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符離五子” 是哪五子
趙汗青
白居易在安徽宿州符離東林草堂生活了22年,一直把符離當作他的故鄉(xiāng)。雖在宦海風波之中,仍念念不忘符離。其幼年讀書時,同當?shù)刂牟抛觿Ⅳ饬暎▌⑽澹堉偎?、張美退、賈握中、賈沅犀,并稱符離六子。他們經(jīng)常泛陴湖,留戀流溝寺,登五里山,詩酒盤恒,稱盛會焉。在流溝寺寫下了“惟有流溝天下寺,門前依舊白云多”,五里山寫下了“五里村花落復開,流溝山色應如故”,《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筒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詩中有云:“劉兄文高行孤立,......是時相遇在符離......秋燈夜寫聯(lián)句詩,春雪朝傾暖寒酒。陴湖綠愛白鷗飛,濉水清憐紅鯉肥。......張賈兄弟同里巷,乘間數(shù)數(shù)來相訪。雨天連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橋上。......(《白居易集》第一冊)。足見自居易與符離五子的友情關(guān)系。
白居易所結(jié)交的“符離五子”是其人生路途中難得的摯友、諍友、益友。多年來,他們惺惺相惜,激勵共勉,“心畏后時同勵志,身牽前事各求名”,相繼驅(qū)車長安應試?!褒R入文場同苦戰(zhàn),五人十載九登科”。白居易與“符離五子”這幾個好朋友之中劉翕習(劉五)得中最早;二張應試名次靠前,只是美退連考兩次方才告捷;賈氏兄弟,沅犀運氣欠佳,連考三年不中,白居易鼓勵他“三年不鳴鳴必大”,后也得中。
白居易三十二歲時(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與元稹同授秘書省校書郎,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時任岐陽主薄的劉翕習寫了一篇《秦中行路吟》寄給白居易,流露出歸隱之志。白居易寫詩贈好友,對其詩文予以高度評價,稱之“吟之句句披沙金”,并規(guī)勸好友“須知通塞尋常事,莫嘆浮沉先后時”、“君不見買臣衣錦還故鄉(xiāng),五十身榮未為晚”。對朋友的關(guān)愛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離開符離之后,還多次回符離探望歸隱不仕的好友劉翕習和賈氏兄弟。從其《新豐路逢故人》詩中“知君不得意,郁郁來西游”、“惆悵新豐店,何人識馬周”之句可以看出,白居易遇見的這位故人不是劉翕習,十有八九便是賈氏兄弟。因為詩中的新豐就在流溝寺、武里山附近。寫此詩可能是機緣巧遇:白居易前往新豐探望外祖母,同時探視在武里山隱居的劉翕習(劉五),路上巧遇故人,高興之余,故賦詩以紀念。
關(guān)于白居易在符離的生活經(jīng)歷,志書亦有所載。如《道光宿州志》卷三十三“流寓”記:“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少時嘗東游徐泗,寓居符離五載,日與劉翕習、張仲素、張美退、賈握中、賈沅犀同泛陴湖,游流溝、武里諸勝,詩酒盤桓,稱勝會焉”。《宿州縣志》記載:“白居易十一歲時隨父親白季庚移家來到符離,十六歲在符離的‘濉南古原’寫下《賦得古原草送別》詩”?!端拗葜尽贰八囄摹遍T所載清蔡霖蒼所作《過白香山韓昌黎符離寓居處有感》一詩:“符離古孔道,前賢流寓多……白年方二十,五歲居此邑……”并且,在寄寓符離期間,白居易寫下大量詩作。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白居易拔萃登科,在被授校書郎之后,始于次年移家長安,這才離開了其在苻離的故居(參見《宿州志》新志,頁664)。據(jù)地方志,在白居易故居遺址上,后人還曾建過白公祠。后毀之,東林草堂遺址猶存。對于白居易故居,后人亦曾寫詩憑吊。如清人蔡霖蒼曾寫《過白香山韓昌黎苻離寓居處有感》一詩:“苻離古孔道,前賢流寓多。白韓二巨公,到處跡不磨。白年方二十,五歲居此邑。每從劉使君,與張伯仲集。韓以仕建封(注:韓愈曾做駐徐州武寧軍節(jié)度使張建封的幕僚),三年羈客蹤。建封歿乃去,而致足音跫。今過兩公宅,離離湮黍稷。何處共嘯吟,渺然不可識。幸有遺文在,千年星日垂?!对馈贰缎聵犯?,觸目系人思?!痹娙嗣鑼懽约涸诼愤^韓愈、白居易在符離寄寓之處時的感慨,詩中所寫白居易“五歲居此邑”雖不恰切,但其對前賢的那份深深的崇敬之情,卻充溢在字里行間。
白居易在符離期間,刻苦讀書、勤奮寫詩。關(guān)于其讀書與寫詩方面的經(jīng)歷,我們從白居易《與元九書》中可以看到:“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惶寢息矣。······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既第之后,雖專于補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從《與元九書》,我們得知白居易在宿州符離期間寫下了大約三四百首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那首婦孺皆知的《賦得古原草離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边@首送別詩的題材本身沒有什么特別的,寫的就是常見的離情別意,其獨特之處在于構(gòu)思。一般,送別詩常采用描寫風云煙柳以渲染離情別意,或描摩別離者的形象以表達難舍之情。但白居易此詩,前六句對“原上草”進行描寫,后兩句才切合題意抒發(fā)送別之情。詩中,詩人通過描寫草的一枯一榮來反映人生的離合,用草的茂盛以表現(xiàn)別情的濃郁,從而給讀者以全新的感受。正是這首詩,讓當時的人們認識了這個年僅16歲的少年。據(jù)說,白居易還曾因這首詩作而贏得當時詩壇名流顧況的垂青。據(jù)唐人張固《幽閑鼓吹》記載,白居易十六歲那年去長安,他攜帶自己所作詩卷去拜謁大詩人顧況,顧況一看是一位無名小輩,并沒有把白居易放在眼里,于是拿白居易的名字取笑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钡斔戳T白居易第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后,不僅連連贊嘆,并改口說:“道得個語,居即易也?!庇谑穷櫅r還為白居易張揚詩名,而“符離五子”也分別在很多場合給予白居易高度贊揚。這一文壇佳話在《唐摭言》、《唐語林》、《北夢瑣言》、《能改齋漫錄》、《全唐詩話》等書中都有類似記載。之后,《賦得古原草送別》也一直被作為唐詩名篇而傳頌不衰。后世歷來諸多選本、鑒賞辭典多選入。如《唐詩品匯》、清徐增《說唐詩》、姚鼐《今體詩抄》、孫洙《唐詩三百首》、高步瀛選注《唐宋詩舉要》、朱東潤主編的高校教材、以及蕭滌非、程千帆、馬茂元、周汝昌主編的《唐詩鑒賞大辭典》等都曾選入此詩。由此可見白居易此詩影響之大。
讀書之余,白居易還時常在符離周邊游歷。符離夾溝有武里山、鎮(zhèn)町寺山等山,唐時還有“陴湖”,白居易常攜賈元犀、賈握中、張仲素、劉翕習、張美退等符離五子“泛舟陴湖,游流溝,武里諸勝”。對于這個時期美好的游歷生活,在若干年后詩人與故友相遇而作的詩中,我們還能看到他是多么難忘與回味:“……是時相遇在符離,我年二十君三十。得意忘年心跡親,寓居同縣日知聞。衡門寂莫朝尋我,古寺蕭條暮訪君。朝來暮去多攜手,窮巷貧居何所有。秋燈夜寫聯(lián)句詩,萶雪朝傾暖寒酒。陴湖綠愛白鷗飛,濉水清憐紅鯉肥。偶語閑攀芳樹立,相扶醉蹋落花歸。張賈弟兄同里巷,乘閑數(shù)數(shù)來相訪,雨天連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橋上。……且傾斗酒慰羈愁,重話符離問舊游。北巷鄰居幾家去,東林舊院何人住。武里村花落復開,流溝山色應如故?!保ò拙右?,《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詩中,詩人回憶起自己當年和“符離五子”一起讀書之暇的游歷情景,真實細膩,且極富感情色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