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理學的相關(guān)書籍的時候,“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對這個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的哲學問題漸漸有了輪廓。
讀王陽明的“心學”,“我是誰”、“我要到那里去?”的困擾問題,越來越清晰明朗起來。心學的“心”,研究對象是我們每個個體的心理活動,包含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如何認知世界,如何對待情感,如何磨煉意志,如何控制行為,最終達到知行合一。
自我認識的過程,就是“格物致知”的過程,格物致知中“格物”就是正心,使事物得其正。格物是在不斷的轉(zhuǎn)換之中,善于在變化中把握變化或永恒?!罢钡臉藴适鞘裁茨??就是是否合乎自己的本心。
“致知”就是“致良知”,“物”就是“事”,到底是在事中還是事外呢?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使事事物物各得其正。
自卑和自信,源于自我的評價,自我評價過低,就會自卑,自我評價過高,就會出現(xiàn)自傲。
如何能夠正確的認知和評價自我呢?首先就是需要自我建設(shè),一個自我規(guī)劃,一個自我提升的慢過程。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和選擇。自己要敢于給自己畫大餅,設(shè)藍圖,建設(shè)一個強大的自己。
能夠恰當?shù)母兄車沫h(huán)境,能夠和周圍的人進行良好的互動。并在和環(huán)境相處過程中,不斷打破自己認知,不斷的提高自我的認知,并不斷的修正自我,找到人生的意義。
來這個世界走一遭,不外乎是來看看這個世界,感受生活,感受人生,如果覺知“我們的人生很有意思”,竟也覺得足夠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