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搶玩具、搶零食是很多父母常遇到的難題,但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F(xiàn)在我們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的道理時,也經(jīng)常用這樣的典故去跟孩子說,要求讓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等等,而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很多家長就會說,不可以這么“自私”、“不懂事”“小氣”等。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的東西無非就是零食和玩具,這些沒了再買或者換新的就可以了。但對小孩來說,這些就是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且年齡小,對分享真的理解不了。只有引導孩子分享意識,有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的想法,才會做出“分享行為”。
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于東西的所屬也有了一點“物權(quán)“概念,這并不是自私的表現(xiàn),不愿意分享是孩子的天性。家長應該適當引導,教孩子學會分享。在孩子愿意分享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贊美;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時候也不要責備孩子,分享應該是出于內(nèi)心的,并享受和快樂的。家長不能因為要孩子學會分享而強迫孩子分享。
家長要耐心引導孩子學習分享,并在分享中獲得愉悅的感覺;他/她在做和自己年紀相符的行為,可以引導孩子想想如果小朋友也不分給他,他會怎么樣。
最好引導孩子分享的方法是,讓孩子體驗“一起玩”的快樂,例如把玩具積木放在中間,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建出一座“城堡”,既能讓孩子學會快樂分享,也能讓孩子懂得分工合作的意義。
當孩子做出把自己的食物或者禮物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比如你看,必分享東西給朋友,叔叔阿姨都夸你懂事,你的朋友也很開心,很喜歡和你玩,你真棒!這樣才會讓孩子知道分享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能帶給自己快樂,自然就會喜歡上分享。從而開始主動地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這就有可能成為一種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因孩子就會觀察父母和家人的行為舉止,如果父母也樂于將自己的東西分享出來,孩子也會跟著父母學的。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總是接受慷慨行為的一方,那么日后他/她就更容易重復這種人際互動。如果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觀察到您常與他人分享,待人熱情,他/她也會對自己身邊的人模仿您的行為。
當孩子向大人分享東西的時候,大人不要拒絕,也不要假意接受,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的分享很開心。有的大人會對小孩開玩笑說:“哇,你這件東西看起來真好吃呀,能不能給我吃一口?”孩子把東西遞過來的時候,大人卻說:“真大方,謝謝孩子,跟你開玩笑的,我不吃?!本枚弥?,在孩子的眼里,“分享”只是一種形式,并不是真正的給予對方,當下次有人真把東西吃掉,他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會大哭大鬧。
家長在引導孩子的分享過程中,告訴孩子分享是很快樂的,對于自己的好朋友要知道將自己好的東西分析給他們,這樣孩子會很開心的。這樣,孩子也許就知道分享的重要性了,孩子也會想要把快樂分享給自己的好朋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