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有如下一段話:
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躁、荊、關(guān)、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馬駒(馬祖道一)、云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詰所謂云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東坡贊吳道子、王維畫壁,亦云:吾于 (王)維也無間然。知言哉。
在這段話中,董其昌提出了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影響深遠的南北宗的繪畫理論,他認為南宗屬于文人畫的范疇,北宗則以匠人畫或行家畫為尚,并且崇南抑北。
仙山樓閣圖 南宋 趙伯駒
董其昌區(qū)分南北宗并不是按照地域上的南北,而是根據(jù)畫家的身份、畫法、風格為標準的。
北宗畫家多為皇家宗室或?qū)m廷畫家,其繪畫多以著色山水、界畫為主。技法上北宗方剛謹嚴,體勢尚奇峭突兀,多塊面結(jié)構(gòu),多用潑墨法,筆墨運行則往往需要發(fā)力且迅走疾行。北宗適合表現(xiàn)多石且石質(zhì)堅硬頑重的山體,皴法多為斧劈皴或其變體。
萬壑松風圖 南宋 李唐
南宗的畫家多具有文人和畫家的雙重身份,繪畫多以水墨為主,不拘于常法。技法上多為線型結(jié)構(gòu),平淡混穆,圓柔疏散,自如隨意,皴法多為披麻皴及其變體,適合表現(xiàn)多土且植被較豐厚的山體。
天池山壁圖 元代 黃公望
南北宗論是有很大的理論缺陷的,其崇南抑北的思想也是值得商榷的,但其對后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卻是毋庸置疑的。與南宗山水相比,北宗山水較多地受到理性精神的制約,自律性的特征比較突出,畫家受到各種技法規(guī)范的強力約束。北宗山水的技術(shù)難度是古代畫家所公認的。由于北宗山水畫家的職業(yè)化特征所決定,他們很難像文人畫家那樣對創(chuàng)作實踐進行理論的總結(jié),也很難對自己的審美追求加以闡說和辯解,只好一任他人的否棄、貶低或冷落,使許多精華也被當成糟粕。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可悲的現(xiàn)象。
華山圖冊 明代 王履
近現(xiàn)代以來,徐悲鴻等人對南北宗論的過分貶低也是不可取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