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文徵明18:衡山仰止——文徵明特展
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1
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2
關(guān)注文徵明18:
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
展覽時間:2013年11月12日——2014年2月16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描述
本次展覽有四個特點,一是作品內(nèi)容涵蓋范圍廣,形式多樣,包括了文徵明36歲到90歲各個時期的作品,且題材廣泛,涵蓋花鳥、人物、山水、書法等,山水題材分“粗文”和“細文”風(fēng)格,其中“細文”中又分別展示了雅集題材、文學(xué)題材、江南風(fēng)景題材、花卉竹石題材等各種題材。二是全面展示文徵明在書法上的藝術(shù)成果。文徵明的書法諸體皆妙,篆、隸、楷、草、行等不同書體無一不能,除篆書以外,其他各體都有其獨特的造詣。三是我們所選擇的作品都注重來龍去脈、傳承有序,展出作品均得到了國內(nèi)幾位大鑒定家的認定,而且許多作品都經(jīng)過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高士其等人之手,甚至還包括清宮舊藏。四是這次展覽非常注重文徵明在學(xué)術(shù)上的研究,不但出版了文徵明作品的相關(guān)圖錄,還有國內(nèi)重要專家學(xué)者對他的研究,在社會角色、風(fēng)格特征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
文徵明的繪畫藝術(shù)
一片江南——江南風(fēng)景題材
中國繪畫史上,自然是永恒的主題。以江南山水為表現(xiàn)題材的繪畫,對于文人畫傳統(tǒng)風(fēng)格和趣味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徵明生長在江南的中心之地—蘇州,他對家鄉(xiāng)山水有著發(fā)自天性的喜愛,每逢春秋佳日,或連轡而往,或泛舟而行,探幽覽勝,樂此不疲。其中,石湖、橫塘、太湖、虎丘、靈巖山、天平山等地,煙水迷離,峰巒奇麗,是他一生尤其流連的地方。他對這些地方的描繪,表現(xiàn)出了江南山水溫柔秀麗的特點,具有平淡天真的格調(diào)。
《石湖橫塘圖(頁)》
《石湖橫塘圖(頁)》以蘇州本地風(fēng)景名勝為題材。石湖是文徵明一生尤為流連的地方,畫中風(fēng)景尚依稀可辨。此圖以水墨干皴為主,略以花青渲淡。筆墨蘊藉含蓄,風(fēng)格文雅恬靜,顯然有來自沈周以及
黃公望的影響。畫幅上均有隸書題名“石湖”、“橫塘”,并有乾隆御筆對題。
二三知己——雅集題材
文人之間通過雅集的交往,不但可以相互切磋藝文心得,而且年輩小者從年輩長者游處,使文脈得以自然延續(xù)。年輕時代的文徵明,即受益于當(dāng)時蘇州以沈周為中心的文人藝術(shù)圈子的熏陶;中年以后,他又繼承吳中雅集傳統(tǒng),提攜晚輩,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吳門文人圈子,將吳門畫派推向了全盛的狀態(tài)。文徵明擅長描繪文人雅集生活的場面,在他的筆下,文人名士詩酒酬酢,逸興遄飛,或品茗賦詩、或揮灑翰墨、或商略古今、或評書論畫,境地清幽,神情閑適,均正是當(dāng)時文人們悠游歲月的真實寫照。
《人日詩畫圖(卷)》
這幅《人日詩畫圖(卷)》是以文人雅集為主題,描繪的是文徵明與友人朱性甫、吳次明、錢孔周,門生陳道復(fù)及其弟陳津,雅集自家停云館。筆致簡括秀潤,點苔濃淡相宜,氣息溫雅,境地清幽。作品中拖尾還有朱存理、錢同愛、陳淳、陳津、邢參次韻詩題,及王守、王榖祥、彭年、章文、文嘉、文彭、王世懋等多人題跋。
林泉之志——別號圖與隱逸題材
隱逸是一般文人在仕途受挫后一種獨善其身的生活理想。隱逸題材的繪畫,就是文人寄托其長林豐草之思的表現(xiàn)。明代文人,尤好取別號,不但請能文者以詩文釋之,而且還請能繪者以繪畫圖之,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隱逸題材的繪畫,即“別號圖”。別號圖在明代吳門畫派中尤其盛行,而文徵明所作尤多。其位置平正,立意巧妙,反映了身居城市的文人對于林泉之樂的向往和標(biāo)榜。
《寒林晴雪圖(軸)》
此畫《寒林晴雪圖(軸)》為深山雪景之高隱。構(gòu)圖以高遠之法,遠峰佇立若屏,中景寒林瑟縮,近處溪壑宛轉(zhuǎn),有水閣數(shù)間,中有隱士凝神側(cè)立。畫法多用枯筆干皴,山石輪廓以墨筆勾寫,山體大片留白,天空則以淡墨烘染。筆墨精細,布景繁密,頗得歲寒明潔之意。
文心畫意——文學(xué)名篇題材
古人視文章為千古之事,佳作一出,往往洛陽紙貴,傳誦不衰。自北宋畫院以詩題取士和文人畫興盛以來,文學(xué)與繪畫之間的關(guān)系,可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文徵明自少便好古文,一生之中,他不但抄錄不輟,還時常取古代的文學(xué)名篇立意,繪之成圖,這可視為他對這些文學(xué)意象的視覺化演繹和詮釋。同時,他自己的詩筆溫厚和平、文章淳雅典則,也使得他的繪畫自然具有了一種書卷氣的品格。
《豳風(fēng)圖(軸)》
《豳風(fēng)》是《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之一,是唐宋以前傳統(tǒng)繪畫中常見的教化題材。這幅《豳風(fēng)圖(軸)》以水墨枯筆繪江南水鄉(xiāng)村居之景,其中人物,或品酌春酒,或鼓瑟吹笙,古意盎然,一派祥和寧靜的景象。山體用短披麻皴,雜樹刻畫嚴謹,布置疏密得當(dāng)。風(fēng)格則上溯董源筆意,是文徵明早年畫風(fēng)泛覽名家、不拘一格的佳作。
取法乎上——師承淵源題材
中國古代的藝術(shù)學(xué)習(xí),尤其注重師資傳授。文徵明20歲左右開始習(xí)畫,即得親炙沈周,時間長達20年之久。沈周初不欲徵明以藝事妨舉業(yè),終乃傾囊相授,愛重有加,告之以六法要義曰:“畫法以意匠經(jīng)營為主,然必氣韻生動為妙。意匠易及,而氣韻別有三昧,非言可傳!”又提醒其畫外功夫亦不可忽視:“莫把荊關(guān)論畫法,文章胸次有江山”。經(jīng)由沈周的悉心指授,以及與鑒藏家的廣泛交往,文徵明更上溯宋元,廣收博取,宋之李成、米芾、李唐,元之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zhèn)等皆有心得,而平生雅慕趙孟頫,每事多師之,堪稱趙氏之隔代知音。
《云山圖(軸)》
這幅《云山圖(軸)》為文氏早年仿米氏云山之作。圖繪主峰聳立,山嵐浮動,煙云繚繞,雜樹隱沒。畫法以水墨點染為主,皴染結(jié)合,色墨交融。云水留白,虛實相生;濃墨橫點提醒,層次分明。筆墨滋潤,氣息雋秀。
格物逸興——花卉竹石題材
《漪蘭竹石圖》局部
宋代以后,格物之學(xué)興起,影響了花卉畫的全面興盛,主流為皇家畫院畫家,其以工筆寫生為應(yīng)物賦彩之能事。而同時,自蘇東坡等提倡文人畫以來,文人畫家往往喜寫枯木竹石與梅蘭竹菊,其以水墨寫意而寄托胸中之逸氣。文徵明大有花竹之好,停云館之前后,有竹、有梅、有蘭,亦有菊,吟詠之不足,則形之于繪畫,凡工筆、沒骨、寫意、雙鉤,皆各擅場。尤其是畫蘭,因宜配景,疏密得當(dāng),運筆瀟灑,墨法清潤,文徵明提出畫蘭竹應(yīng)為“以風(fēng)意畫蘭。以雨意畫竹”,后人對他有“文蘭”之目的評價。
“粗文”風(fēng)格
《虞山七星檜圖(卷)》局部
鑒賞界常流傳“粗文細沈”之說法,指文徵明的粗筆風(fēng)格和沈周的細筆風(fēng)格因數(shù)量較少而都極為珍貴。這幅《虞山七星檜圖(卷)》為文徵明摹趙孟頫畫七星檜,是他粗筆風(fēng)格。七星檜在常熟致道觀,相傳為梁代之物。明代存七株中,四株為宋人補植,其余三株為雷震風(fēng)擘,幽奇怪崛,尤橫出意表。沈周曾作圖并題詠之。此畫以枯筆線皴來表現(xiàn)樹皮粗糙的質(zhì)地,樹葉則以密集的墨點點出,樹枝盤錯,氣勢流貫。文徵明非常注重用墨,他認為“人品不高用墨無法”,這幅作品用筆雖粗放但又文雅細中帶潤,仍然透露出他文人的內(nèi)在氣質(zhì)。
諸體皆妙——文徵明的書法藝術(shù)
《小楷前后赤壁賦》
小楷,是自隸書增加提按頓挫而來,以鐘繇、王羲之為典范。鐘繇小楷,古質(zhì)寬綽,但猶帶隸書的味道;王羲之小楷,則變而為妍美勁挺,下啟唐楷尚法之先河。文徵明的小楷,堪稱一家,宗法鐘、王,其風(fēng)格早期寬綽、中期則修長、晚年則簡質(zhì)。相傳,文徵明晚年神明不減,尤能寫蠅頭小楷而不輟。
《赤壁賦》是文徵明退隱以后創(chuàng)作較多的書法主題,這兩張《小楷前后赤壁賦》是文徵明六十多歲和八十多歲分別創(chuàng)作的,在風(fēng)格上有一個很明確的對比,作品中的跋是其曾孫文震孟撰寫。
《隸書毛先生踐行詩》(選頁)
隸書,是漢代的官方書體,其將篆書的圓轉(zhuǎn)筆法,簡化為橫平豎直的方折筆法。東漢中期,出現(xiàn)了莊重典雅的新體,即“八分書”,熹平四年(175)靈帝命蔡邕等以之書寫太學(xué)石經(jīng)。隸書在西晉以后成為古體,在風(fēng)格上屢經(jīng)變遷,魏尚遒雅、唐尚肥厚、宋則欹側(cè),元明則上溯曹魏西晉,挑撥平硬如折刀頭。文徵明隸書,即具有“挑撥平硬”的典型風(fēng)格。
《草書七律》
草書,明代以祝允明最為知名。而其實文徵明草書出入顛旭,也造詣不凡。相傳文徵明出于讓賢,才讓祝允明獨步于時。其佳作往往寫得志得意滿,才意氣風(fēng)發(fā)、縱逸超邁,儼然懷素狂草之再世。評者即稱其神情自適,比之祝允明,未為多讓。文徵明中年以后,草書之作頗為難得。
《草書七律》為文徵明自書詩四首。行筆張弛有度,氣勢恢弘,縱逸雄健,得懷素狂草之神髓,乃其盛年得意之作。此四首詩,收錄于四庫全書本《甫田集》卷八,字句略有出入,其中《八月六日書事》二首,系詠正德十四年寧藩朱宸濠謀反被擒之事。朱宸濠預(yù)謀之初,曾暗中招納人才,吳中唐寅、謝時臣、章文等皆應(yīng)聘而往,文徵明則拒絕聘禮并預(yù)見其必敗。至是,人始服徵明之遠識。
行書及行草書,文徵明傳世作品較多。其典型風(fēng)格,結(jié)體平正,用筆遒勁,佳者如風(fēng)舞瓊花、泉鳴竹澗,深有得于懷仁《集王圣教序》,又加之以蒼老,路數(shù)顯然是二王帖學(xué)一脈之正傳。本次展覽中,除了可見于繪畫題跋者之外,文徵明單純的行書及行草書的作品,包括自書詩詞、尺牘、文學(xué)名篇、傳記等類別。文徵明行書大字仿黃庭堅,體勢開張,運筆蒼健,乃可認為是文徵明于平正之外,追求險絕之筆法的嘗試。
這件《草書七律》是上海博物館藏,是文徵明自創(chuàng)詩以詠文天祥。文天祥是文徵明遠祖同房的兄弟,所以在抒寫的時候由于內(nèi)心有一種家族的情懷,字體格外放逸,意態(tài)飛動。同時,在作品最后還有與董其昌并駕齊驅(qū)的明末士大夫著名戲曲家李日華的題跋,評價文徵明不僅字寫得好,其創(chuàng)作的詩亦可以進入杜甫之堂奧。
《千字文》局部
《千字文》無疑可作為反映文徵明在書法上諸體兼?zhèn)涞娜嬖煸勚詈米C據(jù)。文徵明一生中多次寫過《千字文》,據(jù)明末鑒賞家李日華記載,他晚年還曾經(jīng)以之作為禮物,贈送給那些前來祝壽的親朋好友。但文徵明四體兼?zhèn)涞摹肚ё治摹?,流傳少見?div style="height:15px;">
此卷隸書平正典雅,篆書婉轉(zhuǎn)圓通,有斷爛修補之處。文徵明書法雖以《千文》為基礎(chǔ),但所書真、草二體為多,篆、隸二體較少。此卷與祝允明真、草千文二體合裝,卷后有王寵、彭年、程紹雋題跋。
———————————————————————————————
這次參展作品,匯集了包括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朵云軒、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美國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館、美國檀香山藝術(shù)博物館等22家文博機構(gòu)藏文徵明70余幅精品,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古木竹石等不同內(nèi)容以及篆、隸、楷、草、行等不同書體作品,雖不算少,但相比較衡山先生的高壽與創(chuàng)作之富,或許依然只能算是一斑窺豹了。
當(dāng)天是周一,蘇州博物館閉館,展覽尚未對社會公開展出,不過因研討會之故,展覽對與會者全程開放,中途茶歇后遂進館觀畫。
《詠文信公事四首》
地下一層展廳陳列的均是文徵明書法,起首為一行草作品《詠文信公事四首》,系詠南宋文天祥事跡,書法清瘦勁折,頓挫沉痛,乍看有松雪之韻,實則有放翁之格:“地轉(zhuǎn)天旋事不同,老臣臨市自從容……”文徵明的先祖文寶與文天祥是一脈同譜,潛意識里,文天祥對文徵明道德的規(guī)范應(yīng)當(dāng)有一定的影響,無論是年輕時在溫州代父“卻金”,還是年高德后的道德文章,于此皆可見出一二。
小楷《鐵崖諸公唱和詩》
隨后則是極具代表性的小楷《鐵崖諸公唱和詩》,系抄寫元代楊鐵崖、張雨、顧阿瑛雅集石湖勝事,卷首下部有殘缺,相比較年老后的小楷愈加精純,章法嚴謹,此一小楷系其40多歲時所書,筆法雖未成熟,然而卻另有一種寬綽古雅之姿。
狂草七律
其后一幅狂草七律之作,系上海博物館所藏,世不多見,筆法恣肆,圓轉(zhuǎn)自若,看慣了謹嚴認真的文徵明書法,這一幅第一次見,倒真是意外。書法內(nèi)容系詠正德十四年寧藩朱宸濠謀反被擒事(唐寅即因應(yīng)朱宸濠之招而裝瘋方脫身),朱宸濠亦曾邀文徵明,不過卻未得到回應(yīng),文寫此幅時已是朱宸濠反逆伏誅后一年,回視往事,對于自己的超脫當(dāng)頗自得,筆勢間一種舒暢與超脫之氣清晰可見,“如聞黯島僨洪都”中的“聞”字,“笑他李白成何事”中的“何”字,皆單字占滿一行,馳騁滿懷,飄逸縱橫,有懷素“自敘”之風(fēng),亦有山谷“諸上座”之勢,視以草書馳名的祝允明大概亦未遑多讓。
行書家書(局部)
南京博物院所藏行書家書系寫給其子文彭、文嘉書信,平易親切,流麗自在,其中一封有“石湖風(fēng)景,常在夢中,若得遂請,甚于進官也”之句,大概是其赴京任職時所書,彼時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且應(yīng)制文書的乏味,權(quán)臣之險惡,都使得他心中悒悒不樂,且北方山水與江南士子終究隔著一層,這一句話也可見其后文氏絕意致仕歸隱家鄉(xiāng)的先聲與決心。
《行書自作詩》
而這樣的心態(tài)在中間展柜的《行書自作詩》中則已成為追憶與總結(jié)之語,《行書自作詩》系遼寧博物館所藏,系大字行書,仿黃山谷,結(jié)體疏朗,內(nèi)容即憶在京三年的際遇:“三年端笏待明光,潦倒?fàn)幙窗装l(fā)郎。只尺常依天北極,分番曾直殿東廊……白頭萬事隨煙滅,惟有觚棱入夢頻?!?div style="height:15px;">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小楷前后赤壁賦》可謂文徵明小楷書法的代表極品,也見證了文對東坡的熱愛,讀之品之讓人驚嘆不已——小楷竟可得如此精熟溫純!尤其是后賦,如此高齡,用筆一絲不茍!兩賦一書于61歲時,一書于86歲時,前后相隔25年,正可考其小楷筆法的變化,相似的是兩者均取法右軍《黃庭經(jīng)》、《樂毅論》,用筆精絕,相異的是畢竟經(jīng)過25年時光,人生心態(tài)都有變化,前賦題有:“連日毒暑,慵近筆研。今雨稍涼,戲?qū)懘思?。既老眼昏眵,而楮穎適皆不精,殊益丑劣也。嘉靖庚寅六月六日甲子?!憋L(fēng)格稍稍寬博,結(jié)字方正而隸意足,后賦則題云:“前賦余庚寅歲書。抵今甲寅,二十有五年矣,筆滯而弱,今雖稍知用筆,而聰明已不逮,勉強書此,以副芝室之意,不值一笑也。是歲二月十日。”相比較前賦,字體稍小一些,布白稍多,字顯得瘦勁而更具開張之勢。謝肇制在《五雜俎》中對其楷書所說的“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具足”可謂的評,其實私意以為坡翁此賦必得以行書或狂草書之方得其妙處,或許還是方薰《山靜居畫論》說得好一些:“衡山太史書畫瓣香松雪,筆法到格,乎入?yún)桥d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閑適之趣味,別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