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人參 林下參,籽海
別名:生曬山參,移山參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挖,洗凈;凍干參“活性參”
藥用部位:根
產(chǎn)地:東北移動山參
科:五加科
原植物:人參
植物情況:多年生宿根草本
高30~60厘米。主根肥厚,肉質(zhì),黃白色,圓柱形或紡錘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狀莖(蘆頭)短,直立。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
一年生植株莖頂只有一葉,葉具三小葉,俗名“三花”;二年生莖仍只一葉,但具5小葉,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個對生的5小葉的復(fù)葉,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個輪生復(fù)葉,叫“燈臺子”;五年生者增至4個輪生復(fù)葉,叫“四匹葉”;六年生者莖頂有5個輪生復(fù)葉,叫“五匹葉”;復(fù)葉掌狀,小葉3~5片,中間3片近等大,有小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厘米,寬2~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xì)鋸齒,上面脈上散生少數(shù)剛毛,下面無毛,最下1對小葉甚小,無小葉柄?!?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
夏季開花,傘形花序單一頂生葉叢中,總花梗長達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長約5毫米。苞片小,條狀披針形;萼鐘形,與子房愈合,裂片5,綠色;花瓣5,卵形,全緣,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離,下部合生。
漿果扁圓形,成熟時鮮紅色,內(nèi)有兩粒半圓形種子。
人參 林下參,籽海藥材性狀: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huán)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xì)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xí)稱“珍珠疙瘩”。根莖細(xì)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形似棗核。
野山參:'蘆長碗密棗核艼,緊皮細(xì)紋珍珠須“
具有縱皺紋,上部或中下部有環(huán)紋(鐵線紋)?!緢D片】須根少而細(xì)長,清晰不亂,有較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疙瘩)。
根莖細(xì)長(雁脖蘆),少數(shù)粗短,中上部具有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莖痕。不定根較細(xì),多下垂(棗核艼)'
人參藥性:
【本經(jīng)上品 人參 味甘微寒。主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人銜, 鬼蓋。】
味甘、微苦,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jīng)。入戊土而益胃氣,走己土而助脾陽,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陰之脈微欲絕,除太陰之腹?jié)M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藥,盛暑傷氣之神丹。
氣充于肺而實原于腎,肺氣下降而化腎水;水非氣也,而水實含肺氣(此氣在水,《難經(jīng)》謂為生氣之原,道家名為水中氣)。蓋陰陽之理,彼此互根,陰升而化陽,又懷陰精;陽降而化陰,又胎陽氣。陽氣一胎,己土左旋,升于東南,則化木火。脾以陰體而抱陽魂,非脾陽之春生,則木不溫,非脾陽之夏長,則火不熱。故肝脾雖盛于血,而血中之溫氣,實陽升火化之原也。及其升于火而降于金,則氣盛矣。是以肝脾之氣虛,肺胃之氣實。虛而實則肝脾升,實而虛則肺胃降。實而實則胃壅塞而不降,虛而虛則肝脾抑郁而不升,而總由于中氣之不旺。中氣居不戊不己之間,非金非木之際,旺則虛者充實而左升,實者沖虛而右降,右不見其有余,左不見其不足。中氣不旺,則輪樞莫轉(zhuǎn),虛者益虛而左陷,實者益實而右逆。
熟用溫潤,生用清潤。
采根,竹刀刮,曝干,無令見風(fēng)。人形皆具者能做兒啼。
【產(chǎn)地】我國吉林遼寧產(chǎn)者最良,山西長子縣云南姚安縣安徽舒城縣亦有出產(chǎn),高麗產(chǎn)出豐。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人參為大補元氣要藥,功能治一切衰弱癆瘵,通行周身補五臟之氣,瀉五臟之火效益多但功緩,紅色曰高麗參,性溫而力較峻。
【甄權(quán)】主五勞七傷,虛損痿弱,止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癇疾,冷氣上逆,傷寒不下食,凡虛而多夢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陽氣不足,肺氣虛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參多用于病后元氣傷者、用人參佐他藥來調(diào)理,病人邪去正脫者,用人參佐他藥調(diào)理之,現(xiàn)今人參多人工栽植,藥力不如野參,我們可用黃耆甘草代人參,方劑中多以黨參代人參。
因生于陰濕之地,稟水陰潤澤之氣,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發(fā)為三枒五葉,陽數(shù)也,因生于陰而出陽,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陽之氣。人身之元氣,由腎水之中而上達于肺,此亦生于陰而出陽,與人參同一理,因此人參大能化氣,氣化而上,出于口鼻,即為津液,所以人參能生津也。人參生于北方、有陰中之陽藥稱,有化氣補津之功?!九谥啤坑脻癫及瑺F潤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藥征】主治心下痞堅,痞鞭支結(jié),旁治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悸等。
【靈胎】升提元氣,兼補五臟,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虛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錢,大劑一兩。
【禁忌】肺家有熱諸癥及陰虛火動之候與痘疹之初發(fā),身雖熱而斑點未形,與傷寒始作,形癥未定而邪熱熾均忌,反藜蘆。'
炮制 生曬參: 潤透,切薄片,干燥。
白糖參:經(jīng)水燙,浸糖后干燥。
紅參:蒸熟后曬干或烘干。
【性味】 甘、微苦,平。
【歸經(jīng)】 歸脾、肺、心經(jīng)。
【功能主治】 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用量】 3~9g,另煎兌入湯劑服;野山參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