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張在路上
宋代詞人柳永在古代那些道學(xué)家眼里,似乎就是一個有才無行的浪子。他的詞集《樂章集》里,確實很多歌詠狹邪、青樓,表現(xiàn)男歡女愛、郞情妾意的詞。
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是,柳永生活在宋仁宗承平年代,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不得高中,原因是柳詞在社會底層廣受歡迎,所謂“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彼稳首谮w禎卻不喜歡柳永的風(fēng)流放涎,讀了柳永的《鶴沖天》一詞后,斥責(zé)柳永“何要浮名”、“且去填詞”,柳永于是破罐子破摔,從此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遂致一生蹉跎。
這樣的故事,做為野史戲說可以,然而真正的歷史上并不是這樣。相反,柳永后來的入仕為官,宋仁宗趙禎實行的優(yōu)待讀書具體政策執(zhí)行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柳永不但沒有腹誹過宋仁宗,還給這位寬仁的皇帝唱過贊歌。
慶歷元年(1041年)或二年(1042年)中了進(jìn)士后的柳永在京城為官。宋朝時每到元宵節(jié)的夜晚,京城都舉行燈火晚會,皇帝走出宮門與老百姓共同觀燈稱為與民同樂,以示天下承平。觀賞過京城花燈盛況后,柳永情不自禁寫出一首詞,《傾杯樂·禁漏花深》: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fēng)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云復(fù)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蒨。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抃。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柳永筆下元宵節(jié)京師觀燈盛況,極盡鋪陳之能事。最后“盈萬井、山呼鰲抃。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p>
街道上人擠得滿滿的,人們都向天子高呼萬歲,希望年年見到皇帝的儀仗,目睹天子的風(fēng)采。
這是浪子柳永的詞嗎?千真萬確。
01
上面所說柳永和宋仁宗的一段公案,源于宋人筆記。
嚴(yán)有翼《藝苑雌黃》:柳三變,字景莊,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詞,然薄于操行。當(dāng)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曰:“然?!鄙显唬骸扒胰ヌ钤~?!庇墒遣坏弥荆张c狷子游娼館酒樓間,無復(fù)檢約,自陳云:“奉圣旨填詞柳三變”。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仁宗留意儒雅,務(wù)本理道,深斥浮艷虛美之文。初,進(jìn)士柳三變,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及臨軒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轉(zhuǎn)官。
然而同為宋人筆記,陳師道《后山詞話》則說:柳三變游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骫骫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柳永一生,可以說幸與不幸兼而有之。
(宋真宗)
做為宋詞史上一代大家,柳永在《宋史》上無傳,他的家世和生平事跡,有很多爭議,這其中就包括他的生年和卒年。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永的生卒年,宋詞研究大家唐圭璋認(rèn)為柳永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或雍熙四年(987年),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年66或68歲;而另一位柳永研究專家薛瑞生則認(rèn)為柳永生于985年或987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后,那么,柳永最少活到71歲或73歲。
柳永先世為中古士族河?xùn)|柳氏,祖父柳崇曾為沙縣縣丞。柳永父親柳宜,曾仕南唐,為監(jiān)察御史。南唐滅于北宋后,柳宜身為降臣仕宋,由于南唐曾經(jīng)抵抗過北宋,所以南唐的一幫君臣都過得膽戰(zhàn)心驚。對新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更是小心翼翼,懼怕萬分。柳宜因此更加對寬厚的舊主李煜念念不忘,特別是對李煜在詩詞方面的造詣更是為之欽佩不已。這一切,對柳永都有著潛移墨化的影響。
柳宜入宋后自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到淳化元年(990年)先后授山東雷澤、費縣、任城令。在此期間,柳永生于費縣或任城縣衙。
淳化年間(990年到992年),柳宜通判全州,柳永回到福建崇安老家。至道二年(996年)柳宜回到汴京任太子屬官贊善。至道三年(997年),柳宜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母親思念,柳永隨叔歸鄉(xiāng),柳永這年10或12歲。
崇安有名勝中峰寺,此寺建于唐初。據(jù)說,有個伏虎禪師居中峰寺,唐昭宗景福元年(892),里中虎患,眾人欲捕之,禪師已降虎,并騎虎出迎。柳永寫有《題中峰寺》一首,這是他留給故鄉(xiāng)最初的也是惟一的文字。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fēng)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詞林紀(jì)事》記載了一段柳永年少時讀書時的軼聞:“柳永,少讀書時,以無名氏《眉峰碧》詞題壁,后悟作詞章法。”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zhí)。鎮(zhèn)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
薄暮投村驛。風(fēng)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這位無名氏所作,抒寫羈旅行役之苦。
蹙破眉峰,是婦女離別時的愁苦情狀,從男子眼中看出;纖手重執(zhí),即重執(zhí)纖手的倒文,亦從男子一方表達(dá),極寫雙方依依難舍之情?!版?zhèn)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是男子在分別在即所感慨,意為老天怎忍心讓鴛鴦形單影只。詞的下片寫離別后的情形,旅途勞苦,旅舍荒寒凄涼。在這荒村的驛店里,風(fēng)雨之聲令人難以入寐,離愁困擾他一整個夜晚。
據(jù)說,這首無名氏之作算得上柳永寫詞的啟蒙之作,《雨霖鈴·寒蟬凄切》就是從這少年時讀到的無名氏之作得到啟發(fā),后來居上,成為千古名篇。
02
上文所引吳曾《能改齋漫錄》和嚴(yán)有翼《藝苑雌黃》,都把柳永平生不得志歸結(jié)為:“好為淫冶謳歌之曲”,以致惹怒了宋仁宗趙禎,“及臨軒放榜,特落之?!?/strong>似乎柳永考不中進(jìn)士的原因全是系于宋仁宗的厭惡。清人宋翔鳳更是在《樂府余論》中說:“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鄙踔林钡疆?dāng)代,某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仍寫文這樣說:“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生活在宋仁宗承平時代,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不能蟾宮折桂,做官從政,一遂風(fēng)云?!?/strong>
柳永《樂章集》中有不少“淫冶謳歌之曲”,及第已老,和事實相差不大,“蹉跎于仁宗朝”則并非事實。
考以史實,宋仁宗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按照柳永985或987年出生時間算,柳永比宋仁宗趙禎大23或25歲,宋仁宗繼位時,柳永已經(jīng)36歲或38歲,早已經(jīng)落第數(shù)次。而且乾興元年(1022年),宋仁宗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宋仁宗繼位卻并沒有親政,“尊后(劉太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quán)取處分?!?/strong>劉太后聽政11年(從天圣元年(1023年)到明道二年(1033年),“與皇帝并御承明殿垂簾決事”,皇帝親試進(jìn)士,從宋太祖時就是軍國重事,雖為皇帝卻并不當(dāng)家的宋仁宗,即便知道柳永“薄于操行”,“深斥”并“臨軒放榜,特落之”, 錄取進(jìn)士這樣的軍國重事,也是“垂簾決事”的劉太后說了算數(shù)。
(宋仁宗)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24 歲的 柳永來到京師汴京(今開封),準(zhǔn)備參加第二年春天的進(jìn)士考試。
宋真宗趙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死后即位為帝。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戰(zhàn)派寇準(zhǔn)等人的勸說下,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zhàn)于澶淵。當(dāng)時局勢有利于北宋,但因趙恒懼于遼的聲勢,并慮及雙方交戰(zhàn)已久、互有勝負(fù),以每年給遼一定銀絹(歲幣)為條件,于澶淵定盟和解,約為兄弟之國,即為“澶淵之盟”。此后,北宋進(jìn)入經(jīng)濟(jì)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開始,宋朝君臣惟一的大事就是準(zhǔn)備泰山封禪。為了使封禪名正言順,宋真宗又和眾大臣們一起演了一出偽造的“天書”的鬧劇。
“天書”降臨后,宋真宗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從景德五年改為大中祥符元年)、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允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又授意大臣陳堯叟、丁謂等加以經(jīng)義附和。一時間,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
(劉太后)
在泰山封禪如火如荼地進(jìn)行時候,身在京城備考的柳永,寫了兩首語含諷喻的《玉樓春》。
其一:
昭華夜醮連清曙。金殿霓旌籠瑞霧。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縷。
香羅薦地延真馭。萬乘凝旒聽秘語。卜年無用考靈龜,從此乾坤齊歷數(shù)。
這里的“醮(jiào)”字,祈禱神靈的祭禮,后專指道士、和尚為禳除災(zāi)禍所設(shè)的道場。
詞的上片鋪寫夜醮場面;下片寫天子親臨道場,迎候真君,并恭聽了真君的秘訓(xùn)。
這首詞是諷刺詞,通過描寫漢武帝佞道之事,來反諷宋真宗。詞中多用《漢武帝內(nèi)傳》中的典故,從詞意看,柳永對真宗佞道多有微辭。其時柳永20多歲,年輕氣盛,又尚未出仕,對真宗佞道之腹誹借詞意表達(dá)出來。
其二:
鳳樓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臺清夜洞天嚴(yán),公宴凌晨簫鼓沸。
保生酒勸椒香膩,延壽帶垂金縷細(xì)。幾行鹓鷺望堯云,齊共南山呼萬歲。
如果《玉樓春》其一是明寫漢武帝暗寫宋真宗,那么,其二就是直接寫宋真宗佞道了:君臣上下如癡如狂,《宋史》真宗紀(jì):“大中祥符元年冬十月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圜臺,陳天書于左,以太祖、太宗陪。帝袞冕奠獻(xiàn),慶云繞壇,月有黃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諸神于山下封祀壇,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降谷口,日有冠戴,黃氣郁粉。”這首詞所寫圣典與《宋史》記載一般無二。
柳詞每寫出,傳布較廣。這些詞傳入禁中,傳到宋真宗耳邊,引得趙恒龍心不悅也就順理成章了。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試后,真宗有詔,“讀非圣之書,及屬辭浮糜者,皆嚴(yán)譴之?!?/strong>這一頂帽子,很容易扣到柳永頭上,25 歲, 柳永初試落第。
就是這次落第,憤慨之下,柳永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fā)泄對科舉落第的牢騷和不滿: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fēng)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fēng)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從此,偎紅倚翠、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甘為“白衣卿相”,被后人理解為柳永從此淡薄功名,這實是一種誤解,這些話,不過是年輕氣盛、初考不第的柳永的激憤之辭,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柳永并沒有放棄科舉這條當(dāng)時讀書人的正途,他認(rèn)為這次考試不中,是“偶失龍頭望”,此次不中還有下次,事實上柳永也是屢敗屢戰(zhàn),直到中進(jìn)士為止。
后人研究推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31 歲, 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
天禧二年(1018年), 長兄柳三復(fù)進(jìn)士及第,34 歲的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圣二年(1024年),40 歲, 柳永第四次落第。
柳永四次落第,其中前三次是宋真宗時期,第四次則是宋仁宗時,天圣二年,皇帝雖然換成了趙禎,但是趙官家并沒有真正當(dāng)家,大權(quán)在劉太后手里握著,連趙禎自己也要隱忍,也要看劉太后眼色行事,所以坊間把柳永一開始的“蹉跎”原因歸之于宋仁宗,實在有些冤枉了這位有著寬仁之名的皇帝,這筆賬也只能算在劉太后名下。
03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太后劉娥崩逝,宋仁宗趙禎開始正式親政,成為名副其實的趙官家。
第二年,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史料如此記載: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十四》(景祐元年):癸未,詔曰:“朕念天下士鄉(xiāng)學(xué)益蕃,而取人之路尚狹,或棲遲田里,白首而不得進(jìn)。其令南省就試進(jìn)士、諸科,十取其二。進(jìn)士五舉年五十、諸科六舉年六十,嘗經(jīng)殿試進(jìn)士三舉、諸科五舉,及嘗預(yù)先朝御試,雖試文不合格,毋輒黜,皆以名聞?!弊源?/strong>率以為常。本紀(jì)云特奏名者,差其舉與年,視舊格稍優(yōu)之,率以為常,此據(jù)本志。
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50 歲的 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jìn)士榜,時柳永年已半百,考中進(jìn)士后,柳永授睦州團(tuán)練推官。柳永從此成了體制內(nèi)的人。
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柳永“蹉跎”半生,不但怪不上宋仁宗,反而倒是享了宋仁宗新政策的福。
初入仕途,柳永又制造了一個新聞事件。睦州為古代地名,隋仁壽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縣(今杭州淳安)。
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六載:
祖宗時,選人初任,薦舉本不限成考,景祐中,柳三變?yōu)槟乐萃乒?,以歌辭為人所稱。到官才月余,呂蔚知州事,即薦之。郭勸為侍御史,因言三變釋褐到官始逾月,善狀安在而遽薦論?因詔州縣官初任未成考不得舉,后遂為法。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一六卷亦曰:
丁巳,詔幕職、州縣官初任未成考者,毋得奏舉。先是,侍御史知雜事郭勸言,睦州團(tuán)練推官柳三變釋褐得官才逾月,未有善狀,而知州呂蔚遽薦之,蓋私之也。故降是詔。
睦州知州呂蔚十分欣賞柳永的才華。一起共事一段時間后,呂蔚向朝廷舉薦柳永出任更重要的職務(wù)。
柳永是景祐元年春登第,到睦州任推官,估計是在當(dāng)年夏天,不久知州呂蔚向朝廷舉薦。御史郭勸以其與制不合,柳永并無政績?yōu)橛杉右择g回。
景祐二年六月,朝廷規(guī)定:“詔幕職、州縣官初任未成考者,毋得奏舉。”
這等于是因為柳永一個人的問題,朝廷對選人、晉升作了新的規(guī)定。
大概柳永自己也沒有到,這是自己長期羈旅漂泊的開始。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任職睦州事畢,調(diào)任余杭縣令,明《嘉慶余杭縣志》卷二十一:“柳永字,仁宗景祐年間余杭縣令,長于詞賦,為人風(fēng)雅不羈,而撫民清凈,安于無事,百姓愛之。建玩江樓于溪南,公余嘯詠?!?/strong>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jiān),在鹽監(jiān)任上,柳永寫出他唯一的七古之作《煮海歌》,看似放浪形骸、流連風(fēng)月的“偎紅倚翠大師”,卻有著積極的人文關(guān)懷、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輸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fēng)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鹽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糇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fù)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qū)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輸輟,君有余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yè)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jié)。
此詩開頭四句領(lǐng)起全詩,以“煮?!睘闃I(yè)而不事耕織的鹽民引出鹽民煮鹽的艱辛;接著二十句寫鹽民在官租私租逼迫下過著的苦難生活,先是寫勞動環(huán)境的惡劣,再寫勞動過程的漫長,加之服徭役的痛苦與官租私租的重重剝削;最后八句是詩人的政治見解,表達(dá)了自己去兵、輟征和罷鹽鐵的主張。
04
慶歷三年(1043年),柳永調(diào)任泗州判官。柳永的侄子柳淇在柳永死后為叔叔寫的《墓志銘》中說:“叔父諱永,博學(xué)善屬文,尤精于音律。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既至闕下,召見仁廟,寵進(jìn)于庭,受西京靈臺令,后為太常博士?!?/strong>
柳永年近半百始中進(jìn)士,中進(jìn)士后為地方官三任九年,按宋制理應(yīng)磨勘改官,循序漸進(jìn),按部就班,也應(yīng)該有更大的發(fā)展和前途。而柳永自己,未中進(jìn)士前從未停止科考;考上進(jìn)士進(jìn)入仕途,又一直在要求更大的進(jìn)步和發(fā)展空間,他一直做的一件事就是寫詞獻(xiàn)給那些達(dá)官貴人以求得重用,這名為“干謁求進(jìn)”。從柳詞中可考的“干謁”對象就有呂夷簡、呂溱、蔣堂、滕宗諒、孫沔、劉敞等人,這些人都是宋仁宗一朝的名臣。
那么,柳永又為何“久困選調(diào)”,遂有“游宦成羈旅”之嘆呢?
柳永“久困選調(diào)”,一生直到退休才是一個郎中級的官員,具體原因成謎。坊間說法是也同宋仁宗皇帝有關(guān)。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八:
柳三變,景祐末登進(jìn)士第,少有俊才,尤精樂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中,久困選調(diào),入內(nèi)都知史某愛其才而憐其潦倒,會教坊進(jìn)新曲《醉蓬萊》,時司天臺奏“老人星見”。史乘仁宗之悅,以耆卿應(yīng)制。耆卿方冀進(jìn)用,欣然走筆,甚自得意,詞名《醉蓬萊慢》。比進(jìn)呈,上見首有“漸”字,色若不悅。讀至“宸游鳳輦何處”,乃與御制《真宗挽詞》暗合,上慘然。又讀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擲之于地。永自此不復(fù)進(jìn)用。
葉夢得《避暑錄話》:
柳永,字耆卿,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初舉進(jìn)士登科,為睦州掾。舊初任官薦舉法不限成考,永到官,郡將知其名,與監(jiān)司連薦之,物議喧然。及代還,至銓,有摘以言者,遂不得調(diào)。自是詔初任官須滿考乃得薦舉,自永始。永初為《上元辭》,有“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之句,傳禁中,多稱之。后因秋晚張樂,有使作《醉蓬萊辭》以獻(xiàn),語不稱旨,仁宗亦疑有欲為之地者,因置不問。永亦善為他文辭,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為己累,后改名三變,而終不能救。擇術(shù)不可不慎。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明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毖詡髦畯V也。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后不得,乃為出錢葬之。
柳永《醉蓬萊》詞如下:
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游,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fēng)細(xì)。
本來寬仁的宋仁宗對柳永并無偏見,柳永考中進(jìn)士后,安排的職務(wù)也并不算低。然而后來柳永還是因?qū)懺~得罪了宋仁宗,這首詞并不是《鶴沖天》那一首,而是這首《醉蓬萊》。
宋仁宗不悅的具體原因,一是斥柳永用詞不當(dāng),先是用了“漸”字,“大漸”是為皇帝病危,引起仁宗傷心。還有就是“翻”字不祥,犯了皇家之忌;二是“宸游鳳輦何處”,與御制《真宗挽詞》暗合,上慘然。惹了趙官家不高興,柳永注定觸了楣頭。
所以柳永后半生的“蹉跎”“羈旅”仍同宋仁宗脫不了關(guān)系。
《醉蓬萊》寫后不久,慶歷三年(1043年),柳永調(diào)蘇州為官,不知所任何職。不久,又調(diào)任成都、道州;慶歷四年(1044年)為屯田員外郎,后世遂稱柳永為“柳屯田”;慶歷六年(1046年)在華州,慶歷七年(1047年)轉(zhuǎn)為都官員外郎,移任蘇州;皇祐二年()轉(zhuǎn)任職方員外郎,移任杭州;皇祐五年(1053年)轉(zhuǎn)為工部郎中,嘉祐元年(1056年)再轉(zhuǎn)為刑部郎中。此后任職經(jīng)歷無考。
嘉祐三年(1058年),柳永在京城寫《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詞贈劉敞,其后卒,具體卒年不詳,若以公元1058年止,柳永終年71歲或73歲。
(本文圖片為網(wǎng)絡(luò)資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