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唐裝不是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文化嗎?為什么大街上幾乎沒人穿唐裝呢?
電影《黑客帝國》中,先知守護者賽拉弗(鄒兆龍)穿的就是唐裝(盤扣款),救世主NEO很多時候穿的也是唐裝(紐扣款),如下圖:
什么是唐裝呢?是唐朝服裝嗎?No,唐裝是美國唐人街的華人服裝,王寶強主演的《唐人街探案》里面的那個唐人街。
百度說美國最大的“唐人街”在舊金山,始于1850年前后,《黃飛鴻》里面有個情節(jié),廣東佛山人被騙去舊金山淘金。
再一看時間,好家伙,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爆發(fā),敢情是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有人造反,有人逃生,唐人街最早的華人,大概率是清末去的。
既然是清末去到唐人街,總不能光著身子去吧?穿哪個朝代的衣服呢?當然是清朝嘛。唐裝是清朝服裝,中國名字叫馬褂,見圖4:
唐裝和旗袍同屬清朝服裝,粗略說4種:
旗袍——修身長款,女裝,圖1
旗袍上衣——修身短款,女裝,圖2
長袍馬褂——寬松長款,男裝為主,圖3
馬褂——寬松短款,男裝為主,圖4
唐裝就是馬褂,馬褂就是唐裝。旗袍、旗袍上衣、長袍馬褂都是側(cè)開襟,唐裝是前開襟。4種衣服有2個共同點:
1、盤扣——盤扣是早期的一種扣子,作用是防止衣服散開,純手工制作。
2、小立領(lǐng)——衣領(lǐng)是一個國家開放與封閉的風向標,當今美國是領(lǐng)口最低的國家,中國歷史上只有大清領(lǐng)子最高,我一度懷疑他們怕冷,畢竟大清入關(guān)之前在東北,冷。
唐裝和旗袍是漢化后的產(chǎn)物,大高領(lǐng)變成了小立領(lǐng),領(lǐng)扣也沒了,在當年絕對算得上先進服飾文化的代表。
漢唐和兩宋沒有像清朝這樣大量使用盤扣,要防止衣服散開,就得在腰上系帶子,這才有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名句。
大清亡了是民國,總統(tǒng)經(jīng)常換,爛事兒一大堆,根本沒空理會民眾穿什么,除了極少數(shù)紐扣服裝(如西裝),民國人穿的還是唐裝、旗袍、長袍馬褂等清朝服裝。姜文電影《讓子彈飛》中有體現(xiàn)。
一、唐裝的第一次演化
1919年的五四運動,年輕人穿得最多的衣服有2種,正是開頭《黑客帝國》的那2款,1是紐扣款唐裝(救世主NEO同款),2是盤扣款唐裝(守護者同款)。
五四青年的馬褂變成了紐扣款,是中國服裝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轉(zhuǎn)變,從手工盤扣向機械化紐扣的升級,這是唐裝的第一次演化——紐扣款唐裝。
注意,1919年的唐人街華人,穿的還是盤扣款唐裝(馬褂)。
去年10月,日本過渡首相菅義偉出訪越南時,隨同出訪的首相夫人菅真理子,下飛機時穿的正是紐扣款唐裝,如圖:
二、唐裝的第二次演化
民國時期,紐扣款唐裝胸前被人添加4個口袋,就變成了下圖左邊的樣子,后來小立領(lǐng)改成了小翻領(lǐng),又變成了下圖右邊的樣子。
再后來,中山先生給右邊那款賦予了政治含義,“5扣4袋小翻領(lǐng)”等元素就確定下來了,并取名為中山裝。這是唐裝的第二次演化——中山裝。
在禮崩樂壞的民國時期,中山裝是國家制定的唯一一款禮儀服裝,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和周總理接見外賓穿的都是中山裝,這也是新中國唯一的一套禮服。
話說回來,新中國還從來沒有定義過我們國家的禮儀服裝,官員們穿的都是西裝,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副《萬國來朝圖》上,不管是“法蘭西”還是“英吉利”,使臣穿的都是中國服飾(明朝或清朝)。
三、唐裝的第三次演化
中山裝換個顏色就成了軍裝,新中國成立之后1970年代,軍裝款就成了城市男性的主流款式(下圖左),在中國廣大農(nóng)村,老百姓穿衣仍然以馬褂即唐裝為主(下圖右):
從中山裝到軍裝,這是唐裝的第三次演化——軍裝款。
很多人一定會說,軍裝很帥氣,換了顏色就覺得老氣。有這樣感覺的人,大概率見過老一輩人的軍裝款。
四、唐裝的第四次演化
二戰(zhàn)前后,拉鏈被發(fā)明出來,用到了服裝上,去掉軍裝款的紐扣,換上拉鏈,就變成軍裝夾克,這是唐裝的第四次演化——軍裝夾克。
這半年翻看了很國外品牌的財報,那些出現(xiàn)在財報中的男性,穿這種夾克的不在少數(shù)(下圖),你還會覺得老氣嗎?
從腰帶到盤扣,千年漢服成為過去;
從盤扣到紐扣,百年唐裝成為過去;
從紐扣到拉鏈,又有什么成為過去?
這些年,很多人在宣傳旗袍和唐裝,可是老百姓根本不買帳。一旦喜歡上了工業(yè)化產(chǎn)品,就很難再回到唐裝和旗袍的大清·民國時代了。
中國歷史幾千年,大清是最封閉的300年,中國的國運正是從大清開始衰落的,唐裝和旗袍正是那個封閉時代的產(chǎn)物。
我并不反對你穿唐裝和旗袍,《侏羅紀公園》里面有一句臺詞,叫做「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我們不用教育老百姓“應(yīng)該穿什么”,他們自己會找到衣服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