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里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四處游玩的李白同學來到了黃鶴樓,一看風景不錯,不禁詩興大發(fā),想要題詩留念。
就在這時,他突然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人在這里留下了詩作。讀完詩,李白就驚呆了:寫得這么好,我還湊什么熱鬧啊?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筆,只留下一句打油詩:“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哈哈大笑著離開了。
這崔顥,到底寫了什么詩,竟然讓才比天高的李白都自愧不如,望之卻步?一起來欣賞吧:
【譯文】
昔日的仙人早已駕乘黃鶴飛去,如今此處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時過千年,唯有白云還飄蕩著。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清晰可辨,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一片春意盎然。夕陽西下,何處才是我的家鄉(xiāng)呢?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心中憂愁。
【賞讀】
如果你去黃鶴樓游玩,在樓的東邊,還可以看到一座擱筆亭,就是為了紀念“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故事。
不過也有人說這個故事是假的,因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并不是李白所作,而是一位禪師寫的。
不管怎么說,李白非常崇拜這首詩是真的。還寫過兩首“高仿詩”向偶像致敬:
鸚鵡洲
唐·李白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登金陵鳳凰臺
唐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兩首詩,其實寫得也不錯,尤其是《登金陵鳳凰臺》,幾乎是李白最好的七律了。
那這首詩到底好在哪呢?
關(guān)于黃鶴樓的傳說有兩個。一個說仙人子安乘黃鶴路過這里;還有說三國名臣費祎在這里駕鶴登仙。
想當年,崔顥登上黃鶴樓,想到昔日曾有仙人在這里駕鶴而去;而今,黃鶴一去不復返,只留下了空蕩蕩的黃鶴樓,千年過去,天空中也只有白云還在悠悠地飄蕩著。
他于是脫口而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四句詩中居然用了三個“黃鶴”!這樣的重復可以說是犯了詩文大忌,但讀起來卻沒有絲毫不順暢。
《紅樓夢》中林黛玉對香菱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边@可以稱得上是奇句了。
前半截不拘格律,爽快淋漓,但如果后四句如果接得不好,這首七律就垮掉了。
詩人此時正站在黃鶴樓上,極目遠眺,他看到了什么呢: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在陽光照耀下,江對面的漢陽平原上,春樹清晰可見;而鸚鵡洲上,則是一片芳草茂盛。
就這樣陶醉在明媚春光中,不知不覺已是傍晚時分。
此時江面上漫起薄霧,正是鳥兒歸巢,船兒歸航的時間。而在外面飄蕩的游子,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呢?心中愁緒油然而生。
于是自然而然有了: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從縹緲的仙人神話,到眼前藍天白云、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的如畫風景,再到落日時分,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而且“悠悠”、“歷歷”、“萋萋”自有一種朗朗上口的韻律之美。
這因為如此,這首詩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也不怪李白都對它贊賞不已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