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精準臨摹——以《得示帖》為例(二)
臨帖要養(yǎng)成一個細心觀察的習慣,由前文的“筆墨精良”及“察之尚精”,我們大致感受了精準的要義,那么下一步就是孫過庭《書譜》所言的“擬之貴似”了。一個“似”字,道出了臨摹的難度,因為達到一模一樣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只能盡量做到最大限度地接近原帖,這也是為什么建議習書者在對臨之前多嘗試一下雙鉤、單鉤摹寫的主要原因。這對于初步了解原帖的形與神,大有幫助。
在此基礎上,對臨之時,要時刻考慮精準之高要求,兼顧每一個細節(jié),還要考慮整體的大感覺,在一絲不茍而又合乎自然的狀態(tài)下,力求逼真,只有“擬之貴似”,每個筆畫都能體會到在平面與垂直兩個方向的用力,把握住分寸,方可進一步體悟單字結構。
關于對用筆的精準要求,主要是以上三個方面,可以說,這三點基本適用于“二王”所有尺牘作品的臨摹。下面結合《得示帖》談談更為具體的解析與訓練。首先要說明的是,王羲之筆法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一拓直下,或者稱之為“切筆”,這也是目前帖學領域頗為認可的技法理論。換個說法,臨摹王羲之,關鍵就看是否領會掌握“一拓直下法”,這關系到用筆過程中最常見的起筆之處。落筆之際,順勢切入并鋪毫,動作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筆鋒朝向左上順勢右下切筆,然后或右行或下行,帶出簡潔爽利味道,方筆明顯,灑脫至極。
把握了“一拓直下”(或說切筆)的基本方法后,再來全面結合單字臨習,從而體會更為豐富的用筆。我們大致分成八個方面來談,分別是:1.起筆變化,2.使轉不同,3.運筆節(jié)奏,4.點畫重疊,5.收筆特點,6.點線面分析,7.筆勢往來,8.輕重分明。
其中涉及到對運筆節(jié)奏的基本要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看似勻速的筆畫在行筆過程中,實際有著疾徐不同,起筆稍慢,行筆稍快,而在自左向右稍切筆之時動作顯然要慢;二是對于一個筆畫而言,中間行筆稍快,其中的橫、豎較為明顯;三是在使轉尤其是圓轉之中速度變化不要太大。
再比如,點畫重疊。重疊時的筆鋒用力即與垂直方向上的用力相一致。此外還要增強幾點認識,筆畫交叉是重疊,但往往是在行筆過程中,交叉之處并沒有垂直用力。而我們所強調(diào)的是筆鋒在既有筆畫處再用力,比如頓筆、切筆等。此時應該注意三點:一是重疊并不是模糊,不能隨意填涂;二是必須按照行筆路線完成所有用筆動作;三是越是垂直用力處越要調(diào)整好筆鋒。
由收筆的特點關系到字中血脈的筆勢問題。為什么有些初學者臨習缺少神采?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于缺少對書法藝術中的時間特質(zhì)的理解造成的。書法藝術同音樂有很大相似之處,即在不可重復與不可中斷的前進中,來完成每一點、每一字乃至每一行的運筆。所以,凡是有氣韻的行書,筆勢都是極為重要的,王羲之尺牘更為明顯。這也是習書者必須嚴謹對待的課題,可以慢一點臨,認真分析,盡量注意到左顧右盼、前呼后應。
由筆勢這一角度再做延伸,因為筆勢是筆畫之間的承接,所以有些牽絲映帶就會因為書寫的輕重疾徐而呈現(xiàn)出或虛或?qū)嵉臓顟B(tài)。比如《得示帖》中“不欲”二字就是似斷似連,而“吾亦劣劣”四字就是實連,此處根據(jù)書寫自然的要求,再轉化成創(chuàng)作時就可以處理為不同方式,或者虛連,或者斷開,只要筆勢承接即可。但是,在這件尺牘中,還有兩處——“未佳”“耿耿”,卻與常見的筆勢不同。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
筆勢往來示意圖
許傳良臨《得示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