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明修身三要
正名章第一
《大學(xué)》曰:“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惫手?,修身之事本乎心,正心之方在其意。意者,何也?念之相續(xù)也,念之充塞也。心者,何也?誠也、明也、觀也。
意氣章第二
意發(fā)而后氣動,氣動而后意隨。意氣相合,輾轉(zhuǎn)增上;氣帥血涌,內(nèi)受猝生。既乃猝爾,何及察省,昏昧之間,心為之擄,縱意而馳,放之遠(yuǎn)矣!《大學(xué)》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逼渌怪^歟!
明辨章第三
如《大學(xué)》之說,身有喜怒哀懼,則心不得其正。喜怒哀懼,四者皆情。如前之理,氣帥血涌,內(nèi)受猝生。所生者何?實乃情也。意之與氣,驀直相引;意氣與情,相合而生。是故,情者,何也?意氣而已矣!
故知,情統(tǒng)于身,反擾乎心。橫渠先生云,心統(tǒng)性情,虛妄言也,但立其名,未審其實;空推其理,未察于身。程子云“身之有身當(dāng)作心”,誤之于己,反疑乎經(jīng),未足與議也?!吨杏埂吩疲骸拔睦砻懿欤阋杂袆e也!”可不慎歟!
《書》曰:“克念作圣。”意如夢幻,念似電光,剎那生滅,決無可畏。然則念能動氣,猶若龍動云從,而能震雷布雨,神其靈矣!故曰:
念動非可畏,可畏唯氣動。
氣動意更擾,猶若風(fēng)雷薄。
猝爾情生焉,此心何由正?
情動而心偏,此身何由修?
是故《孟子》云:“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也?!庇衷唬骸俺制渲荆瑹o暴其氣。”氣者體之充,非特謂鼻息也。
體用章第四
《中庸》曰:“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比绾我庹\?曰明。如何自明?曰誠。明者明其念,誠者誠其意。明其念,而意自誠;誠其意,而念自明。藤葛無些子,次第何處尋?
然而未能者,可先正其心;正心者,非制心而正也,實為觀其心,觀心在情,觀情在氣。所觀在氣,既有所緣,明力顯發(fā),而念自斷;念既自斷,情將安在?情既不動,未發(fā)謂中,而心自正。然而未能者,可先修其身。修身者,非克身而修也,實為觀其身,觀身在形,觀形在肩。所觀在肩,既有所緣,明力顯發(fā),而意自斷;意斷氣靜,情將安在?情不亂心,而心自正。心既自正,清明在躬,身斯修矣;身既斯修,中正察物,家乃齊焉;家齊國治,天下平矣。
合德章第五
《中庸》曰:“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蔽镎?,器也。不誠無器,無器不誠。又曰:“誠者,天之道?!笔枪剩榔鞑欢紊闲蜗虏欢?。能觀者,誠也;所觀者,物也。立能立所,權(quán)論也;能所不二,實情也。故知,能觀者,非誠也;誠寓于物,以物觀物。是故,觀意、觀心、觀身,如何而觀?曰:以意觀意,以心觀心,以身觀身,以天下觀天下。觀者,觀其自在也。能所雙亡,一種平懷,本自坦蕩,本來自得也。
《文言》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必M虛言哉!
三要章第六
或問:“誠明與觀,異同幾何?”曰:誠者,明之體;明者,誠之用。何謂觀?觀者,誠之顯,明之機(jī),體用之樞要也。
《易》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敝姓杂^,非判其是非也,察其實情,杜其辟也。觀在意,則意滅;觀在心,則心空;觀在身,則身和。斯三者,一也,松之也。松放其意,非無想也,而意自誠;松放其心,非不動也,而心自正;松放其身,非以欲為患也,而身自修。《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span>此日久之功,非一蹴而就也。
問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觀意?!眴栐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觀心。何也?松放其身,則心空意滅?!?/span>
雖然,意與身心,更有秘要。意之要在念,心之要在情,身之要在形。是耶?非耶?語焉不詳,行之無入。更曰:意之要在念,情之要在氣,形之要在肩。是耶?非耶?語焉不詳,修之無處。故曰:意之要在念,氣之要在膻,肩之要在胛。念者,剎那念也;膻者,膻中穴也;胛者,肩胛骨也。
噫吁戲!除此三要,更無余物,供君把玩!
中和章第七
觀者,明之機(jī);明者,誠之用。明力者,圣賢之覺照力也,眾庶之注意力也。觀在念,即明在念,則意誠;觀在膻,即明在膻,則氣靜;觀在胛,即明在胛,則肩松。松放其念,松放其膻,松放其胛,則意不擾,心不亂,身不勞。
在茲觀茲,觀茲在茲,無論遭逢何境何緣,勿忘勿長,松而勿失。然而失亦不悔,何也?知失即不失矣!《孟子》曰:“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贝酥^也。一即三,三即一,乃至松放全身,毋固著也。日久功深,全體明照,全體松放,至誠無息,致中和也。
果能此道,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明力章第八
雖然,念之相續(xù),或促或緩,時而在觀,時而失觀。如何可治?斯必待明力漸充而后誠也。明力所至,如燭照暗,如火銷冰,無念不明,無意不誠。或問:“如何而得充其明力?”曰:“常觀常充?!比?/span>睽之爻辭:“見輿曳,其牛擎。”即失觀,即掣回。誠者,明之體。體者,源也。天道為源,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觀則明,明則觀,何勞費力乎?坦然而觀,翕然而回,而明力自充。
明力甚足,方能觀之于念。其有未能時,退而觀于膻;其有未能時,退而觀于胛。尚有全不得力,乃迷轉(zhuǎn)甚深者也?!对姟吩唬骸八街?,可以攻玉?!比缡侵耍讼惹蠛跗渫?,施以禮樂。
執(zhí)中章第九
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辟|(zhì)勝文者,動于觸受,耽樂成習(xí),宜斂其血氣,退之以禮,養(yǎng)其明力;文勝質(zhì)者,泥于妄想,疑恐積中,宜活其經(jīng)絡(luò),進(jìn)之以樂,破其固著。然則,世殊事異,雖知古禮而弗敢用者,何也?子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zāi)及其身者也?!笔枪剩宓凼鈺r,不相頌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禮記》云:“禮樂之事,合情飾貌者也?!逼堉轮泻?,而能參贊天地;棄此而偏,恐至地揭天掀??刹簧髟眨 吨杏埂吩唬骸半m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辈槐M其性、不盡人之性、不盡物之性,其孰敢作之?是故,圣人之作禮樂也,知人知物,因其時勢,用其中于民。故不傷人,亦不害物?!稌吩唬骸叭诵奈┪?,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span>
禮樂章第十
察斯之旨,得其方矣。圣人并舉禮樂,兼修內(nèi)外,無過無不及,養(yǎng)生也;今用禮樂之偏性,或內(nèi)或外,矯枉過其正,療病也。無病服藥,藥斯成鴆;患病飲毒,毒化藥焉。是故,質(zhì)勝文者,約之可也;文勝質(zhì)者,逸之可也。約之之法,主靜,無如禮節(jié)、戒律、制度也;逸之之方,主動,無如聞樂、歌詠、舞蹈也。聞樂之不足,無如歌詠之,歌詠之不足,無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禮之勝也,明清最苛,《弟子規(guī)》或是一藥;樂之行也,土風(fēng)為烈,拉丁舞或是一藥。亦有其性極偏者,非其人而不敢言,非其事而不敢用也。理則如是,藥則萬種,寧有定法哉!
《樂記》云:“樂勝則流,禮勝則離?!贝耸乔蠛跗渫猓云m偏之方。圣人既歿,禮不備而樂不敦,是故此方,用之則止,可玩而不可執(zhí)也。
誠知如是,三要得矣!
自明章第十一
三要者,不出《大學(xué)》之彀,“知止定靜安”者是也,充其明力者也,養(yǎng)其慧源者也。格物者,知其本末終始,明其先后輕重也。致知者,履冰慎獨,毋自欺也,切磋琢磨,除疑恐也,日新其德,深徹知也,更用其極,無訟而后已也。內(nèi)自無訟,斯乃意誠之相狀。
知行章第十二
如是,徹知路途唯一,故不浪求,其意必誠,亦不疑其所行也。然則大學(xué)之道,非吾等踐行而得也,乃圣賢證知而傳也。是故吾等,雖曰“格物致知”,實非真知;雜知縛胸,互搏互牽,故不自慊。一念意誠則可,念念意誠實難。是故,縱聞其理,難行其道。或雖知其所止,強(qiáng)行仁義,但差自慊二字,不謂仁義行也。
是故當(dāng)知,知難行易,知易行難,皆戲論也。實則知之愈切,行之愈篤;知之膚淺,行之難果。知行一貫之故也。斯乃格物致知之證。
自慊者,中和也。欲致中和,必當(dāng)日用常行,不離三要;又或心齋靜坐,格物致知,以達(dá)至誠,可立大本。《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庇衷唬骸?/span>唯天下至誠,為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泵靼兹舸耍颜哑淙灰?。
行由知發(fā),知行一貫,欲得篤行,先致其知。有子曰:“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睙o欲速,欲速則不達(dá)也。
圣道章第十三
誠明之道,德性之尊也,致其廣大,乃由意誠而直契,實是《中庸》氣象;然則,若未識誠之之體,恐墮無想。明誠之方,問學(xué)之道也,盡于精微,斯從格致而意誠,許為《大學(xué)》次第;然則,格致之不力,須自知止靜定安慮得而始焉。
嗚呼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
與言章第十四
仲尼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吾非智者,其失人哉?失言哉?操之在君也!
劉濟(jì)逢 于 懷南書院
(癸巳初稿,丁酉修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