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 本能學堂 今天
少陰病理階段是傷寒表病位的陰性病理過程。少陰與太陽是傷寒邪在表部位依據器官功能盛衰與體液盈虧而分化的兩種過程。因此少陰與太陽有著因器官功能進退而相互轉化的機理。
然而,對少陰的病位,歷代醫(yī)家多據《素問·皮部論》“陽主外,陰主內”的理論而認定少陰病為里病。同時又據陰陽離合論解釋少陰為樞。數百年來,這個“少陰主里,”少陰為樞”一直被認為少陰病理部位,盡管與傷寒少陰病理不符,但卻從不曾有人提出異議。
《素問·陰陽離合論》,乃是以陰陽對立、統(tǒng)一法則與陰陽消長變化的原理,來對天地、四時寒暑及人體生理功能的解釋。它將人體前后、上下、內外之部位,按陰陽消長變化的原理,分為三陰三陽六經部位。并又以開、闔、樞來說明它的生理特性和互相關系。但陰陽離合論之六經與傷寒六經名同而實異。二者是不同質的兩種東西。
在古代,陰陽是作為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概念而使用的。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是用來表示在對立統(tǒng)一過程中陰陽消長變化,及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東西。這些概念在各個科學領域中被廣泛的使用著。所以,六經在不同領域包含著不同的內容。比如:在經絡學說中,六經被用來表示氣血運動的通路,及其相互聯系的整體。再如臟腑也用六經來說明它們的陰陽、表里關系的相對性和同一性。臟因“藏精氣而不泄”為陰;心、肺、心包在上為手三陰;肝、脾、腎在下為足三陰。腑因“傳化物而不藏為陽;小腸、大腸、三焦與手三陰各為表里,所以為手三陽;膽,胃、膀胱與足三陰各為表里,所以為足三陽;手足三陰三陽又相互聯系為一個整體。
又如“六微旨大論”以六經說明天之六氣的對立統(tǒng)一過程中,陽陽消長變化對自然界的影響。再如熱病論以六經為熱病發(fā)展過程中依次傳變的六個階段。顯然,六經是作為一個陰陽消長變化、相互聯系的哲學觀念來使用的;在不同的科學領域有不同含義。陰陽離合論的六經、經絡的六經,以及臟腑、氣運、熱病論等之六經,雖然都使用了同一個六經,但它所表明的內容是各自特殊的。所以我們不能用這一個去解釋那一個,或用那一個去解釋這一個。只能在事物的本身的矛盾中去認識它特殊的本質。
仲景對變化多端的傷寒病理過程,也是以六經來區(qū)分為六個病理階段的。并且以陰陽消長變化來表明六個病理階段之間的聯系和變化及其整體性質。例如:傷寒病理過程以“發(fā)熱”(功能亢進、代謝增高)為陽性病過程,以“惡寒”(功能衰退、代謝減低)為陰性病過程。陽性病理過程中表病為太陽,里病為陽明,氣機病為少陽;陰病過程中表病為少陰,里病為太陰,氣機病為厥陰。太陽與少陰是表病位因器官功能盛衰而分化的兩個階段,陽明與太陰是里病位因器官功能盛衰而分化的兩個階段;少陽與厥陰是氣機病位因功能盛衰而分化的兩個階段。
六經病理階段,以病性、病位相區(qū)分又相互聯系為一個整體。陰病與陽病之間依陰陽消長而相互轉化,陽病傷陰則邪盛而由表傳里,陰病傷陽則正虛而表里合并,仲景以三陰三陽分傷寒病理過程為六經階段,是以六經來表明傷寒病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認識方法。它與陰陽離合論的六經、及臟腑、經絡、氣運、熱病等等之六經是不同質的東西,絕不能相互取代。傷寒六經的少陰,只是傷寒病位的表病陰性階段。
陰陽離合論的少陰為腎。腎氣充足則肝脾能盡其開,闔的功能,所以少陰有樞有功用。是以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開闔樞是脾肝腎三陰經離的作用,開闔樞相輔相成,協(xié)調統(tǒng)一是脾肝腎三陰合的作用。傷寒病的少陰既不是指腎的功用,如何可以用少陰為樞來解釋呢?柯琴則以“少陰病則樞機不利,故欲寐也”來解傷寒少陰病但欲寐之證。這既不能說明少陰病理,也不符陰陽離合論少陰為樞的機制?!端貑枴てげ空摗氛f“陽主外,陰主內”是說絡屬陽主外,經屬陰主內。這同樣不能例解傷寒少陰病為里病。傷寒病理過程的表、里病位,必須從傷寒病理中去認識。離開傷寒六經病理去認識傷寒六經是不可能的。
傷寒少陰病位和病性,也必須從少陰病理過程本身中去了解。仲景對少陰病理界說,如提綱所說:“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仲景對傷寒病性的辨證指標說:“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彼陨訇幉∪旨锤爬o熱惡寒。無熱惡寒即體溫不足而身寒。脈微細是血循環(huán)量的減少和血壓降低而血管收縮脈體細弱的表現。這種脈象常于末稍循環(huán)衰竭或心力衰竭的情況下出現。脈微細的病機是氣虛血少,亦即心臟功能衰弱和體液不足,在脈微細體溫不足而身寒的狀況中出現但欲寐之證,無疑是腦部缺血而致神志不清。
仲景所說的這個少陰病的病理表現,是在傷寒這個外界生物病原體的作用下,因循環(huán)功能衰弱和體液缺乏,對體表組織供血不足,因而不能維持體表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體表不能以發(fā)熱排汗的抗御形式來祛邪出表,反而表現了神志不清,體溫低落,身體疼 痛,脈弱肢厥。身體四肢為表,脈微惡寒為陰性病征,所以傷寒少陰病是傷寒過程中表病位的陰性病理階段。
少陰病的病理趨勢是陽虛表寒。由于體表功能衰弱不能抗邪出表,也就是不能以高亢的功能活動用增強代謝來排除病理物質,而精氣反為邪所奪。正邪之間的斗爭,正氣處于劣勢。祖國醫(yī)學以機能衰退為陽虛,以代謝減低為寒,病理反應在體表,所以少陰病勢為陽虛表寒。在治療上,因其病理趨勢而鼓舞循環(huán)功能,增進體表組織的血循環(huán)量,以提高體表的抗病能力。從根本上轉化正邪的矛盾關系,即是使正氣轉化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即所謂助陽溫經法。
《傷寒論·少陰篇》的內容,以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的辯證觀點來看,有五種內容:一是少陰病理過程,二是少陰與太陰合并過程,三是少陰病中的繼發(fā)性雜病,四是別派醫(yī)家的言論,五是他經文字誤入少陰篇。在本篇中皆予指出并依六經界說訂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