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去哪兒了?”
“姨媽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不會回來了。”
12歲的吳津娜拉著媽媽的衣角,她看著淚流滿面的母親,似乎還不太能理解為什么疼愛自己的姨媽不會再回來了。
那天家里的大人都去參加葬禮了,只有不知情的吳津娜一個人呆在家中。百無聊賴的她開始在家里翻找,直到看到母親的日記。里面記載了一些瑣碎事,然而日記的最后一頁卻讓吳津娜無比震驚。
原來姨媽去了很遠的地方是指天堂,不會回來是因為一場車禍帶走了姨媽的生命。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場景:姨媽給自己買書包、買零食;自己調(diào)皮惹媽媽生氣時,姨媽寵溺地將她護在身后……不知不覺淚水打濕了日記上的字跡。
母親參加完葬禮回家就看見哭成淚人的吳津娜,吳津娜央求著希望去見姨媽最后一面卻被拒絕了,原因是車禍的創(chuàng)傷給姨媽留下了慘不忍睹的痕跡,身體嚴重變形,很多大人的心理估計都承受不了,何況吳津娜還是個孩子。
沒能和姨媽做最后的告別是吳津娜心理最大的遺憾,這個遺憾讓她后來從事了一份特殊的職業(yè)——入殮師,讓更多的人能好好地和離開的親人做一次告別。
什么是入殮師?吳津娜又是如何成為一名入殮師的?
“死亡就像是一道門,死亡并不是結(jié)束,而是通過它進入下一個世界。就像一道門一樣,入殮師則是守門人,在這里送走無數(shù)人,并對他們說,“一路好走,來世再見?!薄娪啊度霘殠煛?。
電影《入殮師》一經(jīng)上映便斬獲無數(shù)獎項,也慢慢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關(guān)于入殮師這個冷門的職業(yè)。
入殮師這個職業(yè)有些神秘、有些冷清甚至有點讓人畏懼,因為他們需要每日每夜和死去的人打交道。入殮師又叫做葬儀師,為死者還原未死前狀態(tài)。重新整修面容和身體,盡可能還原完整的面容和身體。也可叫做死者化妝整儀,納入棺中的職業(yè)。最先出現(xiàn)在日本,然后進入中國。
聽起來或多或少有些滲人,可現(xiàn)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躋身這個行業(yè),這其中就包括吳津娜,不僅如此她年紀輕輕卻已經(jīng)是這個行業(yè)的佼佼者了。
在她的領(lǐng)域里受人愛戴和尊敬,有自己的公司還上過電視節(jié)目,可卻唯獨過不了她母親那一關(guān)。
讓我們來聽聽這個職業(yè)有些另類的女孩,背后的故事。
1985年出生的吳津娜,活潑好動的她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體育老師。
可在她12歲時,這個想法發(fā)生了改變。
當時姨媽在車禍中喪生,又因為當時中國的殯葬業(yè)不算特別完善,導致她沒法和疼愛自己的姨媽見上最后一面。
善良的吳津娜深知自己沒法和姨媽告別,可她也不希望遺憾發(fā)生在其他人身上,于是成為一名入殮師成為她新的夢想。
15歲時,吳津娜考取福建民政學校殯葬專業(yè)。
這位十來歲的小姑娘鼓起了十萬分努力,在第一次入殮時還是碰了壁。她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入殮時的場景。
當時因為考慮到她是第一次入殮,導師給她安排的遺體是一位自然死亡的老婆婆。遺體很完整,可當看到蒼白的皮膚時吳津娜還是心有余悸,過程中不小心扯掉了一大片老婆婆的頭發(fā)。這次失誤也讓她第一次被導師呵斥,事后導師告訴她,人的遺體就像斷翅的蝴蝶般脆弱,而每一寸肌膚每一縷發(fā)絲在親人眼里如同古董般珍貴,一定要非常細心謹慎。
這些話也被吳津娜牢牢記住,此后的她再也沒有出現(xiàn)失誤,每一具遺體都處理得很精細。
19歲畢業(yè)后,她還想學到更多殯儀技術(shù)與管理的相關(guān)知識,于是畢業(yè)后不久她就奔赴日本深造,這一去便是九年。
期間母親一直很反對她學習這個專業(yè),甚至用不給學費和生活費逼迫她換專業(yè),可她還是靠著勤工儉學完成了學習。
她知道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看這個職業(yè),可她還沒有正式開始工作,就受到了家里人的歧視:母親從不吃她遞過去的東西,只要是她用手碰過的水果或者其他食物,第二天總會靜靜地躺在垃圾桶里;過年去親戚家送的禮物,要不就被退回,要不就被扔掉……
這一系列事情像針一般刺痛著吳津娜的心,她有時候甚至想過要放棄,因為最親近的人都嫌棄她、不理解她??蓞墙蚰冗€是堅持下來了,因為她深知世人對這個行業(yè)的偏見早已不是一天兩天,可她熱愛這個行業(yè),她也相信遲早有一天,時間會證明她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去日本學習的期間,也是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這個行業(yè)的魅力。以前她接觸到的遺體都是從冰柜里運出來的,而她在日本做的第一例便是一個五分鐘之前才被開具死亡證明的死者。
這次她還能摸到死者從白色的布下面透過來的溫熱,仿佛這位故人還沒有離開。故人的臉上掛著安詳,靜靜地躺著像是睡著了一般。她看著這位死者,時間好似凝固了,連空氣都變得很靜謐。以前的她面對已故的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忌憚,可是這次卻沒有,因為故人看起來只是睡著了。
這個場面讓她想起一句話,“死如秋葉之靜美”。原來這樣的效果才是入殮的最高境界,體面的、安靜的、祥和的甚至是有溫度的,身上沒有殘留一絲絲痛苦的痕跡,用一種接近完美的儀容,和親人做最后的告別。
她突然體會到入殮師前輩們在送逝者回家時為何會用身體緊緊地貼住對方,這是一種尊重,尊重死者,也尊重還活著的親友。
從此入殮師這個職業(yè)在吳津娜的心里更加高大了,不再是單純的殯儀技術(shù)和管理,而是一份莊嚴、肅穆又溫柔的使命。
2013年,吳津娜帶著最專業(yè)最細致的“故人沐浴”技術(shù)回到國內(nèi),組建了入殮師團隊,成立至歸(上海)禮儀服務(wù)有限公司。沐浴團隊共有八個人,而大多數(shù)都是年輕的80后和90后。
什么是故人沐浴呢?因為當時日本的殯葬行業(yè)比中國發(fā)展得快速,各方面的技術(shù)也相對成熟很多,而且分類很細,一般入殮師有兩種就業(yè)方向,一種是“為逝者化妝”,一種是“故人沐浴”。
而國內(nèi)的大部分入殮師都是“為逝者化妝”,“故人沐浴”比較罕見。也正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吧,多年以后吳津娜和她的“故人沐浴”秉持著與眾不同的服務(wù)理念,享譽全國,還被成為中國“故人沐浴”第一人。
那什么是故人沐浴呢?故人沐浴不同于生者的沐浴,是一項精細又繁瑣的工作,不僅如此,除了優(yōu)良的技術(shù)以外,還需要對逝者保持著敬畏之心和耐心。
吳津娜在采訪中曾經(jīng)說過,“死者的身體是絕不能用手直接觸摸的,這一切無關(guān)恐懼,即使親人也不能這樣做?!?/p>
入殮師在故人沐浴的過程中,必須戴上手套,不能用手直接觸摸。因為人在死亡的那一刻,心臟會停止跳動,血液也會停止流動,此時的皮膚很脆弱,如果觸碰不當很可能產(chǎn)生尸斑。
而此時故人體內(nèi)的細胞并不會全部死亡,還維持著體內(nèi)的各項技能,為病毒和細菌提供了一個溫床,也就是很容易滋生細菌。
所以作為入殮師的他們自己給自己列下不成文的規(guī)矩:不參加親友的婚壽喜宴,不主動告知他人自己的職業(yè),不遞名片不握手,不對訪客說“你好”、“再見”“一路走好”等。
他們熱愛且尊重自己的工作,同時也給其他人留了些溫柔的空間,通過約束自己來避免讓他人覺得不適。
從日本歸來的吳津娜又是如何帶領(lǐng)她的團隊享譽全國的呢?
由吳津娜帶領(lǐng)的入殮師團隊于2013年12月18日在上海寶興殯儀館亮相,上海市殯葬行業(yè)協(xié)會希望通過此舉,深度挖掘殯葬服務(wù)的人文內(nèi)涵。
吳津娜確實開辟了國內(nèi)“故人沐浴”的先河,引來了很多關(guān)注的目光。
在“故人沐浴”方面也確實做到了身體力行,為了讓組員們更好地摸索和學習,她親自充當“模特”。日本的東西也不能完全適應(yīng)國內(nèi)的情況,于是她們一次又一次修改流程和框架。洗臉、洗頭、修剪指甲、化妝、更衣……每一個步驟都通過一點一點地摸索不斷改進。
在洗臉和洗頭時,會貼心地用手擋住耳朵、眼睛,避免被水沖到,有時候水溫過冷或過熱,都會先淋到自己的手背上,再落到逝者的臉上。
“我們用對待真人的標準來對待逝者,用最好的服務(wù)讓逝者走完最后一程?!?/p>
光是洗發(fā)水就是從200多瓶市面上的洗發(fā)水中一瓶一瓶試出來的,最后才選出最適合的一款。除了洗發(fā)水還自己研制了一種強效美白面膜,因為離世后皮膚失去活性會逐漸發(fā)黑,而這款面膜可以讓逝者在短時間內(nèi)煥發(fā)光彩。
而為故人沐浴時,一個柔軟且防水性好的脖套也很重要,為此吳津娜還特地買了一批硅膠脖套。
因為認真和熱愛,吳津娜的團隊口碑越來越好,經(jīng)常有人慕名而來。
隨著技術(shù)越來越好,吳津娜又想到了一個新的思路:讓逝者家屬也參與進來。
舒緩的音樂聲,入殮師開始對逝者擦洗、按摩、沐浴、敷面膜、修剪指甲等等,溫柔的手法仿佛在對待剛出生的嬰兒。她們對待每一位逝者都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般,帶著溫柔和愛去觸摸往生者的每寸肌膚。這里的死亡被賦予新的意義,不僅是結(jié)束,也是開始。
家屬親眼看著故人沐浴的全過程,在最后為逝者穿上衣服或者系上衣扣,安安穩(wěn)穩(wěn)地將逝者送到人生的終點。
目睹故人沐浴的過程,同樣是對逝者家屬心靈上的一次洗禮,洗掉悲傷、痛苦、絕望,對著體面、潔凈的故人好好地道一次別,也是和自己做一次和解,更快地從親人逝去的悲痛中走出來。
死亡同樣也是有尊嚴的,在沐浴過程中,不會暴露除了四肢以外的其他部位在家屬面前,整個過程只有潔凈和舒適。
2018年9月11日,吳津娜登上了遼寧衛(wèi)視《有請主角兒》的舞臺,也讓很多觀眾第一次了解入殮師這個職業(yè)。
此時的吳津娜不僅是老板,也是一位幸福的準媽媽,雖有身孕卻依然投身事業(yè)中。以前是一個人工作,現(xiàn)在是兩個人,她臉上自信的笑容里還多了幾分幸福。
“你入行這么久處理過多少具遺體?”
“每年5000具,每天平均15具?!?/p>
“可以分享一些特別的經(jīng)歷嗎?”
吳津娜緩緩地說出兩個感人的小故事。
第一件事是她第一次處理非正常死亡的遺體,是一個遭遇車禍的初中女孩。女孩被大卡車撞倒后碾壓而過,小小的身體早已殘破不堪,身上和臉上全是車禍留下的痕跡。
這畫面給吳津娜的沖擊很大,雖然有了思想準備但一時間還是難以接受??蛇@時她想起自己同樣遭遇車禍的姨媽,因為當時的殯儀技術(shù)不完善,沒能見上最后一面。于是她鼓足勇氣面對這具遺體,開始一點一點修復女孩的面容,縫合女孩的身體,還給女孩穿上了生前最喜歡的裙子。
這次的修復工作花了整整一天,終于盡了最大的努力恢復到逝者之前的模樣。而之后的兩天,吳津娜收到一封信,只有歪歪扭扭的字跡寫著“謝謝你”,后面她才知道,這是逝者的小妹給自己寫的。
小妹目睹了事故現(xiàn)場,看過逝者受傷后的模樣,在葬禮上小妹看到逝者的容貌后大吃一驚,竟然恢復到出車禍之前的樣貌,小妹知道逝者愛美,也很感激吳津娜能讓逝者美麗的離開。這封信吳津娜一直保留著,每次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時,這封信總能給她力量也讓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件事則是發(fā)生在吳津娜的同事孫留仙身上的。孫留仙16歲便入了行,并且在不久后入殮了一位特殊的遺體——孫留仙的姥爺。做入殮師最怕的,便是入殮到自己熟悉的人,可孫留仙卻決定要親自給姥爺入殮。“這是我和他最親密的一次接觸。”
那是孫留仙第一次為姥爺理發(fā)、擦洗身體、穿衣服……這些看起來稀松平常的事孫留仙在姥爺生前沒有做到,沒想到卻在姥爺過世后做到了。
遺憾吧,遺憾有很多話沒告訴姥爺,沒有多陪陪姥爺,可還好,在姥爺?shù)淖詈笠徽?,是孫留仙親自送的,她用她的手將姥爺變回了生前身軀凜凜的模樣。而吳津娜在得知此事后,才做出讓家屬參與到故人沐浴的決定,在最后的關(guān)頭,拉近逝者和親人的距離,彌補一些遺憾。
聽完吳津娜的兩個故事,主持人也很動容。
“有沒有后悔當一名入殮師?”
“沒有,雖然我不能去參加別人的婚禮,也不能隨意地和別人握手,甚至母親嫌棄我的職業(yè),覺得我晦氣??晌乙廊粺釔畚业穆殬I(yè),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們不會對入殮師再有偏見?!?/p>
說完吳津娜在舞臺上一臉驕傲地親吻了自己的手,而電視機前吳津娜的母親不知不覺已經(jīng)淚流滿面。
活著的人不停地思考什么是死亡?而真正知道答案的人卻永遠沒法開口回答。
死亡,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中國死亡這個詞總帶著禁忌的色彩,很多人談之色變。我們的教育里有著太多形形色色的課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可唯獨沒有“死亡教育”,而大多數(shù)人對于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往往來自于未知。
而對于入殮師來說,冷靜溫柔地讓逝者呈現(xiàn)出最后的美麗,是他們的使命。雖然沒有危險,卻每日面對死亡。而越來越多像吳津娜這樣的年輕人開始躋身這個行業(yè),帶著敬畏和熱愛,用他們的青春溫柔地撫摸生死,而他們所做的是為逝者的離去畫上句號,也讓逝者體體面面的和親友告別,這樣無差別的匠人精神不應(yīng)該受到排擠和歧視,職業(yè)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像吳津娜這樣的入殮師已經(jīng)處理過5000具遺體,這數(shù)字看起來觸目驚心,可我們?nèi)艘簧骄鶗龅桨税偃f人。當你因為親人的離世痛苦時,別忘了你身邊還有別的人值得你去珍惜,生命的意義在于好好地活著,好好地活著也是對逝者最大的慰藉。只要被人掛念便永遠活在心中,真正的死亡不是肉體的逝去,而是被世間給遺忘。
“見過血淋淋的死,所以更珍惜來之不易的生。”
參考資料:
【1】電影《入殮師》
【2】百度百科——《吳津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