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河
說句實話,對于孔老夫子我們這一代人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中國幾乎所有的智者之言都讓他給說完了,以至于后世的儒學世代弟子們只有注釋和解釋的份??蓸返氖蔷鸵驗樗先思抑v的太多,后代們就根據(jù)上邊的喜好各取所需,發(fā)揚光大了起來。比如半個圣人的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欲”,結(jié)果他自己到是妻妾成群,錦衣玉食活的挺美,原來他是滅百姓的欲,存自己的“理”呀。
今天,就來正兒八經(jīng)的學習一下孔圣人之言。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墩撜Z·子罕》)。
孔老夫子的這句話,早已成為文化人都耳熟能詳?shù)拿?。但為什么要這樣說,怎樣解釋?歷代儒生們也各有所釋,但并沒有一個公認清楚的解釋。如錢穆先生的解釋是:孔子說:“智者不迷惑,仁人不憂慮,勇士不畏懼?!倍鴣砜摄忉屖牵嚎鬃诱f:“聰明的人不會迷惑,仁德的人沒有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边€有:“智者不會疑惑,仁者不會憂愁,勇者不會畏懼?!?/p>
“知者不惑”。“知者”,其實就是指有智慧的人,不是光指聰明。其區(qū)別是:聰明,是當下對事的反應靈敏;智慧,不是當下靈敏、反應快,而是能準確把握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并且有成功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心中有數(shù)”,這個“心”,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了五行中的“火”,“火”呢又代表智慧。就是智慧具備了,才能“心想事成”。沒有那個智慧的“心”,光是靠“想”,是空想,是不會有成功的。所以,有了正確的方向,有了成功的方法,就能夠“心想事成”,當然也就不會有什么懷疑、迷惑了。
“疑”者,不敢確定能否成功;“惑”者,心中有多種選擇,拿不定主意。
“仁者不憂”。仁者,孔老夫子說“仁者,愛人”也,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通過利人從而達到利己的人?!皯n”,思緒萬千,心潮起伏,難以平靜。 “仁者”,為什么要通過利人才能利己呢?因為“仁者”并不僅僅只是一個所謂善良的好人,首先他是一個獨立自強,已經(jīng)解決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問題,在世界觀問題上也不需要別人幫助,相反他必須通過自己世界觀的輸出去幫助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所謂“小人靠大人而成長,大人助小人得永生?!币驗樗麄冎荒芡ㄟ^利人才能利己,所以這樣的“仁者”是沒有憂愁的。
“勇者不懼”。何為“勇者”?“勇”,由“甬”和“力”組成。有力,且源源不斷(涌)。人之所以會有恐懼,會害怕,就是因為人不如彼,力不如人,技不如人。想不到,做不到;說不道,辦不到;看不到,得不到。因為沒有這個實力,沒有那個力量??!因此真正有力量的“勇者”,當然能“言必信,行必果”,還哪來的恐懼?
可見,孔夫子并非是浪得虛名的圣人,儒學之所以有后來以及至今的腐朽,基本上是后學們的責任,此“夫子”并非彼夫子也!“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睂崒嵲谠冢鎸嵍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