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現代教育理論、“學生主體客體統(tǒng)一論”“比較教育理論” 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的顧明遠,從1986 年開始,花了12 年時間主編《中國教育大辭典》,又花了12年時間主編《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近年出版的《中國教育路在何方》更是受到教育界的諸多好評。
作為教育專家,顧明遠參與了關于國家教育改革的相關調研和方案論證,近年來不斷呼吁提高中小學教師地位,廢止“三好學生”評選與反對強迫孩子參加“奧數”培訓等,在社會上產生巨大影響。
在一次采訪中,顧明遠提出了他對教育的四個觀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愛”首先是要尊重與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尊重他們的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
有些教師布置作業(yè)、對學生體罰,包括父母打罵孩子,看上去好像也是愛孩子,他們自己也說這是“為你好”,是愛孩子的表現,但這種愛對照定義來看,并不是尊重孩子的愛。
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需要看上去也是一種愛,但那是溺愛——愛是尊重孩子人格的發(fā)展,不是愛成績,如果孩子分數提高了,但是心理扭曲了,這就不是愛。
真正愛孩子是要為他們將來的幸福、長遠的幸??紤]。
有的人說現在是犧牲童年的幸福,來獲得將來的幸福,但是仔細想想,童年沒有幸福,將來也沒有幸福。
很多聲音說,學業(yè)負擔重,但這個負擔主要是心理上的,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所以感覺不堪重負。
相對照一些國外優(yōu)質學校,他們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也很重,但他們不同之處在于,學生自己喜歡、愿意學習,課程由自己選擇;而我們的學生是被動地學習,這是最大的不同。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自己不愿意學習,光靠強迫是成不了才的。
所以減負除了減少課業(yè)負擔外,重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不要形成心理壓力,有空余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學習他喜愛的課程和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把選擇權還給學生,讓他們選擇喜歡的東西。
教育不是培養(yǎng)做題的機器,不能沒有時間思考,學生需要參加有益的活動,所以減負要把時間還給學生,使他們能夠發(fā)展個性。
學生感情是非常豐富的,而且越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感情越是豐富,同時又很脆弱,所以往往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教師的一句表揚會使學生受到鼓舞,學生會記住一輩子;教師無意中傷人的一句話,學生也會記住一輩子。
作為教師,我們要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與義務,學生具有向師性,作為教師要處處引導學生,可能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便能改變學生的一聲。在教學生涯中,教師要用所學會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知識去呵護每一個小孩的成長!
學生成長不是靠教師的說教,而是靠學生自己的活動。包括他們學習知識,讓他們在參與的活動中主動地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思想品格得到鍛煉,責任感、溝通能力、合作精神、誠信都能得到培養(yǎng)。
教育需要全社會參與,全社會都要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從實際出發(fā),逐漸地改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