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內容設計?
(1)轉變觀念: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依據課標,依據一定的課程內容,借助教材作為學習素材,忠實于實現(xiàn)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發(fā)展目標的教學行為。此種教學行為中,教材只是一種學習工具,教材內容只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三維發(fā)展目標的一種載體,它所反映的理念是“以人為本”。
教學不應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是教師借助教材、利用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經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這經歷、體驗中生成知識的過程;教材絕不可能是教學的主宰,而只是學生知識生成所需的一個憑借、一種資源。從這一點看,我們也要摒棄“教教材”的思想,樹立“用教材教”的觀念。
(2)解讀教材:教學內容把握的關鍵
教學藝術來自于對教材的準確把握,因為沒有一節(jié)充滿藝術魅力的課,不是首先來自執(zhí)教者對所教內容的準確把握。若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如果沒有對教材的深刻解讀,即使你的方式方法再好,恐怕也是空中樓閣,徒有其表。如何在教材解讀中有效把握“教學內容”,至少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組辯證關系:一是瞻前與顧后的關系;二是深入與淺出的關系;三是根深與葉茂的關系;四是深度與廣度的關系。
(3)有效建構:從“教材”到“學材”。
一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應關注學科本體。所以有效建構教學內容,就要關注、研究我們學科教學的本體,就要時刻警醒自己——我們“現(xiàn)在教的”是什么?是語文還是數(shù)學?或是其它什么學科?這種學科角色意識要強,這種本體的觀念要強。因為不論是關注“形式”的學科,還是關注“內容”的學科,也不論在這些教與學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生發(fā)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以及價值情操等,都離不開對本體內蘊的把握,因為惟有“本體”的東西是可以追尋的,可以期待的,也只有關注了學科本體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才是有效的。
二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為本位,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位,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應用能力,還要關乎精神智慧、審美情趣、價值情操的提升。以學生為本位,就是要在尊重學生的情感選擇與興趣,在積極關注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基礎上,適時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創(chuàng)生,完成從“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主體關懷。
三是教學內容要注意與文本意義的和諧共建。在與文本意義共建的過程中,尋求教學內容——要尊重學生這一解讀主體,但也要強調尊重文本、要善待文本。允許學生多元解讀或是批判性地解讀,但這種多元或批判應是有界的,應是有理有據的,而不能是以對文本的敞開、游移、重寫為旨歸,那只能是結構的,是無中生有的,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13、如何有效設計教學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安排上,在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安排教學進程的同時,出現(xiàn)了“活動——體驗——表現(xiàn)”這一進程。教學不在封閉狀態(tài)下進行,更趨向于多維的、開放的教學形態(tài)。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以往教案編寫那種單一、線性、主要設計教師教學步驟和方法的思維形式不同:它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考慮教學的意圖、教學組織活動的主體(學生、教師、還是共同參與)、行為(探索、思考、討論、操作等)和教學方式、媒體的使用、時間的分配以及對教學效果的預期等。
在具體設計時,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媒體、教學過程這些因素是需要認真考慮的。教學過程設計的主要評價指標是:師生雙方活動形式;考慮雙方活動的有效性;開放設計有適度、有彈性。
14、教師如何做到有效的備課?
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的備課,要從“學科知識教學”轉換為思考“如何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科能力教學”;從機械地“教教材”轉變?yōu)樽灾鞯亻_發(fā)教材“用教材教”;從課時目標的制定進一步拓展到總體目標、主題目標、單元目標的系列設計;從展示教師的教學技巧轉變?yōu)樘峁W生發(fā)展的機會;從簡單的案頭備課轉變?yōu)樯傻慕虒W設計;從教師組織活動轉變?yōu)閹熒嘞蚧?;從依從教參的一次備課轉變?yōu)檠芯空n堂的二次開發(fā)。解決上述問題,就要抓住有效備課的十個關鍵點:
(1)教材分析抓住“課標”與“教材”的基準點。
抓住基準點,就是正確處理課標與教材預設與生成、使用與開發(fā)之間的辯證關系,抓住基準點,就是正確分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地位與作用、表現(xiàn)與活動之間的整合關系,這樣教學就有了明確定位,學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2)目標定位抓住“制定”與“達成”的契合點。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應于學生的發(fā)展狀況,使目標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目標的達成要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處于最佳興奮點。評價教學效果主要看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練習、反饋、矯正、激勵是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動是落實教學目標達成的基本方法。目標定位與達成需兩手抓,抓住它們就抓住了有效備課的契合點。
(3)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情境”與“情感”的交匯點。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習情感,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明確主題,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補充背景知識,豐富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應該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情境交融才會有感人至深的體會;情境交匯,才能有過目不忘的理解。情感是教學藝術的核心,情感是教學藝術的生命。課堂上感染學生情緒的情,打動學生心弦的是情,調動學生思維的是情,震撼學生心靈的仍然是情。擁有積極向上的感情,學生才會有主動、愉快的學習。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取決于情感意志發(fā)展的優(yōu)劣,情意主要包括求知動機、人生抱負、意志調控、自我意識、學習興趣、社會責任等。歷史與責任交匯;理想與抱負交匯;真理與探索交匯;挫折與激勵交匯;生活與學習交匯。抓住交匯點,就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到了實處。
(4)活動設計抓住“問題”與“思考”的融合點。
有效備課的關鍵是以設計教學活動為核心,解決教學問題為重點。教學問題形形色色,有效備課要求拋開無謂問題,排除干擾問題,講授理解問題,引導感悟問題,完善組織問題,設計探究問題,抓住核心問題,解決主要問題。把問題的解決融合于課堂活動與學習思考之中。
(5)學法指導抓住“事例”與“方法”的結合點。
有效學習的關鍵是主體意識的喚醒,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自主”是學習的關鍵,方法是學習的的依托。掌握方法的學習是有目的、有意識、有效率的學習,沒有方法的學習則是盲目的、無意識低效或負效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途徑,一靠教師引領、示范;二靠自己體會、感悟;三靠同學啟發(fā)、幫助。
(6)氛圍營造抓住“活動”與“互動”的激活點。
有效教學關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因為好課一定是思維活躍,發(fā)言勇躍,氛圍熱烈,關系融洽的課。死氣沉沉、悶聲不語的課讓人壓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絕的課讓人緊張。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實現(xiàn)互動的課才會讓人興奮,才會充滿激情。
活動成敗的關鍵,通常認為是在于學生的配合,其實關鍵在于用恰當?shù)姆绞郊せ顚W生的思維,用合適的事例引領師生互動?;顒优c互動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些,不要總是拘泥于課堂45分鐘,真正打動學生心靈的活動,會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持續(xù)探究,不懈追索,活動會延續(xù)到課下、課后、課余時間。
營造課堂氛圍,激活學生情緒,要靠兩手抓:一手抓活動,一手抓互動。有效的課堂活動都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問題之間的互動。因為,只有實現(xiàn)互動,才能喚醒意識,才能激活思維,營造出理想的課堂氛圍。
(7)課堂討論抓住“適宜”與“生成”的興奮點。
討論重在話題適宜,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討論貴在話題適度,讓學生感到有興趣,這正是“我”想弄清楚但又不十分明白的問題;討論貴在話題適切,讓學生感到興奮,這正是“我”最有研究,最有心得的內容;討論貴在話題適當,讓學生感到有成就感,通過討論“我”深化了對某個問題的理解,掌握了某種學習技巧,嘗到了合作學習的甜頭。抓住課堂討論的興奮點,關鍵是讓學生既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謙虛地復述別人的主張。選擇“適宜”的條件:一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二是適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學生通過討論,在質疑爭辨中,明辨是非,糾正偏差,生成觀點,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教材或教師的看法,才是最讓人高興的事。
(8)課堂小結抓住“主題”與“規(guī)律”的提煉點
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重視課堂小結。小結可以歸納知識,便于記憶;小結可以提煉方法,深化理解;小結可以總結規(guī)律,掌握要點;小結可以建構體系,感悟學習。
課堂小結要求以形象生動的語言,簡明扼要的結論,深入透徹的分析,建構體系的框架來感悟學習。課堂小結使學習更加簡單、規(guī)范、有效。
(9)教學效益抓住“思考”與“研究”的著力點。
學習需要勤奮,更需要思考,思考與研究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兩只輪子,是有效教學的兩個著力點。只有認真思考,認真研究,才能有效發(fā)展,快速提高。同樣道理,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思考”與“研究”,學生才能有效發(fā)展,快速提高。
教師要用自己的思考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用自己的研究來引領學生的研究。有效備課不能僅僅就課說課,要用研究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以活動與互動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過程中,在研究中營造“探索”、“鉆研”、“思考”、“研究”的氛圍;在研究中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思考的氣質、批判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一般教師把學生教得沒有問題,優(yōu)秀教師總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思考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思考是學習的深入,可以說沒有思考的課是無效的課,沒有研究的課是低效的課。思考,一靠教師啟發(fā),二靠主動探究,三靠情感互動,四靠習慣養(yǎng)成。在主動思考的基礎上,研究才有可能,研究才有意義,研究才會漸入佳境。
(10)課后反思抓住“磨合”與“融合”的升華點
有效備課是個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磨合”與“融合”的升華點。所謂“磨合”是指課改理念與傳統(tǒng)習慣的“磨合”;“融合”是指集體智慧與個人感悟的“融合”。磨合之中出悟性,融合之中長才干;磨合之中見靈氣,融合之中顯智慧。“磨煉”、“磨合”都是專業(yè)發(fā)展中的必經階段,冷靜、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狀態(tài),揚長避短,把別人的長處,同行的優(yōu)點,融合為自己的優(yōu)勢,是一種有效成長的快捷方式。
15、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調控、組織教學?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需要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組織、監(jiān)控和調節(jié)。教師的組織、監(jiān)控能力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也是決定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一些教師能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但講課時卻收不到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未掌握系統(tǒng)的運行和控制規(guī)律,不善于隨機應變地采取調控措施。教師應如何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地調控呢?
首先,教師要善于從多渠道獲取反饋信息。教學過程的可控程度,常取決于信息的交流暢通程度,特別是取決于反饋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種反饋方法,隨時收集從各個渠道來的反饋信息,才能針對信息進行有效地調控。
其次,要及時從多方面調控課堂教學。教師從反饋的信息中,發(fā)現(xiàn)教學現(xiàn)狀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從多方面進行及時、全面、有效地調控。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控制:①控制環(huán)境,主要控制師生雙方情緒。②控制知識,教師傳遞知識信息要注意知識的數(shù)量、難度及傳輸速度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③控制思維。思維調控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保持連續(xù)性與及時性。
第三,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解剖自己,及時找出知識與學習方法上的缺陷,及時修正自己,使自我組織活動有效展開,自我適應能力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增強。
總之,調控的目標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從來不需要維持課堂秩序。
16、如何認識“學”法在教學有效性中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習很努力但成績卻總是不令人滿意的“好學生”。對這類學生而言,并不是主觀不努力、不認真,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勤奮方面已經做得無可挑剔。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忽略了對這方面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一定的指點和引導。
(1)明確學習任務,確立學習目標
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包括一堂課的學習任務,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任務、一個學期的學習任務,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早作計劃,早作安排,這樣才胸有成竹。學習有了明確的要求,便于自我檢測、反省、提高。
(2)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習慣是靠重復同樣的行為逐漸固定下來的東西,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養(yǎng)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先看書后作業(yè)的習慣及有錯即改的習慣。
(3)分析整理與綜合歸納相結合
日常學習都是以課為單位進行分散學習,所學的知識是零亂的,也是瑣碎的,通過一段時間、一個單元(章節(jié))的學習,需要進行分析整理,概括總結。要適時整理筆記,及時概括課文內容及課程結構體系。
學習方法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發(fā)展的、變化的,因人而異,需要我們不斷改進,不斷探索,不斷實踐,
17、如何利用現(xiàn)代媒體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遠程教育技術對學校教育做空間范圍上的延伸,從更深層次上實現(xiàn)學校教學與現(xiàn)實情境的溝通:多媒體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從而可以讓學生解決真實性的問題;互聯(lián)網可以將學習者帶入現(xiàn)實工作場景、實驗場景,并與一流實驗室中的研究者、工作現(xiàn)場中實踐工作者進行交流,甚至通過網絡與這些人合作,來完成一定的項目;另外,計算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實時記錄,能隨時搜集關于學習過程的資料,構成“電子檔案袋”,從而可以對學習過程進行融合性的過程性評價?,F(xiàn)代教育技術所能提供的不僅是傳輸信息的媒體,而且是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的思維工具,是一個促進合作性知識建構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平臺。可見,現(xiàn)代教學技術對教學有效性的作用是很大的。針對實際,本著“低投入,高產出”的原則,重點看:
(1)教師對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監(jiān)控能力。即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在教學前根據教學內容、目標,選擇現(xiàn)代媒體,并鍛煉在教學中恰當選擇媒體運用時機和方式的能力。
(2)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在“有效學習”和“最優(yōu)化”理念下具體探討現(xiàn)代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具體模式。
18、教師如何做到有效的“講授”?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作為“有效教學”的一條有意義的教學方式。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似乎不那么強調教師的“講授”。其實,好老師總是那些善于“講授”的老師,是那些“能說會道”的老師。傳統(tǒng)的條件下如此,有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之后,好老師的“要素”也大體如此。
好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這意味著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至少喜歡這個老師的講課方式、風格或某種講課的細節(jié)。
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jié)奏”,它的效果將不限于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jié)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凡抱怨上課勞累的教師多半與節(jié)奏感缺失相關),且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方式顯得卓爾不凡。當教學目標是傳遞信息時,教師的講授是有效而經濟的。教師講授滿足了教師一定的個體需要和職業(yè)需要。即便于教師的控制,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更好地對班級進行調控;益于學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識獲得,講授能增進學生的理解;時間經濟,教師講授是對時間的有效使用,是學生獲得知識最經濟的一條捷徑。
教師講授也可能滿足學生的一些需要。這些需要包括:“獲取——學生獲取信息的需要;順從——欽佩他人的需要,在這兒,他人是指講述者;一致——同意他人和相信他人的需要;求助——尋求幫助的需要。另外,好的講述能幫助學生發(fā)展重要的學習技能,這包括傾聽、做筆記、思考的能力。
教師講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將學生卷入進來,使學生處于被動靜聽狀態(tài),單調乏味,加上內容過多或過長,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記憶力差的學生獲益很少。這是教師應想法克服的。
19、如何使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師引入話題是新穎而有趣的。它不該是簡單的、干巴巴的內容介紹,或者諸如“請將課本翻到79頁”。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有時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標告訴學生”。僅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圍提醒,如“注意了,開始上課”、“看,這一排同學坐得多端正”等組織教學,有時并不一定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集中注意的一個常用方法是告訴學生在課時結束時應該注意哪些“行為結果”?!鞍涯繕烁嬖V學生可以幫助他們在上課前組織思維,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鉤子。這激活了學習過程,并使學習者集中注意去獲取所要求的行為結果。”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多樣化并不意味著無重點地蜻蜓點水,在多種呈現(xiàn)方式中的各項學習內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和練習冊中的“關鍵”部分。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分,以免學生只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多樣化教學不能沖淡主題。強調難點和重點可以幫助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
20、教師如何使課堂教學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
使課堂教學保持一定“節(jié)奏”。這一點非常重要,卻被很多不細心的教師疏忽或遺忘。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jié)奏”,它的效果將不限于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jié)奏既能使教師的教學變得輕松(凡抱怨上課勞累的教師多半與節(jié)奏感缺失相關),且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最優(yōu)秀的教師會保持一種順利的、相對快捷的節(jié)奏。……雖然教學活動的速度很快,但卻與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能力很匹配?!?/p>
如何保持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這里有一個教學藝術的領會過程和教學經驗的積累過程,但還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慮:
比如可以使教學節(jié)奏與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相適應。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過長時間地停留,循序而不進;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而做一些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或者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單個學生或一些學生身上。
比如應該重視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不同主題的“過渡”。當教師改變話題、重點或活動時,就會出現(xiàn)過渡?!斑^渡,尤其是小過渡,是課堂上的常見現(xiàn)象,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該保證過渡數(shù)量不多,但盡可能有條理、簡潔。當沒有處理好過渡,或者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某種原因被延誤時,問題就會產生。”
為了使教學過渡順利,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有所考慮,尤其須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設備。當準備上課時,就可以預先估計哪里會出現(xiàn)變化,哪里需要停頓。教師還可以將經常性的過渡常規(guī)化、慣例化。例如,當學生提前完成作業(yè)時,應該干什么,而不是坐在那兒等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