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屬性代表的意思
有了陰陽五行這樣的思維模式和理論工具,在當(dāng)時海內(nèi)大一統(tǒng)的政治需要和天人合一的社會思潮影響下,學(xué)者們紛紛去構(gòu)建自己龐大的統(tǒng)一的宇宙圖式。
聲明:圖片由網(wǎng)友上傳,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敬請告知!
陰陽五行屬性,比起齊國稷下學(xué)派的《管子》的自然界體系來說,戰(zhàn)國末的《呂氏春秋》中的《十二紀(jì)》已蔚為大觀。它根據(jù)人法天的思想,以陰陽五行為基礎(chǔ),為自然變化和社會活動編制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龐大體系。
這個體系就是以四時十二紀(jì)(時間)為框架的宇宙圖式。其中涉及天、地、人三方面十多項事物,包括農(nóng)事(生產(chǎn)活動)祭祀(宗教活動)和政令(政治活動)。作者認(rèn)為它們彼此關(guān)聯(lián),相互配合,皆以陰陽的消長、季節(jié)的變換而相應(yīng)地發(fā)生變化。
因此,首先把五行跟四時配合起來。在作者看來,季節(jié)的變化是照著五行相生的次序進(jìn)行的。這里出現(xiàn)了個矛盾,季節(jié)只有四時,不成其為五。怎么辦?作者便將五行中的土安排在季夏之末,“其位中央”,“其數(shù)五”。土雖不占一個整月,卻處于了五行的中心地位。
一年可以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季”;
氣候變化可以分成風(fēng)、署,濕燥、寒“五氣,”;
方位可以分為東、南、中、西、北“五方”;
顏色可以分為蒼(青)、赤(紅)、黃、白、黑“五色’;
生物的生命過程可以分為生、長、化、收、藏“五化”;
陰陽五行學(xué)中將氣味可以分為酸、苦、甘、辛、咸“五味”;
一天可以分為平旦、日中、日西、合夜、夜半“五時”;
人體有肝、心、脾、肺、腎“五臟”;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五腑”;
筋、脈、肌肉、皮毛、骨“五體”;
目、舌、口、鼻、耳“五官”;
魂、神、意、魄、志“五神”;
怒、喜、思、悲、恐‘五志’等。
“陰陽五行學(xué)”早在中國古代就被廣泛應(yīng)用,如中醫(yī)五行相生、時辰五行相生、五行相生配對法等。
天干地支的陰陽五行屬性
1、十天干: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nèi)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翰菽境砷L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jì)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jì)。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2、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子”代指萬物種子和開始之意;
“丑”象形而喻指與母體“土”的“紐帶、連接”;
“寅”是“演變”的意指,喻指植物在田地向下生根,向上突破覆蓋而出苗;
“卯”象形而喻指萬物有了繁衍分生之道;
“辰”象形萬物如彩虹升起而喻指繁茂多彩;
“巳”象形子在包中形成,喻比萬物苞、蕾初成;
“午”象形喻比枝干已結(jié)有果串;
“未”象形喻比收取了四邊果實;
“申”象形喻比挑選留存再次延伸循環(huán)的果實種子;
“酉”象形喻比已成就當(dāng)收藏入倉;
“戌”象形喻比減少衰滅了土地上所豎起的萬物;
“亥”乃完結(jié)后核實修正重新開始之意,
3.五行: “木、火、土、金、水”。
(1)、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
(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
五行相生、相克是符合自然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
4.天干五行屬性及所表示的方位:
“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寅卯東方木;巳午南方火;辰戍丑未中央土;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
5.天干相合:
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
化火。
6..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
合日月。凡事遇合為吉,遇沖為兇。簡單的例舉:在婚姻上來
看,屬鼠(子鼠)與屬牛(丑牛)合婚等。
7. 地支六沖:
子午相沖,卯酉相沖,寅申相沖, 已亥相沖,辰戌相沖,丑未相沖 。
8. 地支三合:
申子辰會成水局,亥卯未會成木局, 寅午戌會成火局,巳酉丑會成金局,辰戌丑未會成土局(即為四庫)。
9.數(shù)字的陰陽屬性:
數(shù)字中凡是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
怎么算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中三伏天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三庚”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記載時間。天干的數(shù)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shù)字是12個,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叭本褪怯錾?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于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xiàn)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什么是“三伏”
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入伏的時間是按照天干地支記日來推算的,具體方法:夏至后的第三的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所以初伏、末伏固定都是10天,而中伏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即若夏至后第五個庚日在立秋前,則第六個庚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中伏為20天;若夏至后第五個庚日在立秋后,則第五個庚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中伏就為10天。
八字五行如何計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進(jìn)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來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線是以立春這一天的交節(jié)時刻劃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劃分.
如某人陽歷2000年2月4日22點(diǎn)17分生, 由于陰歷2000年交立春是陽歷2000年2月4日20點(diǎn)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天地陰陽五行是怎樣的
陰陽五行代表了日月、晝夜、黑白、明暗、動靜、寒冷燥濕、內(nèi)外、雌雄、男女、天地、剛?cè)?、遲速......凡是天地間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所有萬物都能以陰陽五行代表。陰陽可分成兩個部分,但這兩個部分又是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相反相成的,不能分割的。所以,《易經(jīng)》又有這種“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道,指的就是天地自然變化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陰陽包含了萬物事項,而所有的事項又有著對立與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也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著可以分開的陰性與陽性的兩個方面,陰陽的這種現(xiàn)象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公權(quán)人仕為陽,損害群眾利益者為陰;而公權(quán)人仕也有濫用職權(quán)者,他們又成為了陽中的陰;損害群眾利益者也有為人民服務(wù)者,他們又成為陰中的陽。
也就是說陰陽并非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老子》曰;“萬物負(fù)陰而抱陽”。進(jìn)一步說天地萬物的陽面都包涵著陰面,天地萬物的陰面也都包涵著陽面。又如;日出至日中,同為陽,此時的太陽為陽中之陽;日中至日落,同為陽,此時為陽中之陰。日落至合夜為陰,此時為陰中陰;合夜至雞鳴同為陰,此時為陰中陽。陽在外,陰在內(nèi),陰在內(nèi),陽守也,凡能看見的外表之象,都是陽面,凡是看不見的都是陰面。
古時最早的五行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順從人的要求變革形狀)、土愛稼穡(莊稼的意思)。潤下主咸、炎上為苦、曲直為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古人認(rèn)為,世界萬物都是由五中元素組成的,即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運(yùn)動變化,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世界。五行能相生相克,相生促使萬物生長生成,相克則是制約萬物平衡生長生存,只有相互作用才能達(dá)到動態(tài)中的平衡,若只生不克或者只克不生,則萬物無法維持下去,更沒有世界萬物的生成與生長。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能助燃起火;火焚燒萬物變成灰土;土聚成山,山中有石,金乃石中提煉而成;金乃少陰之氣溫潤流澤,銷金自成水;水能滋潤花草樹木,故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樹木的根氣植入大地,所以木克土;土能鑄成堤壩而防水患,故土克水;水能滅火,所以水克火;火能溶金成水,故火克金;金成刀斧劈木成柴,所以金克木。
陰陽五行與天地之美
“陰陽”觀念的起源是很早的, 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xiàn)了陰字和陽字, 陰表示天氣, 陽用于地名。《說文》云:“陰,晴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從阜, 今云聲?!庇?“陽,高明也。從阜,易聲?!敝饕菑姆轿坏谋酬幓蛳蜿? 說明陰與陽的本義。
陰指陰暗處,亦即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或指陰霾的天氣; 陽指陽面,即能見到日光的地方, 亦可表示溫暖和明朗。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陰字陽字,多是就其表示自然現(xiàn)象的本義而言的,無更深邃神秘的意味。因早期的陰陽觀念與日光的有無關(guān)系密切,故除了方位的向背之外, 與氣候季節(jié)也不無關(guān)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