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
一.重點字詞
俱(都、完全)凈(消散干凈) 共色(一樣的顏色) 從(順、隨)流飄蕩
二.重點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3.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
4.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
5.爭高直指,干百成峰。
(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從富陽縣到桐廬(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三.理解問答
1. 《三峽》中與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異曲同工的語句是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作者對富陽至桐廬沿途景色的總體印象是“天下獨絕”,并且重點從
3.文中寫出的富春江水的特點是清澈、湍急。
4.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之狀寫活的句子是: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5.能暗示文中所寫景色季節(jié)特征的一個字是: 寒 。從你積累的古詩詞中寫一個含有該字的句子:遠上寒山石徑斜。
6.“鳶飛戾天者”與“經(jīng)綸世務(wù)者”分別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功名的人。
7.本文是從視覺和聽覺角度進行景物描寫,體現(xiàn)從富陽至桐廬沿途“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特點。這樣寫的表達效果是: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2分)
8.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發(fā)出的這些感慨?(3分)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這里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傳達出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9.簡單賞析文中畫線句子“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寫法。(3分)
10.本文與《三峽》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jié)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峽》“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傷。
本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以及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11.根據(jù)《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三篇文章內(nèi)容對對子。(任選一道作答)(3分)
①兩岸連山無闕處,百里江水皆縹碧。
12.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說說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異”在哪里?
寫山的“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寫水的“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與朱元思書(譯文)
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五柳先生傳
一.重點字詞
何許(處所)人
短褐(粗布短衣)穿結(jié)(衣服上有洞和補?。∑?span style="font-emphasize: dot">屢(經(jīng)常)空
二.重點句子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他)一去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
4.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5.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
6.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
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fēng)和陽光。
7.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8.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喝醉了以后就回家去,說走就走,一點沒有舍不得的樣子。
三.理解問答
1.出自《五柳先生傳》中的成語是不求甚解,該文的作者是陶淵明。
2.課文著力表現(xiàn)了“五柳先生”怎樣的品質(zhì)?
安貧樂道,率真放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
3.我們學(xué)過的《飲酒》與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隱士形象,請你寫出詩中最為生動地刻畫這一形象的兩句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簞瓢屢空”一句用了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的典故,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2分)
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五柳先生的興趣愛好,并寫出一個能完整體現(xiàn)他性格特點的句子。
興趣愛好:好讀書、嗜酒、常著文章自娛。
例句: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2、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6.作者為什么“好讀書”,又“不求甚解”?
7.“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態(tài)度?
五柳先生傳(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dāng)對書中意旨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去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說走就走,一點沒有舍不得的樣子。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fēng)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边@話大概說得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馬說
一.重點字詞
故(因此)雖(即使)有名馬
二.重點句子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它)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駕馭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4.衹辱于奴隸人之樂,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它)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得不識得千里馬啊!
6.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
7.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
8.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
三.理解問答
1.本文用了 托物寓意 的寫作手法,表面上在談馬,實際上是在談 人才
2.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話是什么?
其真不知馬也。
3.說說千里馬被辱沒的直接原因。(3分)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3分)
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6.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3分)
7.請用一個短語概括文中千里馬的處境或遭遇。(1分)
8.有一位哲人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馬說》中的哪一句話?(1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9.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四.全文翻譯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jīng)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駕馭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得不識得千里馬啊!
送東陽馬生序
一.重點字詞
嗜(特別愛好、特別喜歡)學(xué)
足膚皸裂(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 ) 四支( 同“肢”、肢體) 媵人(服侍的人)持(拿)湯(熱水)沃灌(澆洗)
二.重點句子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我)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博覽群書。
3.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向他請教。
5.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我)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有道德學(xué)問的前輩請教。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住在客舍里,店主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
7.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向他求教的學(xué)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
8.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所以)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三.理解問答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本文寫天氣的寒冷,其目的是什么?
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學(xué)習(xí)的刻苦;其目的是為了鼓勵馬生刻苦努力學(xué)習(xí)。
4.文中哪些詞句說明作者不辭艱辛、求師勤學(xué)的原因?
(1)余幼時即嗜學(xué)。(2)慕圣賢之道。(3)以中有足樂者。
5.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嗜學(xué)”與“家貧”之間的矛盾決定的。
6.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xué)的艱難,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
(1)幼時抄書之辛(2)成年叩問之難(3)從師奔走之艱(4)住讀生活之苦
7.請從語文積累中找出表現(xiàn)古人“好學(xué)”的兩個成語: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2分)
鑿壁偷光
8.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作者從讀書中得到精神上的快樂,不在意生活的貧困。
9.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自己學(xué)習(xí)的經(jīng)歷?(3分)
10.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三條理由(各用四個字概括)。(3分)
①刻苦學(xué)習(xí)②博覽群書③虛心求教
四.全文翻譯
送東陽馬生序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jīng)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里的墨水結(jié)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對抄書)也不敢放松。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xué)說,又擔(dān)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
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有道德學(xué)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xué)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zé),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能夠有所收獲。當(dāng)我從師求學(xué)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fēng),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客舍里,店主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xué),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系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dāng)中,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學(xué)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