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腹脹”、“嘈雜”、“心下痞”等范疇,發(fā)病多與飲食不節(jié)、情志內(nèi)傷、勞倦過度、稟賦不足有關(guān)。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筆者應(yīng)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患者7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2例病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腹脹、腹痛、早飽、噯氣、反酸、燒心感等,并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經(jīng)B超、生化等檢查排除器質(zhì)性病變。152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92例;年齡21~63歲,平均46.2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0年,平均3.8年;上腹疼痛者138例,飽脹者104例,噯氣者96例,食欲減退者78例。隨機將152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6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癥狀均無差異。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加減?;痉剑耗鞠?2 g,砂仁7 g,陳皮14 g,黨參10 g,白術(shù)15 g,茯苓12 g,炙甘草10 g,黃芪20 g,白芍15 g,桂枝10 g,生姜10 g,大棗4枚,飴糖(兌,分沖)20 g。加減:胃中痛如針刺者加雞血藤、川楝子;嘔吐胃酸者加瓦楞子、烏賊骨、吳茱萸;胃痛隱隱,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者加烏藥、沉香、干姜、附子;口干口苦,納呆惡心,舌苔黃膩者加竹茹、梔子;便秘者加大黃、火麻仁;納呆者加雞血藤、焦三仙;呃逆者,舌苔白潤,脈遲者加丁香、柿蒂;噯氣者加沉香、旋覆花。水煎分2次溫服。連服2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口服甲氰咪胍0.2 g,每日3次,連服2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biāo)準(zhǔn)[1]
主要觀察治療前后上腹疼痛、飽脹、噯氣、食欲減退變化情況。輕者:有癥狀,不明顯,不影響工作;重者:癥狀明顯,影響工作;中者介于二者之間。每一癥狀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1、2、3分。顯效:癥狀積分下降大于75%;有效:癥狀積分下降>25%,但<75%;無效:癥狀積分下降<25%或進一步加重。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2組樣本之間單癥狀有效率比較用u檢驗,總有效率比較用χ2檢驗。
2 結(jié)果
(見表1、表2)表1 2組慢性胃炎患者癥狀療效分析(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下同)。表2 2組慢性胃炎患者總體療效比較(略)
3 討論
飲食不節(jié)和脾胃虛弱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而情志所傷、勞逸過度、六淫燥邪所侵,則是其重要的發(fā)病因素。飲食不節(jié)包括飲食不潔、腐敗和細(xì)菌污染的食物,都可損傷脾胃,化濕生熱,導(dǎo)致脾胃運化失常,久治不愈,必成慢??;過饑則脾胃失養(yǎng),有損胃黏膜屏障;過飽則雖納而運化不及,胃黏膜受侵。不論是原本體質(zhì)素虛還是因其它臟腑疾病引起的脾胃虛弱,都會導(dǎo)致胃黏膜屏障受損、胃運動功能障礙或胃分泌功能紊亂,發(fā)生慢性胃炎。情志所傷,惱怒傷肝,憂思傷脾,傷肝則肝氣郁滯,傷脾則脾虛胃弱,肝木克土,而發(fā)生肝脾、肝胃不和之證候。勞逸失度,過勞則耗元氣,脾胃虛而消化功能低下,且可因脾胃虛而發(fā)生氣滯血瘀;而過度安逸不勞不動,也可因氣滯而血瘀,導(dǎo)致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微循環(huán)障礙和胃分泌功能紊亂。慢性胃炎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就是脾胃虛弱,所以基本方要以益氣補中、健脾理氣為主。
以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為基本方,方中黨參、茯苓、白術(shù)、炙甘草為四君子湯健脾化濕利氣;陳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黃芪益氣補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飴糖為小建中湯,溫中緩急止痛。隨癥加減,共奏健脾理氣、補中化濕之效。臨床應(yīng)用取得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 康勝泰.六味木香膠囊治療慢性胃炎160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6, 41(3):174-175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