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義
1“道德是人們關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不公正、光榮與恥辱的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是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持的。”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吳祖謀主編《法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第二版)P31
1道德——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有時也指個人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境界、善惡評價,甚至用來泛指風尚習俗和道德教育活動。
教材關于道德的解釋沒有提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似有不妥。如關于“虐待動物”“污染環(huán)境”等行為的譴責。
教材P33解釋“社會公德”時則提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材P194:“科技道德是調節(jié)人們所從事的科技活動與自然界、科技工作者與社會以及科技工作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是在科學活動中從思想到行為應當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準則的總和”。
道德的三層含義(P1~2)
1.是由一定社會關系所決定的思想關系
社會關系:1、物質關系(主要是人們之間的生產關系),2、思想關系 (P1)
2.是人類精神的自律 自律、他律
3.是社會中各種道德現(xiàn)象的總和 道德的基本構成(三個成分)(P2)
(1)道德活動現(xiàn)象:道德行為、道德教育、道德評價、道德修養(yǎng)等
(2)道德意識現(xiàn)象:道德觀念、道德信念、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理論等
(3)道德規(guī)范:從道德角度提出的行為準則和評價人們行為的標準等。
二、道德的特點(P3~5)
1.是一個歷史范疇 隨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
2.對社會經濟具有能動作用
3.具有相對獨立性 相對獨立于經濟關系
(1)道德的變化同經濟關系的變化并不同步
經濟關系的實質就是勞動占有關系(勞動成果的分配關系)和勞動交往關系。財產關系是勞動占有關系的基本關系,物質利益交換關系(如商品經濟交易關系)是勞動交往關系在經濟領域的體現(xiàn)。——《經濟關系總論》(網文)
(2)道德相對獨立地直接與上層建筑的其它成分發(fā)生關系和作用
教材:“與上層建筑和其它成分發(fā)生關系”——不好理解
上層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它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上層建筑包括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
在階級社會中,政治上層建筑是指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政府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
思想上層建筑是指適應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等等。
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fā)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
(3)具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fā)展歷史(屬最重要的表現(xiàn)) 見下“道德觀的歷史沿革”
4.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
(1)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2)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道德 (主流道德?)
(3)經濟利益上對立的階級在道德上也是對立的
5.道德具有多層次性
道德體系:一般指道德規(guī)范體系。道德的規(guī)范現(xiàn)象是廣泛的、多種多樣的。根據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大致可分為原則、規(guī)范以及道德關系中某些特殊方面的要求。這些規(guī)范現(xiàn)象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具有內在有機聯(lián)系的道德規(guī)范系統(tǒng),叫做道德體系,共產主義道德的規(guī)范體系,是由一個基本原則(集體主義)、若干行為規(guī)范(如“五愛”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某些范疇(如義務、良心、榮譽、幸福)和兩個特殊方面的要求(職業(yè)道德和婚姻道德)以及公共生活規(guī)則構成的?!_國杰主編《倫理學名詞解釋》(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P17
在同一時代的道德體系中,存在社會道德、階級道德、行業(yè)道德等幾個方面。
(1)在階級社會中,任何一種形態(tài)的道德體系都存在著壓迫階級與被壓迫階級道德的斗爭。(階級道德)
(2)不同階級的道德間“存在著共同的東西”(社會公德?)
(3)社會各生產部門和不同的行業(yè)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fā),形成不同的道德(行業(yè)道德)
道德的多層次性的成因:
(1)由人們的社會關系、階級關系、思想關系的多層次性所決定
(2)由道德的理想性和現(xiàn)實性所決定——從道德的現(xiàn)實到道德的理想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一距離決定著道德具有多層次結構。
6.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1)從時間上看,道德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2)從空間上看,道德作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領域
(3)從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看,道德滲透在人們各種社會關系(如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工作關系、朋友關系、親屬關系等等)及人們的思想行為之中。
1道德與倫理 (第八章 科技道德 “科技進步帶來的倫理問題”)
倫理——人倫道理,即人與人之間關系中的道理秩序。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道德——調理人們之間、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
道德通常由行為來體現(xiàn),是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者的主動行為,而倫理是指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只有當個人的行為符合了倫理的規(guī)定時,其行為才是有道德的行為。倫理側重體現(xiàn)人際關系,道德側重反映人的行為規(guī)范。倫理要求道德并顯現(xiàn)為道德?!豆芾碚軐W新論》(P196~198))
1法律與道德
聯(lián)系:法律與統(tǒng)治階級道德之間,在根本的社會階級屬性方面的一致性,決定了二者之間必然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和互相滲透的。一方面,法律積極保護統(tǒng)治階級道德,在必要時把某些道德規(guī)范提升為法律規(guī)范加以推行。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道德又積極地替法律作辯護,影響社會輿論,要求人們遵守法律。其實,法律的每一項規(guī)定都滲透著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觀念。
區(qū)別:1.存在的時間性不同。法律只是階級社會中的現(xiàn)象,而道德則與人類社會共始終。2.調整的范圍不同。道德調整的范圍要廣泛得多。凡法律禁止的,必然同時是統(tǒng)治階級道德所譴責的,而道德所譴責的行為,卻不都是法律明文禁止的。3.實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道德的實施是依靠社會與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4.表現(xiàn)形式不同。法律一般以國家機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形式來表現(xiàn)。而道德則存在于人們的觀念和風俗習慣之中,一般沒有固定的形式。5.在一國之中,法律體系只有一個,即一元的。而道德體系則是多元的,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道德體系。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吳祖謀主編《法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第二版)P 31~32
法律與道德在作用方式上的區(qū)別
法律一般以國家機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形式來表現(xiàn),法的遵守和執(zhí)行是用國家強制力來保證的。道德則存在于人們的觀念和風俗習慣之中,一般沒有固定的形式(當然有時也可以整理成文,如“守則”、“公約”等)。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維持。
1法與道德的同異
1.同:二者都是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在階級社會中都有鮮明的階級性。
2.異:(1)法是階級社會中的現(xiàn)象,是一個歷史范疇;而道德是人類社會中始終存在的現(xiàn)象,屬社會范疇。(2)法屬于統(tǒng)治階級,任何國家都只有一種法律體系。而道德則不然。一個國家里,既有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又有被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因而一個國家的道德體系并不止一種。(3)法有固定的表現(xiàn)形式,如憲法、法律、法令、條例等,而道德往往沒有一定的表現(xiàn)形式,只是普遍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中,存在于社會輿論中。當然有時也可以整理成文,如“守則”、“公約”等。(4)法的遵守和執(zhí)行是用國家強制力來保證的,而道德則是依靠人們內心的信念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維持。(5)法的實行,總是維護現(xiàn)存的社會關系和秩序;而道德則有不同的情況: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是維持現(xiàn)存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力量,而被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則是對抗或敵視現(xiàn)存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力量。
1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有密切關系,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在培養(yǎng)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中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法律滲透著社會主義道德的精神,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的規(guī)范作用培養(yǎng)人們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責任感。例如,我國憲法和某些法律對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等等,都作出了一系列規(guī)定,把某些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變成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對于違反這些道德規(guī)范,同時也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予以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是健全法制、履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規(guī)時,必然要考慮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把社會主義道德精神滲透在法律規(guī)范中。同時,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人們自覺守法,促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格和嚴肅執(zhí)法。
一樁轟動美國的見死不救案
卡什不但不檢討自己的錯誤,反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根本不認識謝麗絲這個女孩,我很悲傷我失去了好朋友羅米。我不會為不相干的人而失眠。”卡什的言論深深地刺痛了每個有良心的善良人,幾天以后,50名憤怒的群眾紛紛從南加州驅車640多公里北上來到伯克利分校舉行示威,強烈要求校方將卡什開除。100多名伯克利大學的在校生也自發(fā)加入,他們?yōu)閷W校出現(xiàn)卡什這樣的敗類感到羞恥。受害者的母親約蘭達·曼紐爾在請愿書上簽字,要求內華達州當局把卡什作為謝麗絲謀殺案中的同案犯和包庇犯提起訴訟。盡管憤怒的譴責和請愿一時充斥了伯克利分校校園,但校方拒絕給予卡什任何紀律處分,原因是卡什沒有犯刑事罪。
在美國大部分地方,公眾對犯罪現(xiàn)象漠然視之并不能算作犯罪行為。只在極少數(shù)的州里才有被稱為“援助職責”之類的法律,要求人們在目擊犯罪現(xiàn)象時給予受害者以幫助,或者馬上報警,否則將構成犯罪。卡什所在的內華達州的警方聲稱他們“從未考慮過對卡什提起公訴,因為沒有法律要求公民報告和阻止犯罪??ㄊ灿械懒x上的責任,但我們不能以道德問題捕人。”
——(《海外星云》1999年第2期)
三、道德的作用(社會作用)(P6~7)
1.社會的主體道德對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fā)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先進道德對于發(fā)展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有促進作用
3.道德在階級社會中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4.道德對于調整人際關系,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四、道德的作用方式(P7)
道德對社會生活的作用方式是非強制性的,是以“教化”為手段,以人們內心對道德內容的認同或部分認同為前提的,即使是社會輿論所形成的外部壓力也不具有強制性。這是道德作用方式的特征。
1. 道德通過道德輿論的褒揚和貶斥來引導人們的社會行為
輿論即“公意”,“眾人的議論”(《辭?!罚?。社會輿論是流行于社會成員之間的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的看法和議論。
2.道德通過傳統(tǒng)習慣的力量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
傳統(tǒng)習慣是一定社會、一定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習以為常的社會行為習慣和道德行為方式。
3.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發(fā)揮作用。
道德的內心信念是指人們對某種道德思想觀念和道德準則規(guī)范的正義性、正確性的認定以及對實現(xiàn)相應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
五、道德觀的歷史沿革(P8~13)
(一)原始社會的道德
原始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是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互助、平等是原始社會的主要道德規(guī)范。
正義是原始社會人們的基本道德觀念。
原始人所謂的正義,即以打還打、以傷還傷、以牙還牙,亦即為同等的報復原則。這出于集體的自我保護的需要。
(二)奴隸社會的道德
道德分裂為各對立階級的道德。
奴隸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關系。
輕視勞動和勞動人民,輕視婦女是奴隸社會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
(三)封建社會的道德
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專制制度和宗法等級制度。
忠君孝親是封建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
男尊女卑,輕視勞動和勞動人民是封建道德的主要規(guī)范。(與奴隸社會道德相同)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利己主義是資產階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
合理利己主義:在追求個人的利益和幸福的時候,必須兼顧他人的利益和幸福。“顧他人是手段,為自己才是目的,其實質是極端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按:此說不妥。損人利已才真正是“極端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
金錢萬能,有錢就有德是資產階級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
自由、平等、博愛是資產階級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
資產階級所謂自由、平等、博愛的欺騙性和虛偽性。
(五)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
核心:為人民服務。
基本原則:集體主義。
基本規(guī)范:“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五愛”的核心是愛社會主義
“五愛”對于我國公民來說,不僅是道德義務,也是法律義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