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2 07:27:28)
轉(zhuǎn)載▼作者:丁丁哥 2014/11/22
雖說《周易》里存有一定的卜卦內(nèi)容,但《周易》絕不是卜卦書,從根本上講,《周易》是周文王部族聯(lián)盟的總聯(lián)絡(luò)圖和總使用說明書,《周易》的六十四個卦爻就是六十四個參加部族聯(lián)盟的部族名,《周易》的卦象、卦辭等主要是各個部族的使用備忘錄,其包括住址、方位、聯(lián)絡(luò)、實力、義務(wù)、責(zé)任、權(quán)力、在聯(lián)盟中的定位、使用特點甚至值班日期等等。
《周易》的道理跟《連山易》其實是一樣的,在人類需要以部族聯(lián)盟才能贏得生存時,先夏的盤古用《連山易》實現(xiàn)了各個山頭聯(lián)合,并以超大的部族聯(lián)盟戰(zhàn)勝了所有的單個部族和小型部族聯(lián)盟,所以《系辭》說:“易者,象也”,以“象”喻部族聯(lián)盟之“大”,而部族聯(lián)盟其實就是國家形態(tài)的雛形,國家形態(tài)就是文明,所以,是盤古的《連山易》帶領(lǐng)人類走進(jìn)了文明,現(xiàn)在全世界的主要國家基本都是某種聯(lián)盟,周文王效仿盤古,其用《周易》實現(xiàn)了周滅商的大業(yè)。
《周易》以“乾”為天位,這是因為“周”就是“乾”,“周”大致上就在陜西的“周原”附近,具體說就是在寶雞市的“岐山縣、扶風(fēng)縣、乾縣”這個三縣相鄰之地,而《周易》部族聯(lián)盟六十四個部族的痕跡,應(yīng)該也就在這附近。
由于中國漢字幾千年沒有中斷,加上原始地名多數(shù)其實都是部族名,《周易》的六十四個部族名的痕跡并不難辨認(rèn),因為在有了文字之后,一般部族在定居狀態(tài)繁衍分支,往往會圍繞部族名相關(guān)用字,形成某種程度的相近地名相近聚集,甚至直接標(biāo)明“X家莊”、“X家村”等等,所以,只要有正確的理解、思路和方法,利用地名起名后改動機(jī)會有限殘留下的上古信息,就有可能用衛(wèi)星地圖讓《周易》的六十四卦大致就位。
以下按順序逐一記錄對六十四卦的觀察所得和就位分析:
————————————————————————————————————
01乾(天)————
————————————————————————————————————
【1乾】——在寶雞市周朝核心地域的“岐山縣、扶風(fēng)縣、乾縣”附近,從地名字眼所含信息分析,其中“岐山”的“岐”是“支的山”,“支”是盤古與嫡妻常羲所生的十二個女兒及后裔的專用字;其中“扶風(fēng)”的“風(fēng)”應(yīng)該是盤古母親華胥氏的“風(fēng)部族”;其中“乾縣”的“乾”應(yīng)該就是“周部族”本身,“乾”不是隨意立的名字,因為《連山易》之時就已經(jīng)有“乾卦”,客家人的客家話就表達(dá)“周”是源于“支”與“風(fēng)”(“風(fēng)部族”就是“干”)的相配,因為“支”是商系語言,應(yīng)該是比較接近現(xiàn)在的“閩南話”,而其因為有“風(fēng)”,又比較接近現(xiàn)在的普通話,所以“周”的語言是普通話為主,但又含有非普通話,客家人自稱為“亻厓”,其是周文王第十個兒子“厓季載”的后代。
【11泰】——“泰”是常用字,較難辨認(rèn)其衛(wèi)星地圖地名痕跡是否古老,暫略。
【34大壯】——“壯”沒有搜索到相關(guān)的原始地名,其很可能是“莊”,因為“莊”字的古體就是“壯”加了“艸”,而“艸”原本是“艸cao3”(舉起雙手的象形),“莊”字原來是“壯”被貶為奴隸部族而舉起雙手“艸”,不過,由于“莊”也是極常用的地名用字,即使陜西是有很多直接叫“大莊”的地名,但由于搜索顯示項太多很難做具體辨認(rèn),說不定現(xiàn)在“壯族”的族源就于此有關(guān)。
【26大畜】——“畜”這個字可能要用“玄”字來搜索,因為“畜”就是“玄”的“田”,這在西安市有“玄風(fēng)橋”,可惜周圍太市中心化了,其它相關(guān)痕跡很難分辨,從“玄”是“黑色”來看,其有可能是后來“秦”的族源,秦始皇的黑龍旗好像叫“玄水旗”,秦朝皇宮的外衛(wèi)隊叫“玄衣衛(wèi)”(內(nèi)衛(wèi)隊叫錦衣衛(wèi)),“玄姓”的起源有兩說:一說是“玄”姓為黃帝之子“玄囂”的后代,二傳為黃帝時臣子“玄壽”的后代,另外,日本好像有“玄田”這個姓氏,“玄田”二字組合就是“畜”字,朝鮮的“玄姓”以古“延州(平安北道)”為籍貫地,“延”字在陜西就是“延安”,中國朝鮮族的“延邊”可能也是源于“延安+定邊”。
【14大有】——西安市蓮湖區(qū)的“大有巷”應(yīng)該就是相關(guān)痕跡,據(jù)網(wǎng)上資料介紹,時至1985年,四川省廣安市還曾鬧過立“大有國”的事件,這也許就有古之“大有”的余影,因為其廣安區(qū)就有“大有鄉(xiāng)”,成都市區(qū)等地也有“大有巷”,連廣州也有叫“大有”的地名,在市中心的人民公園正門前不遠(yuǎn)處,叫“大有倉”,連著廣州市區(qū)最古老的中軸線,與古代皇宮廣場應(yīng)該是較近的相配關(guān)系。
【5需】——“需卦”采用“而”字搜索,在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有“溝而上村”,從衛(wèi)星地圖上看,那里非常偏僻,應(yīng)該是原始地名。
【43夬guai4】——在陜西寶雞市發(fā)現(xiàn)了很多“缺”,比如:“缺咀、缺灣、缺溝、上缺溝、缺灣里、張家缺、缺邊兒”,這些“缺”原本應(yīng)該就是“夬”,只有四川成都市大邑縣還有兩處“夬”,一處是“夬石村”,一處是“夬石堂”,大邑縣應(yīng)該是與先夏常羲后裔相關(guān)的地名,因為常羲是盤古的嫡妻,嫡妻為大,常羲是“商”的女性祖先,“商族人”喜歡用“邑”做地名,比如陜西的“朝邑”。
【9小畜】——參考“大畜卦”。
————————————————————————————————————
02坤(地)————
————————————————————————————————————
【12否】——“否卦”應(yīng)該是跟“不”字相關(guān),“不”字出“口”就是“否”,陜西延安市寶塔區(qū)有這樣一些地名:“平不塔村、馬不塔村、獨不著村、社不溝、平不塌、柳樹不泄”,另外,榆林市神木縣也有這樣一些地名:“呂家圪不、姬家圪不、三不拉溝、岔不拉溝、三不拉溝、烏蘭不拉溝、三不拉溝掌地”,這些地名即非常特別,又非常一致,應(yīng)該不會出錯,在寶雞市麟游縣有一個“五不溝”也很值得玩味,“不”等于“否”是有實例的,《竹書紀(jì)年》的盜墓人的名字,寫出來是“不準(zhǔn)”,讀出來是“fou3 biao1”,“不”姓就是讀為“否 fou3”,盜墓發(fā)生在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盜墓地點在河南省汲縣。
【2坤】——“坤卦”用“申”字來搜索,其大概在長安區(qū)的“申店鄉(xiāng)”一帶,另外陜西眉縣平陽還有過“申國”,但這個“申”是否在周文王之前需要考證,“申部族”非常古老,其是先夏出“神”的部族,上海也稱為“申城”。
【16豫】——“豫”字其實不用搜索,因為“周”的地界西南就連著“豫”,不過現(xiàn)在看來,很可能河南省不是因為有“象”而“豫”,而是因“豫部族”去了河南而“豫”,“豫部族”的原位也許是在陜西渭南市大荔縣的“豫安村”,因為據(jù)介紹“予”字起源于夏朝第七代君主,其名字為“杼”或“季杼”,而“豫安村”的隔壁就是“大預(yù)安村”以及“中預(yù)安、東預(yù)安、北預(yù)鄉(xiāng)”等,較遠(yuǎn)的寶雞市還有“予村”,好像“予”字是在陜西省開始分出枝杈。
【23剝】——“剝”字在陜西省有三個原始地名,安康市有兩個叫“剝鹿溝村”,漢中市有一個叫“剝??印?,不過很難判定是否與部族名相關(guān),“剝卦”的原字可能是“錄”,帶“錄”字的地名西安市有“天錄村”,在渭南市有“錄峰村”,在咸陽市有“薛錄鎮(zhèn)、錄長村、錄長一隊”,“錄”是一個古姓,現(xiàn)在湖北黃石市陽新縣還有“向錄村、向錄張、向錄馮、向錄鄭、向錄壩”等地名。
【35晉】——“晉”字是山西的簡稱,是黃帝追擊蚩尤時,從山東帶到山西的字眼,在商、周時可能是指山西“晉城”一帶,作為部族名來說,因為搜索顯示項太多難以辨認(rèn),暫時還不清楚是源于哪一族系。
【8比】——“比”的字根是“匕”,這是先夏常羲系最早的部族名用字之一,后來“商”在山東(或河南)曾立都為“庇”,“庇”字就是“比人”的房子,而且在山東話里被貶化為“逼”,漢字“妣”也是女性祖先,對得上的地名在商洛市商州區(qū)有一個“匕嶺上”,其最近鄰的一個地名叫“商家溝”,另外,陜西咸陽市西北郊的“咸陽原”在商周時代也叫“畢原、畢陌”,周武王伐紂前“上祭于畢”,這也是“比”。
【45萃】——因為“萃”字的“艸”是后加上的,作為部落名的正字是“卒”,“卒”的搜索顯示在寶雞市渭濱區(qū)的“卒落村、卒落河、卒落嶺”,“落”字的“艸”也是后加上的,其原字應(yīng)該是“洛”,這也是與商、周歷史相關(guān)的字。
【20觀】——“觀卦”可能跟寶雞市鳳縣、扶風(fēng)縣的這些地名有關(guān):“觀溝、洛陵觀、背陽觀、觀灣里、觀明村、觀溝腦、老觀窩村、松林觀”,也許“觀”是與道教有關(guān)的部族,不過,這些“觀”與道教的“觀”有所區(qū)別,這些“觀”字在地名中多是排在詞前,而道教道觀的“觀”字往往落在詞尾,延安市宜川縣、黃陵縣的“觀亭村、觀家洼”,以及咸陽市武功縣、旬邑縣的“觀何村、北觀臺、觀獨村”也是這樣,那里甚至還有“觀王村”。
————————————————————————————————————
03震(雷)————
————————————————————————————————————
【25無妄】——突然想到“妄”其實就是“望”,而且就是“望族”,陜西除西安之外,咸陽市有最多搜索顯示項,比如:“望涇堡村、望涇村、望人腰村”等,榆林市次之,比如“望湖、望霞路、望夏村”等,漢中市第三,但原始地名最多,比如“望江山、望仙橋、望河坪、長望溝、望相臺、三望崖”等,唯在四川甘孜石渠縣有“妄榜(山)、妄榜娘”這兩個帶原字的地名,由于其極近處還有一個漢字地名叫“臥龍”,所以,看起來這兩個地名似乎有點像部族名。
【24復(fù)】——“復(fù)卦”早期的位置大概是在安康市的“復(fù)家溝、復(fù)順灣”,后期的位置應(yīng)該是在河南省洛陽市的“觀復(fù)堂、三復(fù)街、復(fù)民橋”一帶。
【51震】——暫無思路。
【27頤】——“頤”其實就是“姬”,從“姬”的分布來看,其主要是在陜西榆林市一帶,搜索達(dá)到90多個顯示項,部分摘錄如下:“姬興莊、姬家岔鄉(xiāng)、姬家峁村、姬圈、姬坬、姬渠、姬灘、姬溝、姬家溝、姬家峁、姬新莊、姬家坬、姬家山、姬家畔、姬伙場、前姬家、姬塄峁、姬橋村、姬陽畔、姬家峁、姬家坬、姬姬圈、姬伙場、姬塬鎮(zhèn)、后姬家......”,不知道為什么卦爻名要寫成“頤”。
【21噬shi4嗑ke1】——“噬”也許有“竹崇拜的巫”的意思,單純的帶“巫”的原始地名在陜西漢中市有“巫家壩、巫家壩、巫家塆”,另外在榆林市還有“巫家溝”,其它暫無思路。
【3屯】——陜西延安市突出的擁有最多“屯”的地名,其搜索而得的顯示項極多,簡列部分如下:“屯石、后屯、三道屯、后屯東山、前屯、屯里、岳屯、白屯、劉屯、金屯、屯地、下屯、桃屯村、周屯溝、胡屯村、屯家坡、汪屯溝、三郎屯、常屯村、后謝屯、金屯梁、金屯村、花源屯、岳屯溝、安屯村、元屯溝、貫屯村、貫屯鄉(xiāng)、大寨屯、屯里村、縣屯村、岳屯溝、屯里村、屯兒村、梁家屯村、小元屯溝、下屯中橋......”,“屯卦”源于箕子在陜西合陽縣所建的“難國”,所以其是四個難卦之一,“難卦”的“難”是國名,不是“困難、艱難”的意思。
【17隨】——由于陜西是隋朝的族源地,“隨”應(yīng)該也是“隋”以及“睢sui1”,“隋”在陜西有太多的顯示,這不需贅言,而“睢”主要分布在西安市臨潼區(qū),具體有:“睢家堡、西睢咀、睢家溝、睢石村”等等,“睢”是現(xiàn)在“水族”的關(guān)鍵字,“水族”的“水書”叫“泐睢”。
【42益】——“益”在漢中市勉縣有“固益溝村、顧益溝”,在寶雞市有:“益門、益門堡村、益家莊村、益家莊、益坪村、益鋒村、益平村、長益廟、益致村、益合村”,另外,在延安市還有:“小益溝、虎益溝、西百益、益枝村、南抉益、百益街村、益水河村、小益溝窯科、賀益、磊益溝、百益鄉(xiāng)、百益村”,所以,“益卦”相關(guān)的部族可能在這一帶,而稍后在與陜西相鄰的四川還有“益州”,現(xiàn)代商品的“大益茶”應(yīng)該與“益部族”會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
04艮(山)————
————————————————————————————————————
【33遁】——“遁”有可能是“巡”,“巡”關(guān)鍵線索在陜西商洛市的“巡庵”,“庵”是商族人的廟,“巡”字集聚存在的地名在渭南市有“巡橋、北巡、巡底寨、巡馬道”等,如果真是“巡”字,其原字就是“巛”,通古“川”字,“巛”最早應(yīng)該也是部族名,“有巢氏”的“巢”就是由“巛+田”=“甾”,“甾+木”=“巢”,“川”字在陜西的搜索顯示量無限多。
【15謙】——在陜西寶雞市渭濱區(qū)有“謙拉下、謙家莊”,在山西晉中市烏金山鎮(zhèn)有“鳴謙村、鳴謙鎮(zhèn)”等,烏金山鎮(zhèn)也許就是“武進(jìn)山”。
【62小過】——“過卦”在陜西的分布似乎比較散,比如榆林市有“社過、過峁、蟒過渠村、王家過洞村、封家過洞村 ”,延安市有“過村(洛川縣)、過村(黃陵縣)、過家樓、東過村、西過村、過家現(xiàn)村”,如果擴(kuò)大到全國搜索,云南倒有直接的“小過”:“小過窯(墨江縣)、小過達(dá)(景谷縣)、小過埋(思茅區(qū))”。
【52艮gen1】——“艮”字可能像內(nèi)蒙古“艮河”變?yōu)椤案印币粯?,后來都變成了“根”字,用“根”字搜索,漢中市有很多顯示:“根灣、根溝、打根壩、鋤根坡、打根壩、根場坪、五根樹、根家灣、三根樹、九根樹、根坡里、觀山根下、大坡根下、根竹河壩、五根樹村、三根樹灣、褲根坡梁、巖根底下、三根樹埡豁”。
【56旅】——“旅”的原始字義是500人的軍隊,所以也是關(guān)于上古部族的字眼,如果你的軍隊達(dá)到500人的規(guī)模,就可以說我也是跟“旅部族”一樣的一個“旅”,“旅”成了部族規(guī)模的一種樣板,只是現(xiàn)在還未能把握該部族的具體情況。
【39蹇jian3】——“蹇卦”在陜西的漢中市有“蹇家山村、蹇家梁、蹇家坪、蹇家山、蹇家塆、蹇家溝、蹇家壩、蹇家院、蹇家槽、蹇家河、蹇陽山、蹇家塆、蹇家壩村、蹇家陽坡、蹇家埡豁、蹇家河壩、蹇家壩村”,這個字比較特別,所以非常說明問題,“蹇部族”源于箕子在陜西合陽縣所建的“難國”,是四個參加周文王一方的“難部族”,所以其是四個難卦之一。
【31咸】——由于陜西有咸陽市,所以“咸”的搜索顯示量必然很大,但是,因為除了西安和咸陽之外,在渭南市還有“咸合東村”這樣的原始地名,而且在漢中市還有“咸河、咸河村、咸麻灣”,在安康市還有“咸家坡、咸家灣”等地名,所以,“咸”應(yīng)該還是部族名。
【53漸】——“漸卦”可以考慮用“斬”字來搜索,結(jié)果在商洛市找到“斬嶺、斬臺山、斬子坪”等原始地名,在安康市有“斬家溝”,在寶雞市兩個“斬官穴”,在咸陽市有“龍斬溝”,但總的感覺“斬”的分布非常散,可能很早就不能聚團(tuán)了。
————————————————————————————————————
05離(火)————
————————————————————————————————————
【13同人】——“同人”是與“周人”非常親近的部族,連“同”與“周”這兩個字形都非常相近,“同人”其實就是“侗”,“侗”自稱為“乞”和“干”,跟“周”自稱的“乾”與“干”也非常相像,所以,這一卦是不用搜索也非常清楚的,“同”在山陜的最大地名是“大同”,“離卦”好像是專門指向山西省北部。
【36明夷】——“明夷卦”估計是現(xiàn)在的“彝族”的某個分支,“彝族”過去的族稱就是“夷”,這一卦應(yīng)該也是不用搜索,陜西相鄰的湖北宜昌市現(xiàn)在就有“夷陵區(qū)”和“夷興大道”等。
【55豐】——“豐”在陜西是“豐京”,這是“豐部族”的“京”,“豐鎬”之
京都非常著名,搜索顯示量必然巨豐,所以不需太多分析,僅抄渭南市少量相關(guān)地名以作參考:“太豐村、安豐村、豐家村、西太豐、豐良村、峪豐村、豐蔭村、紅豐村、東太豐、秋豐村”,“豐”還有一處地名在烏蘭察布市到大同市之間,叫“豐鎮(zhèn)市”。
【22賁ben1】——“賁”的地名在陜西基本沒有顯示,但在近鄰的山西和內(nèi)蒙古有集聚性的存在,在張家口市有“賁賁淖村、賁賁淖、賁汗廟、賁扣營、大賁紅村、小賁紅村”,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有“賁紅、賁紅鄉(xiāng)、賁紅村、賁紅站、賁紅村、賁紅鎮(zhèn)、賁宏村、小賁紅村”,這里的歷史在商、周的時代跟陜西應(yīng)該是一體的。
【30離】——“離卦”在陜西搜索也沒有收獲,但在山西呂梁市有“離石區(qū)”,看來安徽符離集、廣西桂林市的漓江,可能都是有“離部族”的身影,而且由于“離”與“麗”相關(guān),古人語:“離,麗也”,浙江麗水、云南麗江也是與“離部族”的存在和歷史相關(guān),浙江紹興市就有“漓渚鎮(zhèn)”,另外,周、秦有驪、麗、酈的山、宮等。
【63既濟(jì)】——如果“離卦”多在山西,那與“濟(jì)”相關(guān)的卦爻,應(yīng)該就是在指向山西“永濟(jì)市”,按推理,山西的“濟(jì)”應(yīng)該也是跟隨黃帝從山東追殺蚩尤而來,所以這應(yīng)該也是部族名,但具體族源現(xiàn)在還不詳,“既濟(jì)”也許就是“到了山西的濟(jì)”。
【49革】——“革”是極其古老的部族名用字,包括“靺鞨”和“韃靼(讀為‘大大’)”等都離不開“革”,甚至連繁體的“漢”字的字形里都有“革”,這就是“漢”,另外,“堇”字也是“革”,“革”遠(yuǎn)在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新安革溝”和遼寧大連市的“革鎮(zhèn)堡”,這是在《連山易》就有的卦爻,其到了1000多年后還繼續(xù)存在,非常了不起,而且直至現(xiàn)在仍有“革家人”。
【37家人】——不知道會不會是“革家人”,“革家人”可能是“革”的分支。
————————————————————————————————————
06坎(水)————
————————————————————————————————————
【6訟】——可能因為“公”的“言”為“訟”,所以“訟”可以用“公”字搜索,在渭南市有這樣的一些地名“公莊村、門公村、楊公村、晉公村、社公山、拜公松”;在咸陽市有“彭公鄉(xiāng)、公劉街、曹公村、都盛劉公、炳公、郭公寺村、晉公廟”;在漢中市有“端公壩、原公鎮(zhèn)、石公山、文成公、石公壩、端公梁”等等,也許這些“公”是由道家或者“公爵”之類的封號,衍生為部族名。
【7師】——“師”也是部族名,只看西安市一個地點,就有“師坪、師家村、師家灣、師家村、師家堯、師安村、師家庵村、師村一村、師村二村、師嶺、師家庵”,從榆林市看有“師建莊村、師家園則、師家川村、師家畔村、師山、師則灘、師莊村、師則溝、師莊村、師家墕村、師則坬村、師家坪村、師家莊村、師家坪村、師則莊村、師家圪坨、師家溝村、師家灣村、師家墕村”等等,“師家”理所當(dāng)然就是“師部族”,“師部族”在東周時成為周朝的內(nèi)衛(wèi)隊。
【40解】——陜西榆林市神木縣有:“解家寨村、解家堡村、解家堡鄉(xiāng)、解家溝鎮(zhèn)、解家溝、解莊、解峁、解灣、解洼、解新莊、解家灘、解山村、解尖尖、解前梁、解家村、解家村、解家臺、解崾崄、解家砭、解家溝村”,“解”應(yīng)該是黃帝在山西解州解決蚩尤后形成的,也許是黃帝在解州號令天下時,是解州的衛(wèi)戍部族,后來可能是被調(diào)往陜西成為“石峁城”的主人。
【4蒙】——帶“蒙”字的地名在咸陽市有:“蒙家?guī)X鄉(xiāng)、蒙溝、蒙家、蒙家咀、蒙家村、下蒙家、蒙家坡、蒙家灣、上蒙家、蒙興村、蒙家堯、上蒙村、蒙家山、蒙家溝村”;在渭南市有:“蒙家、培蒙、東伏蒙、扶蒙坡、蒙家村、西伏蒙、東蒙村、扶蒙村、蒙新莊地、蒙家坡村、北伏蒙村、南伏蒙村”,其中的“扶蒙、伏蒙”的組詞很像先夏的“扶胥、伏羲”,“箕子碑”的“正蒙難”可能就是以“蒙部族、難部族”為“正”,而這些“蒙”可能就是日后的“蒙古”。
【64未濟(jì)】——參考“既濟(jì)”,這兩個部族一個是“既”,一個是“未”,應(yīng)該是相關(guān)的。
【29坎】——在漢中市搜索發(fā)現(xiàn),帶“坎”字的地名有超多的653項顯示,“坎卦”絕對非此地莫屬,而因為數(shù)量太多只能隨便抄一小部分在此展示:“院子坎、呂家坎、大棱坎、牟家坎、楊家河坎、大河坎鎮(zhèn)、黃家坎、塘坎、坎上、周家坎、孫家坎、李家坎、唐家坎、曹家坎、胡家坎、謝家坎、徐家坎、坎地里、姚家坎、胡家坎、羅家坎、沙溝坎、邱家坎、徐家坎、蔣家坎、付家坎、孟家坎、王家溝、彭家河坎、劉家堰坎、柿子樹坎、彭家河坎、柏樹坎上、黃泥坎上、東皇溝鄉(xiāng)堰坎、孫家溝坎、小河坎上、林樹坎上、灣井坎上、竹林坎上......”,“坎”也是源于“箕子”所建“難國”的部族,所以是四個難卦之一。
【47困】——“困”實際上是“木部族”的“囗wei2”,這是“木部族的城”的意思,“木部族”非常古老,因為盤古時代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就有“木”,而且盤古自身就是“木”和“木星”,經(jīng)搜索發(fā)現(xiàn),陜西安康市就有“困龍山、困梁子”,“困”是“箕子”在陜西合陽所建的“難國”的下屬部族之一,只不過因為跟隨了周文王一方才進(jìn)了《周易》,這是《周易》中四個“難卦”之一,“困難”一詞就反映了“困”與“難”在歷史上的相關(guān),據(jù)百度詞條介紹,木姓分布的范圍包括山西太原、陜西韓城、云南瀘水、河口、邱北等地,這與本文的觀察是一致的,現(xiàn)在“木部族”仍然顯眼的是“木姓”的“納西族”。
【59渙】——“渙”字竟然是“換”,在陜西東南部的安康市有“換香溝、換香埡、紙換溝”等,再往東南到湖北境內(nèi)的十堰市有“換香扒、換香扒溝、換香寨、換香寨村”等,在襄樊市有“換金溝、馬換溝、姜換溝、換香爐、鹽換溝”等,在宜昌市夷陵區(qū)有“換金包”等。
————————————————————————————————————
07兌(澤)————
————————————————————————————————————
【10履】——“履卦”可能跟“復(fù)”是有關(guān)的,“履”的字義演化可能是從“復(fù)部族”穿鞋開始的,“履”就是“穿鞋”,描寫盤古的母親華胥氏懷上盤古,就是“在雷澤履雷神大腳印”,“履部族”的地界是在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的“臨履橋、臨履街”,“臨履”不是“臨近履”,不是“臨近鞋子”,而是“臨部族”和“履部族”,“臨”和“履”不僅是住在一起,而且兩個卦爻是排列在一起,“履卦”之后緊接著就是“臨卦”,這才使我們有可能認(rèn)識“臨”和“履”。
【19臨】——參考以上的“履卦”,陜西臨潼還有“臨江”,而東北也有“臨江”,解放戰(zhàn)爭有“四保臨江”的著名戰(zhàn)役。
【54歸妹】——“歸”是一個極為古老的部族,其遠(yuǎn)點在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滿歸鎮(zhèn)”,后來稍近一點在遼寧營口市的“歸州鎮(zhèn)、歸南村、歸北村、歸茗寺”,在陜西咸陽市有“歸家莊、歸門口、歸鄉(xiāng)村”,在陜西以南還有“秭歸”,全部都是跟部族名有關(guān)的地名,在廣東花都市,那里將回家就說成“返歸”。
【41損】——“損卦”應(yīng)該用“員”搜索,其主要的集中分布是在陜西渭南市,包括:“員陳口、員陳峪、員曲村、員曲鄉(xiāng)、員張村”等,漢字“圓”就是支持存在“員部族”的證據(jù),因為“圓”的字形是“員的囗”,字義是“員的城”,這順便為廣州市區(qū)的“員村”也找到了源,一直不知道廣州市區(qū)北部的“廣園路”是“原、源、園”中的哪個字,現(xiàn)在看應(yīng)該是“廣圓路”或“廣員路”才對,另外,“損”可能跟“塤”有關(guān),“塤”公認(rèn)是漢族的樂器。
【38睽kui2】——“睽卦”的原字可能是“兆”,這在延安市有“京兆鄉(xiāng)、京兆村”等,在西安市有“兆上、里兆渠村、大兆村、小兆村、三兆村、中兆村、兆寨村、兆倫村、大兆鄉(xiāng)、韋兆一村、韋兆二村、韋兆三村、韋兆四村、南江兆村、西兆余村、東兆余村、兆元坡村、北兆元坡、中江兆村、北江兆村、小兆寨村”等。
【60節(jié)】——“節(jié)”后來有“節(jié)姓”,其源于“風(fēng)姓”,“風(fēng)姓”應(yīng)該就是“風(fēng)部族”的姓,是伏羲氏(盤古)之后的“尊節(jié)氏”,“節(jié)卦”的相關(guān)信息不是很多,在陜西商洛市找到“中節(jié)溝(商南縣)、中節(jié)村(山陽縣)、中節(jié)溝村(山陽縣)、半節(jié)溝(柞水縣)”,在寶雞市還找到“中節(jié)、節(jié)蓋”,不知這個“蓋”字是念gai4還是念ge3,如果念ge3就是姓氏。
【58兌】——在陜西商洛市找到“兌山、兌山村”,在延安市找到“下合兌、合兌村”,在咸陽市找到“兌坡塬村”,西周時“兌部族”是周朝王廷的內(nèi)衛(wèi)隊,到東周時被撤換,改由“師部族”擔(dān)任,由于東周的都城是在河南的洛陽市,所以洛陽市也有“水兌河、水兌村”的地名。
【61中孚】——“孚卦”要用“浮”字搜索,在西安市有:“浮沱、浮汑村、沙浮沱、沙浮沱村、巖浮、梁浮、浮沱劉”,在渭南市有“浮洋村”,另外,在山西臨汾市還有“浮山縣”,山西還有多處“浮山”。
————————————————————————————————————
08巽(風(fēng))————
————————————————————————————————————
【44姤】——可能為圖用字方便,“姤”現(xiàn)在都改成了“后”,用“后”字搜索的顯示量非常大,連西安市都只能做部分的記錄:“后東明村、后村、后王、后毛、后溝、后圍寨村、后就峪村、后溝窯村、后溝窖村、后李坪村、后黃池村、后所寨村、后坪、后寨、后河、后灣、后庵、安后堡、張后墳、后林村、后寨村、塬后村、后嶺村、楊后灣、黨后溝、廟后街、后溝口、后付村、后馮路、后安溝、李后鄉(xiāng)、后溝村......”。
【46升】——陜西商洛市有“紅升村、升坪村、八升溝”;然后可能向南,四川遂寧市有“ 官升鎮(zhèn)、聯(lián)升村、官升村、升家壩、保升村、保升街、保升鄉(xiāng)、文升鄉(xiāng)”;綿陽市有“升子溝村”等等。
【32恒】——陜西帶“恒”字的原始地名有:安康市的“恒家爬、恒葉路、恒余鋪、恒口鎮(zhèn)”;渭南市的“恒寨村、西恒寨、恒行德”;漢中市的“恒家山”,這些基本就能支持“恒部族”的存在。
【18蠱gu3】——暫無思路。
【50鼎】——西安市閻良區(qū)荊山南邊山下平原地區(qū)古稱“鼎州”,而且現(xiàn)在附近的渭南市富平縣還有“鼎州大道”,按傳說其源于黃帝在此鑄鼎,這在時間上是夠早的,但這個傳說不太可能,因為黃帝時可能還沒有開始用青銅鑄鼎,而按卦爻就是部族的思考,這里應(yīng)該有叫“鼎”的部族,現(xiàn)在閩南人、潮汕人仍將炒菜鍋稱為“鼎”,“鼎部族”可能是屬于商系的部族。
【48井】——搜索顯示項太多,較難分辨,暫未理清思路。
【28大過】——參考“小過”,跟“小過”一樣,也是在云南才有直接的“大過”地名,比如普洱市有“大過口、大過脈、大過堯、大過嶺、大過達(dá)”等;而楚雄州等有幾處“大過口”。
【57巽xun2】——“巽”在《連山易》既已是卦爻之一,在陜西沒有搜索到相關(guān)項,山西太原古八景的“巽水煙波”,可能就是這一帶與“巽部族”相關(guān)的僅存遺留。
————————————————————————————————————
附:六十四卦 ————
————————————————————————————————————
乾(天)坤(地)震(雷) 艮(山)離(火) 坎(水)兌(澤) 巽(風(fēng))
乾(天)1乾 11泰34大壯 26大畜14大有5需43夬9小畜
坤(地)12否2坤16豫23剝35晉8比45萃20觀
震(雷)25無妄24復(fù)51震27頤21噬嗑3屯17隨42益
艮(山)33遁 15謙62小過52艮56旅 39蹇31咸53漸
離(火)13同人36明夷55豐22賁30離63既濟(jì) 49革37家人
坎(水)6訟7師40解4蒙64未濟(jì)29坎47困 59渙
兌(澤)10履19臨54歸妹41損38睽60節(jié)58兌61中孚
巽(風(fēng))44姤46升32恒18蠱50鼎 48井28大過57巽
————————————————————————————————————
補(bǔ)記一:2014/11/23
從《周易》與《連山易》許多卦爻的相同,可以看出上古歷史、文化、血緣等都是一個同源的整體和連續(xù)的過程,很多部族經(jīng)過上千年的時間,仍然是叫千年之前的名字,而且中間還經(jīng)過了非常長距離的遷徙,但還是在近距離的范圍內(nèi)相處,現(xiàn)在考古學(xué)和分子人類學(xué)只有點狀的、原地的視野,在很多方面的認(rèn)識上還差的很遠(yuǎn)。
丁丁哥·置頂·文章
《先夏100年文集》 《我們的中國道路》 《拆毀國家的年代》 《統(tǒng)一有什么好?》 《客觀民主真民主》 《實踐與真理標(biāo)準(zhǔn)》 《推倒尼式社會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