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1)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2)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3)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4)
【注釋】
?。?)昔人:古人,從前的人。
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相傳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歷代屢毀屢建。解放后建長江大橋時拆除。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觀山西坡)重建?!稘h語大詞典》解“黃鶴仙人”詞條曰:傳說仙人子安曾乘黃鶴經(jīng)過黃鶴樓。一說,三國蜀費(fèi)祎在黃鶴樓乘鶴登仙。
?。?)空:只;僅。徒然;白白地。岑寂;幽靜。悠悠:遼闊無際;連綿不盡貌;眾多貌。
?。?)晴川:晴天下的江面。歷歷:清晰貌。
萋萋:草木茂盛貌。鸚鵡洲:據(jù)《漢語大詞典》: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長江中。相傳東漢末江夏太守黃祖長子射在此大會賓客,有人獻(xiàn)鸚鵡,禰衡作《鸚鵡賦》,故名。后禰衡為黃祖所殺,葬此。自漢以后,由于江水沖刷,屢被浸沒,今鸚鵡洲已非宋以前故地。
?。?)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
煙波:煙霧蒼茫的水面。
【今譯】
古人早已駕乘黃鶴升天去了,
這里只剩一座空寂的黃鶴樓。
黃鶴飛走了就沒有再回來過,
唯有白云世世代代蕩蕩悠悠。
晴空下隔江漢陽城樹木在望,
還有那芳草很繁茂的鸚鵡洲。
天色向晚我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呀,
身處這蒼茫的水面頓生離愁。
【蓊齋語語】
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詩,論者或謂:“唐人七律,當(dāng)以此詩為第一?!庇绕涫且?yàn)閾?jù)說李白登黃鶴樓,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話,于是更為人稱道了。
照我想來,詩固然很好,但在唐人那么多七律詩中,一定要說哪首第一,哪首第二,等等,也只能視為有此一說罷了。評比詩歌文章之類,比不得跑百米有跑表拤著為據(jù),不同的評論者有其不同的愛好和標(biāo)準(zhǔn),換個人評,第一、第二,等等,位置就可能不一樣了。要不,怎么說“文沒第一,武無第二”呢?總而言之,《黃鶴樓》乃唐人七律中第一流作品也就是了。
另有論者贊曰:“此詩妙處,就在寫眼前景物,脫口而出,不拘平仄對偶,流轉(zhuǎn)活潑,饒有古風(fēng)?!?
所說“不拘平仄對偶”,是指《黃鶴樓》詩的前四句。然則,我想,既然是作律詩,那還是應(yīng)該講究平仄對偶。有時為了充分抒發(fā)感情或表達(dá)思想,自然可以沖破平仄對偶的束縛。這叫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nèi)容。不言而喻,既是沖破,就終究不是律詩的常規(guī)作法,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我說,我同意此詩妙處在于“寫眼前景物,脫口而出”,“流轉(zhuǎn)活潑,饒有古風(fēng)”的說法,但不能把“不拘平仄對偶”,也放在優(yōu)點(diǎn)之列一并推崇。如果能夠做到,既有現(xiàn)在這樣的思想內(nèi)涵,又合于平仄對偶的要求,豈不更好?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接受某一事物的優(yōu)點(diǎn),就不能不同時容忍它的缺陷,譬如,接受律詩形式之美的同時,不能不同時容忍它在有些時候和一定程度上束縛思想的缺陷。如果只是接受某一事物的優(yōu)點(diǎn),同時排除它的缺陷,那就不是一般的沖破,而是一種改造或簡直就可以說是創(chuàng)新了。
《黃鶴樓》詩確實(shí)很好,而前四句我以為尤好?!拔羧艘殉它S鶴去”,昔人到哪里去了?是隱于不知何處的深山,還是化為天上的星宿?“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去后,樓里又發(fā)生過哪些人所不知的故事?“黃鶴一去不復(fù)返”,樓以“黃鶴”為名,也就是黃鶴的家園,黃鶴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白云千載空悠悠”,悠悠千載的白云,是黃鶴的化身,還是仙人的化身?詩人的這些詩句,引人遐想,讓人體味到一種遼遠(yuǎn),一種幽邃,一種蒼茫,一種滄桑,等等,油然而生敬畏的情愫,對于歷史,對于自然。
敬畏一詞,就我的印象而言,近些年人們才說得多些。對于歷史,前些年說得多些的是批判吸收。實(shí)際情況是批判多,吸收少。有些所謂批判,不過是硬扣帽子罷了。眼下,則有一班人在游戲歷史。
對于自然,前些年說得多些的是所謂“征服”?!疤焐蠜]有玉皇,地下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而事實(shí)是受到了自然的懲罰。時下,有些人仍然有著強(qiáng)烈的對于自然的“征服”情結(jié)。過分敬畏固然是不可取的,因?yàn)橛锌赡軐?dǎo)致迷信。毫無敬畏之感,則狂妄自大,違背規(guī)律,胡作非為,危害更大。既能充分尊重,又不陷于迷信,也許才是對于敬畏的正確詮釋。這是題外話,順便說及。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痹娙擞趹压胖螅P觸轉(zhuǎn)向了目力所及的景物,最后落腳于懷鄉(xiāng):“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如此這般,全詩由天空到地表,由古代到眼下,由神話到現(xiàn)實(shí),由遠(yuǎn)處到腳下,由思古到懷鄉(xiāng),縱橫交錯,收放自如,很耐咀嚼,余味無窮。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是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詩。據(jù)說乃作者欲與崔顥爭勝而作。兩相對比看,此說有道理。那么,爭得過還是沒有爭得過呢?不同的人意見截然相反。
或曰:“全摹崔顥《黃鶴樓》,而終不及崔詩之超妙。”或曰:此說“失之片面”。李白的詩“很有自己的特點(diǎn)”?!案锌翞樯畛痢保罢Z言清麗明快”?!疤貏e是中間二聯(lián),造句尤為精妙”。另外,“就詩篇的立意來看,崔詩不及李詩”。
究竟哪一種意見對呢?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不妨也來比較一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