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過后,一家人圍在客廳聊天,母親拿出一支人造花笑著說:我們真寒酸,這束假花是03年搬來這里時買的,用了7年了,到現(xiàn)在還是新的一樣,那賣花的如果都賣給我們這樣的人,一定早就改行了,呵。。。
大家都笑了起來,我笑了之后,覺得忽然想到了什么,而且是想到了很多
父親常說:世上只有人惜物,不曾有物惜人。意思是生活中的一切物品要盡其善用,直到用的無法再用為止,人要善于愛惜擁有的物品,哪怕一針一線。
我想這就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似乎這世上越有錢的人越“小氣”,至少這樣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比如沃爾瑪?shù)膭?chuàng)始人——老沃爾瑪先生在晚年時即使擁有了百億身家,但他依舊是開車創(chuàng)業(yè)時期的破皮卡車上班,辦公室也是創(chuàng)業(yè)期間使用直至百年歸老。
一句玩笑,認真思考起來,確實能讓明白一些生活的哲理:人對生活物品的珍惜不僅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我想,更重要的是,人對物質的珍惜態(tài)度,包含著的不僅僅是對物品愛惜態(tài)度,更包含了:
一、人在愛惜物品的過程中注入了珍貴的時間與情感,人在愛惜物品的過程中沉淀了人的情感與一些記憶:一件常用的家私物品如不慎損壞了,真正感到心疼的不一定是主人往往是那些經常打理和養(yǎng)護這家私物品的下人;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老人常常會將一些用了很多年的用品一直不舍得丟棄而一直用到實在不能用為止,不過因為這些老舊的物品凝聚著物主多年的情感和裝載著歲月的記憶和許多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
二、人在愛惜地使用物品的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有了人所愛惜的物品。好比金錢,只有在擁有者在善于使用金錢的時候,才擁有金錢,金錢如果僅僅是積累、存儲或盲目揮霍,如果到死也沒有將這些金錢使用過,那么,這些金錢在真正意義上不曾屬于自己,只屬于存儲的一組數(shù)字或揮霍后的后悔。又好比,你同時擁有十處豪宅,你一輩子只住在其中一處直至死亡,那么,其他的九處豪宅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不屬于你,因為你都不曾住過這些房子,這九處豪宅不過產權登記上的擁有而已,如果死后沒有子孫接手,那些豪宅是沒有意義的擁有。
人也是這樣,愛一個人,在追求時是用了心的,是真的擁有所愛之人,但多數(shù)人往往是得到所愛之人后逐漸地不珍惜了不在乎了,而最終感覺是:那個曾經苦苦追求的人卻消失了,于是就有了所謂:結婚是愛情的墳墓,因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而分開之類的論調,其實,消失的不是那個所愛的人而是自己那顆珍惜的心消失了后才有后來的所愛之人的消失。
所以,古云:鳥趁風飛而忘忽風,魚得水逝而忘忽水。
此理可以放大至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由此,我認為:人真正擁有的不是人所占有的,而是人所珍惜的,而且是一切。
除此,我們不曾真正擁有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