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有腔調的中醫(yī)人」
中醫(yī)經典 | 養(yǎng)生之道 | 膳食調理 | 國學文化
睡眠問題是一個既淺顯又深邃的問題,它是生命科學中的一大奧秘,曾引起古往今來無數(shù)科學家的濃厚興趣。
失眠癥是指在具備充分的睡眠機會和環(huán)境時,發(fā)生以失眠為主的睡眠質量不滿意。
失眠是睡眠醫(yī)學所關注的重要疾?。ɑ虬Y狀)之一?,F(xiàn)代醫(yī)學所稱之失眠,又叫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臨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時睡時醒,或徹夜不睡為其證候特點,并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體倦乏力,甚則心煩懊憹,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學習和生活。
中醫(yī)學對睡眠的研究源遠流長,獨具特色,臨床上對失眠的辨識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yī)睡眠醫(yī)學涉及失眠、嗜睡、夢游、夢囈、夢交、夢遺、夢驚、磨牙、打鼾、遺尿、失魂等睡眠障礙問題。這里僅就失眠的方證辨治作簡要介紹,祈望海內賢達正之。
1.失眼的病機辨識
睡眠由神所主,神出則寤,入則寐。心能藏神,血脈通達,陽能入陰,則睡眠正常。但心主睡眠的生理過程是與其他臟腑共同完成的,因為肝藏血,血舍魂;脾主運化,生化氣血;心腎同為少陰,心為君火,腎為真水,心火下達,腎水上濟,心腎相交,這些都是睡眠正常的基礎條件。此外,胃不和,也臥不安。
失眠的基本病機是心神出而不入,陽動而不靜?;馃崾侵嗅t(yī)臨床上最多見的病因。
在《素問·至真要大論》被后世稱為病機十九條中,“皆屬于火”者就有5條之多,條條與失眠相關。如“諸熱瞀瘛”、“諸禁鼓慄,如喪神守”、“諸逆沖上”、“諸躁狂越”、“諸病跗腫,疼酸驚駭”。其中瞀瘛、鼓慄、喪神、沖上、躁狂、驚駭?shù)?,多伴失眠的臨床表現(xiàn)。
總之,“萬病困擾皆失眠”。此外,藥物、心理、精神疾?。ㄒ钟?、焦慮、精神分裂等)均可導致失眠。
對于失眠的診斷,現(xiàn)代醫(yī)學可以借助儀器,如多導睡眠儀檢查是診斷心理、生理性失眠的重要手段。有一種主觀性失眠,又稱睡眠狀態(tài)感知不良癥(即假失眠),家里的人都說他睡得很好,但他仍說“沒睡著”,這時用多導睡眠儀可以準確辨別之。
(1)中醫(yī)對失眠的四診方法
其中尤其要重視問診以抓住主癥。對一些“假失眠”者(強調睡眠時間必須不能少于6小時;老年人的正常眠少與早醒;主觀失眠等),特別要注意鑒別:
①以不易入睡(30分鐘以上還未入睡),睡中易醒,半夜醒后難以再入睡,睡眠時間不足,每天少于6小時,甚至徹夜難眠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②病程應在3天以上,并排除偶因某事失眠,而次日又能安眠者。
③常因失眠而出現(xiàn)疲乏無力、頭暈頭脹、心悸健忘或食欲不振,工作學習能力下降者。
④排除其他嚴重性疾病所導致的失眠,特別是器質性疾病,如見喘息咳嗽、鼻阻、多尿、心悸胸悶、心痛、疼痛、瘙癢、腹水、胸水、嘔吐等?!秱摗酚么蟪袣鉁螣嵘蠑_心之失眠、豬苓湯治水熱互結之失眠、五苓散治腎津損傷之失眠、干姜附子湯治晝日煩躁不得眠,皆是他病所致之失眠,應先治本病,病去眠自安。
⑤排除咖啡、茶、酒、藥物所致的失眠。
(2)注意鑒別其他嚴重疾病所致的失眠
①狂躁型精神分裂癥,有嚴重的失眠,應注意鑒別并指導患者住院治療。
②焦慮、抑郁癥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應注意鑒別。
③《金匱要略》云:“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贝藶闈崽帝辗?,肺不肅降所致。病勢較急,為邪實重證,當不應為失眠本癥。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边@是指不能平臥,臥則胸部憋悶更重,也非失眠。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薄翱饶嬉邢⒉坏门P,小青龍湯主之?!?br>又如《素問·評熱病論》曰:“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
以上這些都應提高警惕,不可當一般失眠論治。
針對“出而不入、動而不靜”的基本病機,治療失眠的原則應使之陽入陰、動入靜。清火熱、養(yǎng)陰血能使邪去正安,是治療失眠的主要方法。傳統(tǒng)的安神、寧神、定志、鎮(zhèn)心、清心、潛陽,都是圍繞這兩大治法進行的。有邪者,神為病擾而不靜,不靜則不寐,乃實證也,去其病則寐矣。若無邪者,皆由營氣之不足,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或有所系懸,或多所妄思,以致神魂不安,終夜不寐,此虛證也。治之者,宜以養(yǎng)營氣為主。
2.方證辨治是一種利于臨床操作的方法
失眠是一個臨床癥狀,近半個世紀以來,中醫(yī)內科學按照辨證論治的方法,分作若干證候型,并以證立法,據(jù)法立方遣藥,企圖通過這種方法去規(guī)范指導臨床。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筆者認為,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臨床的核心,但并不是全部,辨證論治僅著重于理論與治則,沒有經驗與操作的成分。因此,方證辨治作為經驗傳承體系,與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共同構筑了中醫(yī)的特色和精髓。這種方法對失眠的臨床更好操作。
“方證”是仲景及歷代醫(yī)家創(chuàng)立的經驗傳承體系,多年來被日本漢方家奉為圭臬。“方與證是《傷寒論》的核心”,證,“簡而言之,凡人之疾病,反映體之內外上下,以及各種痛癢、各種異?,F(xiàn)象,一些蛛絲馬跡都可以稱之為證。證,就是‘證明’,客觀存在,而領事物之先?!保ā秳⒍芍坩t(yī)學全集》)因此,“方證辨治”也具有一些辨證元素,臨床上每一病證必有一最優(yōu)方劑匹配及最佳療效。
本文所要研究的“失眠”是臨床中之主癥,其核心是方與證的最佳對接過程。這就是,總結識證、遣方與選藥方面的經驗,使方與證之間達到最佳組合,從而確保臨床最好療效,這是我們在臨床與傳承中的想法與實踐舉要。當否,尚需求證。
(1)黃連阿膠湯方證
源流:“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保ā秱摗罚?br>組成與用法: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適應主癥:失眠(入睡困難為主),心中煩熱,夜臥不安。
伴隨癥:精神亢奮,浮想聯(lián)翩,舌質紅,少津液,脈細數(shù)。
病機:腎陰不足,心火偏亢,心腎不交。
治法:交通心腎,水升火降。
臨證運用:心中煩,不得臥眠是本方證之標的。臨床常見于熱病、久病后期,以及年老、體衰或青壯年失于調攝,自身陰陽失調而呈陰虛火旺者。加生地黃療效更好;熱重口渴思飲者,可加生石膏、知母;多汗加五味子、浮小麥;更年期綜合征加百合、生地;精神特別亢奮、通宵達旦無睡意者,加琥珀末、珍珠母、生鐵落(煎水煮藥)。
延伸方證:
①天王補心丹方證(《攝生秘剖》,組成用法略,下同):主癥是失眠、心悸、健忘,病機偏于心血不足。此方生地黃長于涼血滋陰,用量是其他藥物總量的八倍之多,加上當歸、二冬、玄參,其滋陰力量比黃連阿膠湯強,為近年最常用于失眠之方。臨床上如見大便干燥,口舌生瘡,或長時間腦力透支而健忘、心悸者,更為適合。
②朱砂安神丸方證(《蘭室秘藏》):主癥是失眠、怔忡、煩亂,偏于入睡特別困難,毫無睡意,且對失眠產生恐懼者。如擔心朱砂有毒,可用琥珀末、磁石代之。
③豬苓湯方證(《傷寒論》):主癥是心煩不眠兼有尿淋。與黃連阿膠湯比較,相同的是均為少陰熱化,有心煩不眠之癥,都用阿膠。不同的是,前者單純?yōu)殛幪摶鹜?,治之只需滋陰降火;后者夾水氣不化,可兼咳而嘔渴,治必利水。
④交泰丸方證(《韓氏醫(yī)通》):主癥是失眠且怔忡。與黃連阿膠湯比較,都是以黃連為主,交通心腎,病偏火熱,邪擾心神,重在治心。本方黃連與肉桂用量之比為6﹕1,少量肉桂是為引火歸原。
⑤百合地黃湯方證(《金匱要略》):主癥是失眠而兼癥特多者,“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如有神靈者,而身形如和。”本方能涼血清熱、益氣安神,主治更年期郁證、煩熱失眠,常與黃連阿膠湯一起用,加夏枯草治失眠更好。
⑥梔子豉湯方證(《傷寒論》):主癥是失眠加懊憹。清熱除煩,治懊憹無以名狀之失眠。本方原是治陽明病誤下,邪熱乘虛陷入胸膈,出現(xiàn)心中懊憹不適,以致影響睡眠。主治:身熱心煩不眠,劇則心中懊憹,反復顛倒,或胸中煩熱窒塞,嘈雜似饑,舌苔似黃。懊憹一癥久久不愈者也可單用。
(2)酸棗仁湯方證
源流:“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保ā督饏T要略》)
組成與用法: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川芎二兩 (原注:深師有生姜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方歌:酸棗二升先煮湯,茯知二兩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調劑,服后恬然是睡鄉(xiāng)。
適應主癥:不得眠,心中煩擾,郁而不寧,屬虛者。
伴隨癥:頭目昏花,雙眼干澀。
病機:肝血不足,魂不守舍。
“人寤則魂寓于目,寐則魂藏于肝。虛勞之人,肝氣不榮,則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保ā督饏T要略心典》)
治法:養(yǎng)血安神。
臨證運用:酸棗仁湯是專治失眠之方,歷代有從補陰論者,因為知母能滋陰,而從肝血論者更多。方中藥味不多,但每藥均有深意,用酸棗仁者,是為陰血不足,不能涵陽而設;用茯苓者,是為濕阻三焦,陽不入陰而設;用川芎者,是為血行不暢,腦失所養(yǎng)而設;用知母者,是為熱伏于胸,心神受擾而設。從這四個方面針對失眠病因,可謂周到。如果要想增加其力度,陰血不足為主,可加制首烏、夜交藤;濕濁為主,可加石菖蒲、半夏;熱象明顯加梔子;瘀血重者,可加赤芍、桃仁。
本方君藥酸棗仁之歸經,明以前歸心經,李時珍加上了肝經,認為“酸棗實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其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弊蕴拼_始,酸棗仁之用有生熟之分,失眠者用炒,嗜睡者用生,一直沿習至今。歷史上曾有爭議,近年研究表明,生、炒棗仁水煎液對動物均有鎮(zhèn)靜、安眠作用,兩者并無顯著差異。要注意的是,炒制棗仁時,應該嚴格掌握火候,以免久炒油枯而失效。
延伸方證:
①歸脾湯(《濟生方》):主癥是失眠兼有脾氣虛者。本方亦有養(yǎng)血安神之功,但偏于補脾益氣,著眼心血生化之源,以治失眠、心悸、健忘為主癥。
②甘麥大棗湯方證(《金匱要略》):主癥是失眠兼烘熱出汗者?!皨D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shù)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治臟陰不足,心神失養(yǎng),躁擾不寧。常用于烘熱出汗,失眠屬心腎不足者。
③仁熟散(《醫(yī)宗金鑒》):恐懼不能獨自臥,膽虛氣怯用仁熟,柏子地枸味萸桂,參神菊殼酒調服。主癥是失眠兼恐懼者。本方益氣養(yǎng)血,偏重治膽虛氣怯,因怔忡而失眠早醒者,較之酸棗仁湯方證的虛損程度更重。
④安神定志丸:(《醫(yī)學心悟》)人參、茯苓、茯神、龍齒、遠志、菖蒲,蜜丸,每服9g,亦可煎服。主癥是失眠而兼夢驚。偏重治療多夢易驚之失眠。
(3)溫膽湯方證
源流:溫膽湯之名,首載于《外臺秘要》,后世多種方書均有溫膽湯之名,藥味略有加減。何謂“溫膽”?諸家討論頗多。本文所指之溫膽湯方證,為宋代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所載三首溫膽湯之一,即卷九之溫膽湯。
組成與用法:
半夏湯洗七次 竹茹 枳實麩炒去瓤 各二兩 陳皮三兩 甘草炙一兩 茯苓一兩半
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加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適應主癥:失眠,驚悸,多夢,嘔惡,屬痰所擾者。
伴隨癥:眩暈,多涎,苔膩,脈滑。
病機:膽胃不和,痰熱內擾。
治法:理氣化痰,清熱和胃。
臨證運用:溫膽湯原來用于“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敝饕且驗樘蹬c熱導致驚、悸,進而造成失眠。常加酸棗仁、五味子、川芎和菌靈芝,療效更好。本方臨床應用極廣,受“怪病多痰”的影響,隨證加減用于許多疑難怪病。熱重者加黃連,為黃連溫膽湯;伴頭暈加天麻、珍珠母;耳鳴加石菖蒲、磁石;氣血虛者,加人參、熟地。
對于痰所致的失眠,臨床上有一些特征,一是久治無效,二是補而無效,三是久病不衰,中年以上甚至日漸體豐而胖,或雖瘦而面色晦暗、淡而白,其形如腫。不一定有脈象滑數(shù),也不必見苔厚膩。為了記憶方便,可以背誦如下四句:
心煩失眠頭痛眩,胸脅背脹捶打痊,嘔逆低熱肢麻脹,久病不衰證屬痰。
加用海藻、昆布、海蛤粉、制遠志、膽南星,對治痰可以增強療效?;蚺湮榻禋庵迪恪⑾愀?、旋覆花等,對因氣郁滯痰、痰氣交阻所致之失眠、心煩有一定作用。
延伸方證:
①半夏秫米湯方證(《靈樞》):主癥是失眠屬痰之輕癥。主治痰濁阻滯三焦,衛(wèi)氣出入受阻,衛(wèi)氣不能入于營陰而失眠不寐者,是《靈樞·邪客》中現(xiàn)存最早的古方之一。方中半夏祛三焦痰濁,令陽能入陰,秫米溫胃健脾,能呈祛痰滌濁、交通陰陽之功。臨床可先將秫米30~60g(重癥可用250g)煎水,再與溫膽湯諸藥同煎,有效。
②保和丸方證(《丹溪心法》):主癥是失眠屬食積化熱所擾者。專治因食積停滯,化熱生痰,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坐臥不寧,噯氣吞酸,或嘔吐泄瀉,脈滑數(shù),舌苔厚膩而黃,典型的“胃不和則臥不安”之失眠者。
③血府逐瘀湯方證(《醫(yī)林改錯》):主癥是失眠屬瘀血內擾者。痰與瘀同為機體的病理產物,故有“痰瘀同源”、“痰瘀互結”之說,也即“水血同源”之說。故王清任在本方的主治中,除了瘀血內阻所致的頭痛、胸痛、脅痛和月經不調之外,還專門提到治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易怒。對于失眠,是因血行不暢,營陰不能上榮元神,陰血不能涵陽所致。凡久病之失眠,外傷之失眠,一切瘀血為患之失眠,用本方很好!
(4)白通湯方證
組成與用法: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溫再服。
適應主癥:失眠,萎靡不振,氣短神衰,舌質淡者。
治法:溫腎助陽,回陽止利。
“有因腎陽衰,而不能啟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氣即不得下降,故不臥;有因心血衰,不能降君火以下交于腎,腎水即不得上升,亦不得臥……法宜交通上下為主,如白通湯、補坎益離丹之類?!保ā夺t(yī)法圓通·卷二·不臥》)唐步祺闡釋說:“余治心腎陽衰及傷及中宮之陽而失眠者,除用補坎益離丹、理中湯外,常配合桂枝龍牡湯加制附片,輪流服用,取得滿意效果?!?br>
延伸方證:
①補坎益離丹方證(《醫(yī)法圓通》):藥用桂枝、附子、海蛤粉、生姜、炙甘草。主治失眠,無神,舌質淡有津,脈細數(shù)。
人們只知口腔潰瘍有虛火上炎,而忽視失眠一癥也有虛火上炎者,心腎陽虛者,可用白通湯、四逆湯;脾腎陽虛者,可用附子理中湯加肉桂引火歸原。
②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證(《金匱要略》):主治失眠、遺精、夢交、盜汗者,本方可調和陰陽,引陽入陰。
(5)越鞠丸方證
源流:越鞠丸是《丹溪心法》中治療六郁之名方。朱丹溪首倡六郁之說,《丹溪心法》卷三有“六郁”之專篇,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本方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仿此方加減者甚多。值得注意的是,其所指之郁不限于肺、肝之氣郁,對于這方面的認識,秦伯未說得明白:“本方系一般理氣解郁的主方,不是肝氣主方……如果誤認為解郁便是舒肝氣,先失其本意了?!币嗉词钦f,越鞠丸方證所治之郁是廣義之郁,它包括了肝氣不舒之郁。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郁都可以治,但歷代少有記載治失眠者。
組成與用法:
蒼術 香附 撫芎 神曲 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也可水煎分服。
適應主癥:失眠反復,胸脅滿悶屬郁者。
伴隨癥: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納差。
病機:氣機郁滯。
治法:理氣通滯。
臨證運用:越鞠丸方的對應主癥,是以“郁”字為中心的包括失眠在內的各種病癥。傳統(tǒng)的七情之“郁”,五臟六腑氣血不暢而使氣機失調之“郁”,四肢百骸各種不通之“郁”,全在其中。加上傳統(tǒng)認識上的“久病多郁”,我們認為是“久病皆郁”,萬病經久不愈均可導致情志上的郁滯。因此,大多數(shù)失眠者,常有“郁”的因素在內,“失眠多因氣郁起”,而久患失眠者,其困擾與壓力更增加了治療的難度。“郁”成了失眠一癥的核心問題。
關于郁病的癥狀表現(xiàn),丹溪并未詳述。其弟子戴元禮曾補充曰:“氣郁者,胸脅痛,脈沉澀;濕郁者,周身走痛,或關節(jié)痛,遇陰寒則發(fā),脈沉細;痰郁者,動則喘,寸口脈沉滑;熱郁者,瞀悶,小便赤,脈沉數(shù);血郁者,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食郁者,噯酸,腹飽不能食,人迎脈平和,氣口脈緊盛者是也?!保ā兜は姆ā肪砣┑は€為郁之用藥提出了建議:氣郁用香附、蒼術、川芎;濕郁用白芷、蒼術、川芎、茯苓;痰郁用海石、香附、南星、瓜蔞;熱郁用梔子、青黛、香附、蒼術、川芎;血郁用桃仁、紅花、青黛、川芎、香附;食郁用蒼術、香附、山楂、神曲、砂仁等。提示用上述藥物,雖不在安神定志,但可通過解郁,達到治失眠之本的目的。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各種誘惑、競爭增多,因郁而致失眠者太多了,有人喻為“精神感冒”。蒲輔周說:“郁之為病,人多忽視?!保ā遁o周醫(yī)療經驗集》)在失眠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必須高度注意對郁的辨別與治療,巧妙地運用越鞠丸,確有提高療效的作用。
延伸方證:
①丹梔逍遙散方證(《內科摘要》):主癥是失眠,煩躁,胸悶,頭暈,脈弦細。肝郁則氣機不暢而內生郁火,火擾心神,由此可以導致失眠。常加珍珠母平肝、酸棗仁補肝、香附子舒肝、合歡花清肝,其安眠療效更好。
②清肝達郁湯方證(《重訂通俗傷寒論》):焦山梔三錢,生白芍一錢,歸須一錢,川柴胡四分,粉丹皮二錢,清炙草六分,廣橘白一錢,蘇薄荷四分,沖, 滁菊花一錢半,鮮青橘葉五片,剪碎。汗多者去薄荷,加人參、鱉甲。主治女子月經失調,失眠煩躁,胸乳脅脹者。
(6)合歡解郁湯方證(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
合歡皮15~30g 谷麥芽各10~25g 柴胡10~15g
茯神15~20g 香附10~15g 酸棗仁炒15~20g
珍珠粉沖0.5~1g 川芎8~10g 梔子10~12g
水煎服,成人每日1劑,分3次飯后服,每次200ml左右。
適應主癥:情志壓力所致的失眠多夢。
伴隨癥:肢體疼痛,胸脅脹滿,寒熱不定,全身無力,咽梗不適,信心下降,久病不愈等。
心悸怔忡者加生龍牡、柏子仁、夜交藤;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怕冷者加肉桂;多汗者加浮小麥、五味子;烘熱者加百合、生地黃。
此外,服藥時間的建議:為了使藥效達到一定濃度,達到安神鎮(zhèn)靜助眠的目的,一般早晨、上午可不服藥,只在午后及晚上睡前1~2小時各服藥1次。
常用的中藥利眠藥有炒酸棗仁、靈芝菌、珍珠母、珍珠粉、琥珀末、茯神、夜交藤、合歡花、合歡皮、石菖蒲、遠志、龍骨、牡蠣等,可直接作用于心神,引心神入歸其宅,可以在對應方證中選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提示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的藥物:川芎、山楂、天麻、丹參、升麻、牛黃、白芍、白鮮皮、冬蟲夏草、艾葉、玉米須、仙茅、刺五加、玄參、華山參、半夏、石菖蒲、地龍、地黃、附子、西洋參、靈芝、赤芍、知母、徐長卿、桂枝、柴胡、淫羊藿、黃芩、黃連、黃芪、紫蘇、熊膽、蔓荊子、僵蠶、藁本、獨活、敗醬草等。(傳統(tǒng)通用安神藥從略)
探討中的利眠中藥:延胡索、苦參、銀杏葉、落花生葉。
耳穴、耳針、理療、催眠、靜坐、心理咨詢等值得推薦。
總之,中醫(yī)對失眠的辨治,內容豐富,療效確切,值得花工夫去探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