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的北方自古以來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天下,什么鮮卑、烏桓、契丹、室韋、蒙古、東胡、肅慎、挹婁、扶余、勿吉、靺鞨、女真,丁零、鐵勒、回紇等等。
匈奴在其中影響最大,其政權存在時間很長,從戰(zhàn)國一直到南北朝,與中華交往最多。其它北方民族史有一些最終歸入了中華民族史,比如契丹建立的遼,女真建立的金,黨項建立的夏,蒙古建立的元,滿人建立的清,而唯獨匈奴史無法歸入中華史,何也?文化使然。
中國與歐洲的民族國家史論不同,是文化國家史論,中華自古以華夏文化立國,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華夷之辨”,主要是用文化和是否遵循周禮來判定,而不是看血統(tǒng)?!半m地處偏隅,然尊華夏文明,亦謂之華夏;地處華夏之地,不服王道,也為蠻夷?!边@個就是中國古代天下的概念,不是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其實就是一個文化認同的概念。
古代的所謂“天下”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所說的“已知世界”,它包括華夏和四夷,也就是說,在四夷包圍下的當時的文明世界就是華夏,而華夏可以說就是現(xiàn)在中國的前身。
而且漢族本身也不完全是血統(tǒng)概念,從夏、商、周到秦漢,周圍有無數(shù)“夷狄”因服膺華夏文明而加入了漢族。比如在夏人看來,商人屬東夷,而在商人看來,周人屬西戎,都不是華夏正根。然而夏、商、周又被后人尊為“三代”,成了華夏文明一脈承襲的理想王朝。為什么?就因為“文化認同”。
“五胡亂華”時代,五胡最終因先后融入漢族而消失,所以五胡史也可歸入中華史。
契丹、女真、黨項、蒙古、滿族在他們的后期,治下的民眾多數(shù)為漢族,迫使他們不得不認同華夏文明,包括語言文字、官制考制等,比如稱皇帝而不稱大汗,實行科舉制、郡縣制等等。所以他們所建立的政權也被認為屬于中國,他們的歷史也歸于中華史。而匈奴自始至終未認同華夏文明,一直以草原游牧文化為正宗。所以他們的歷史也不能歸于中華史。他們最終遷徙到歐洲,成為匈奴先祖馬扎爾人的前身,所以寫匈奴史恐怕要從蒙古高原開始寫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