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宅是人類活動與休息的場所,與人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黃帝宅經(jīng)》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薄暗厣苿t苗秀,宅吉而人榮。”人類一生的最低限度,也有過半的時間在陽宅里度過。則陽宅風水對人類的影響,對居者福禍壽夭的感應是其他風水項目無法比擬的,故蔣大鴻云:“生人食息場,隨呼吸而立應。”
陽宅學是人類千百年來在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的過程中,摸索出的一套具有生存智慧和方術(shù)的原則,它積淀了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是哲學、美學、倫理學等多元文化的綜合,是具有系統(tǒng)性的一門實用科學,而絕不是什么迷信。帶著為人類謀求福祉的愿望,當代易者必須下苦功去研究它。
一、選址問題
基址的地形環(huán)境是陽宅的起點,是居者是否興旺的根源.選址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尋找“地靈”的巒頭定點功夫,說到底尋求的是:山水之情,天地之元,陰陽交融之生氣。
氣自形來,形氣合一,形著氣旺,形弱氣微,形崩氣散,故求氣在于求形。真正的陽宅基址對地形的要求,也會合乎陰宅的各種規(guī)則,從太祖山到父母山,過峽、入首、落脈、青龍、白虎、案臺、朝山、水流、官禽、水口山等等都會一應俱全。若能尋到好的陽宅基址,則其對后世的影響是驚人的。如佛隱《風水講義》云:“總觀全國陽宅,得山水之真者,只有二所。一為山東孔林,地居泰山之下,洙泗二水交流,乃平之水之貴格,故子孫福祚綿遠,千萬年不絕。二為江西龍虎山,其地在績溪縣,入首撐天高幛結(jié)穴,后樂杞諸山,猶龍昂虎踞之勢,乃山谷藏風之福地,故張道陵煉丹龍虎崖后,白日飛升,其后四代子孫日盛,開基址居之,迄今五十余代,福祿始稍衰,福澤亦云不薄矣!佛隱以為天下大陽基只有二所,其實還有一處:即山西聞喜裴柏村,人稱“宰相村”,地處太行山支脈,前據(jù)董澤湖,柏林茂盛,九嶺環(huán)抱,人稱“九鳳朝陽”,為漢代裴曄所相,舉家遷居于此,至今已出宰相59人,大將59人,皇后3人,王妃6人,駙馬25人,正史立傳者600余人,風水之應夠驚人的吧!從此三例人們就能體會到“地靈生人杰”這句話的含義了。
雖然陽基也須合乎陰宅原則,但與陰宅仍有分別,陰宅講究的是緊密聚結(jié),陽宅注重的是寬敞舒坦,“陰宅一條線,陽宅一把扇”。陽宅前面須有寬展的明堂,陽氣才能發(fā)越(即能容納許多人在活動)。廣東新興縣禪宗大祖慧能之宅址,處于后山壁立,前無兜唇(即小明堂)的山腰上,且非龍氣正達之處,故六祖雖得“萬世香煙”,但“四大皆空”,以現(xiàn)實主義人類生命延續(xù)的角度來評判,其基址非善地。
就算我們不求龍真穴的的基址,有幾點還是必須注意的:
①立宅處能納夏之南涼,能御冬之北寒。
②排水通暢不潮濕。
③土地泥濘腐爛,是龍氣不鐘之所,決無生機,絕不可用。凡基址之土宜堅實,堅實才會有龍氣。堅實之土必然質(zhì)重,古有稱土之法,取基址之土裝滿一谷斗來稱,不達六斤以上,均非吉壤。
④曾作古戰(zhàn)場、監(jiān)獄刑場乃冤魂游散怨氣郁結(jié)之地,決不可用。
⑤荒野亂葬崗,雖經(jīng)平整,亦必“下有伏尸”,決不可用,廣西容岑一級公路邊,地處曇容鎮(zhèn)有一公路養(yǎng)護站,建于荒崗之上,兩幢職工大樓,漂亮非常,但入居后屢屢見“怪”,后來人人搬走,有不信邪者借居不久,也趕忙搬走,至今無人敢住,白白浪費國家數(shù)百萬元。
⑥要有良好的日照,不選古木參天,濃密陰蔽的地方建宅。有周氏一家建宅于樹林叢中,路人經(jīng)過林外也無法看到他的房屋,陰氣過重,子孫不旺,人有殘疾。經(jīng)歷百余年,三代至今老少男丁僅三四人。
⑦懸崖下,水口外不宜立宅。此乃生氣蕩散之所,決不興旺。本鄉(xiāng)有蔡姓人,可以說是搬來本地最早的,已有幾百年了,在當時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中,良田、水利為第一要素,蔡姓只想著占住水源頭,易于灌溉良田,故立宅于兩水口處。但至今兩條蔡姓合算起來不過四百人,并不興旺,從古至今都是屢受欺凌之族。蔡姓的確先得地利,曾有谷倉鑰匙挑斗谷之收成,但不得地脈的力量,于是最早墾荒的農(nóng)田一一落入他姓之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