)微差別的主要途徑與方法,雖然各有各的內(nèi)容,但又互相之間又緊密聯(lián)系。因此,在辨別同義詞時,必須把他們結(jié)合起來,進(jìn)行全面綜合的考察,辨清各個不同方面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透徹了解同義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漢語通論(三)單音詞,復(fù)音詞,同義詞
《古代漢語》通論 [郭錫良主編 第四章 古漢語詞類活用
古漢語同義詞辨析舉例
最全古代漢語筆記(一)
文言基礎(chǔ)知識:同義詞(一)
古代官職升降稱謂淺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