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金庸武俠里最著名的三兄弟)
大體說來,這樣通俗理解也可。
所謂正一者,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廣義上的道教正一派是區(qū)別于道教全真派而言,包括上清、靈寶、清微、神霄、天心等等以符箓齋醮為主要修行方式的道教宗派。
在“三山滴血”后,這些道教宗門大多以正一自稱,并沿用共同字輩,相互融合,界限越來越模糊,所以“三山滴血”字輩也被人稱為正一“三山滴血派”,但是所含各宗門的核心道法和方術還是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并得以傳承至今。
相傳,“三山滴血”最初為南宋時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薩守堅祖師的法脈傳承,薩祖也就是首代弟子,后來,“三山滴血”成為正一萬法宗壇傳度授箓弟子的法脈,到今天,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為傳承依據(jù)。
在明清以來正一派授箓的科儀經(jīng)典《天壇玉格》中記載,“此字派乃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授與正一派薩祖師,凡有學道者,奏名之初,當依此派循序而取一字於法諱之中可也”。
可見,“三山滴血”和其所排列字輩對道教正一派影響之大。
古人行文中使用數(shù)詞常為虛指,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并不是絕對指三個人同行,在“三山滴血”中也如此。
三山通常指龍虎山,茅山和葛皂山,后來又融合武當山等,在這些道教仙山洞府中一直都有人數(shù)較多的大規(guī)模教團,元明時,這些教團逐漸融入正一派范疇,到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敕封為“正一教主”同時主領三山符箓,眾多正一符箓派便以此三山滴血派為宗。
直至今天,我們正一派弟子在傳度授箓時都會依據(jù)“三山滴血”字輩而有相應的道名。
可以說,“三山滴血”為正一派弟子傳承法脈,彼此加強溝通和聯(lián)系,促進道門團結等諸多方面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
附三山滴血派五十字帖: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
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沖漢通元蘊,高宏鼎大羅,
三山愈興振,福海涌洪波,
穹窿揚妙法 ,寰宇證仙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