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高郵市天山鄉(xiāng)的神居山上,農(nóng)民們曾在開山采石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兩座古代墓葬??脊湃藛T經(jīng)過初步勘探發(fā)現(xiàn)這竟然是兩座漢墓,其中就一號墓葬的面積就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了整整18倍。除了規(guī)模浩大,更讓專家們激動的是,此墓基本保存完整。
搬遷復建的劉胥墓
經(jīng)過細致發(fā)掘,專家從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玉器、銅器、漆器、陶器等,隨葬品之豐富為漢代考古少見! 墓里還出土了完整的沐浴道具,這在古代墓葬里也是極其罕見的(實物大都都到南京博物院了)。我想,這會不會和揚州本地的“水文化”有關,因為揚州人自古愛泡澡、愛沐浴,這種民俗文化想必也是沿自古代。除此之外,這里出土了一些異常精美的燈具(大部分也在南京博物院)。
出土文物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漢廣陵王墓,是這個西漢第一代廣陵王劉胥的復原墓?,F(xiàn)在所在的蜀岡并不是墓地本來的挖掘地,而是將原墓整體搬遷過來保護的場所。真正的挖掘地在揚州高郵天山鎮(zhèn)神居山??梢哉f, 天山漢墓(即漢廣陵王墓)是中國第一座被整體搬遷復原的漢代諸侯王陵。
黃腸題湊
專家們在發(fā)掘考古中,驚喜的發(fā)現(xiàn)一、二號漢墓均采用漢代最高葬制——黃腸題湊、金縷玉衣。經(jīng)過考證,專家發(fā)現(xiàn)兩座墓的主人分別是廣陵王劉胥和他的王后。廣陵王劉胥是漢武帝的兒子,所以我們也不奇怪墓葬使用天子葬式黃腸題湊和金縷玉衣了。
黃腸題湊復原圖
黃腸題湊全部以金絲楠木為構件,全靠榫卯結構相連,剛出土時連世界上最薄的刀片都無法插入其中,可見其結構嚴謹。
金縷玉衣只剩下玉片了,金絲被盜墓賊給抽走了,看來漢代玉器之珍貴,是一般人不能擁有的,盜墓賊根本不敢盜走。
劉胥的寢陵屬帝王級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實際的黃腸題湊面積竟然半個足球場大,是全國罕見的大型漢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此也可以看出漢武帝時期強盛的國力和社會富裕程度。
黃腸題湊用的木頭都是很粗的柏木、楠木。眾所周知,柏木和楠木都是生長十分緩慢的樹木,水桶粗的木料怎么說也得有近百年,而這一整個黃腸題湊全部是用大型楠柏木組合成的!
楠木結構的“黃腸題湊”式木槨,規(guī)模宏大, 結構嚴謹,南北長16.65米,東西寬14.28米, 面積約237平方米,折合木材約545立方米, 在迄今我國發(fā)現(xiàn)的同類木槨中最為完整,極為珍貴。
所謂“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葬制,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歷史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著名權臣霍光的墓中。古人注解“黃腸題湊”是以皮后的柏木黃心累于棺外,稱之為“黃腸”,木頭皆向內,稱之為“題湊”。棺槨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墻,上面蓋上頂板,就像一間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雜木等。但經(jīng)天子特許,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黃腸題湊,如霍光死后,歷史記載漢宣帝“賜給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
據(jù)目前已發(fā)表的資料,已在北京大葆臺劉建墓、石家莊張耳墓、揚州劉胥墓等7座漢代王陵出土了“黃腸題湊”。主要出現(xiàn)在漢朝,東漢以后已經(jīng)很少采用這樣的喪葬方式。
論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實力,要不是廣陵王這種諸侯王級別的人用,我也是不會相信的。廣陵王墓中的“黃腸題湊”是就地取材,全部以金絲楠木為構件的,共有856塊,每塊題湊大小尺寸都不相同,四面企口高低錯落有序,全憑榫卯相連。
博物館介紹圖片
來到現(xiàn)場你更能感受到黃腸題湊的精美震撼。陳列在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劉胥的寢陵被稱為“一號漢墓”。漢墓的四周,有一圈坑道,走上坑道,居高俯視,整個“黃腸題湊”盡展眼前——這是一個呈方形、沒有“屋頂”、木頭結構的“大房子”?!胺孔印北豢v橫交錯地分割成無數(shù)個大大小小的“房間”?!胺孔印钡闹行氖莾葮。@里是供墓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分為“便房和棺室”。棺室內放有彩色套棺。1979年該墓出土時,墓主的尸骨已被盜墓者拖出了棺外,棺內只出土了零星的金縷玉衣碎片?!胺孔印敝?,環(huán)繞內槨最外面的一層叫外藏槨。
漢廣陵王墓是全國同類型墓葬中規(guī)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唯一遺憾的是,江蘇省政府將此墓搬到了揚州建成漢廣陵王墓博物館,經(jīng)過搬遷后漢墓文物價值大打折扣。后來,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時遺憾地說:“這兩座漢墓如果能保留在原地的話,完全可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
1、由于當?shù)亻_山鑿石,造成山石松動,不利墓葬的就地保護。1982年江蘇省政府決定將漢墓遷至揚州,用原墓構件、按原墓式樣重建。這應該是主要原因吧。
2、目前的天山漢墓博物館位于揚州市區(qū)東北郊瘦西湖風景區(qū)的蜀崗之上(此為廣陵王當年的故城,至今仍保留部分夯土城墻)為異地復原遷建。估計可能考慮到集聚旅游資源,便于打造旅游路線,有利于宣傳推廣。
3、交通方面原因。原先發(fā)現(xiàn)地點在距揚州45公里處的高郵市天山鄉(xiāng)神居山上,交通條件肯定不如揚州市郊區(qū)方便。
4、高郵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xiàn)有世界遺產(chǎn)1處、4A級景區(qū)2家、3A級景區(qū)5家,現(xiàn)存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盂城驛、龍虬莊遺址、高郵當鋪、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鎮(zhèn)國寺塔、平津堰。當時是不是考慮到本身高郵歷史文化遺產(chǎn)豐富,拿走劉胥漢墓算是支援揚州旅游發(fā)展了。
不過木已成舟,后悔也沒有辦法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