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品質的好壞,等級的劃分主要根據(jù)茶葉外形、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等項目,通過感官審評來決定。從茶的外形和內質來進行品鑒,主要有以下要點:
從泡茶的前后步驟來講,還可以按照把盤、開燙、嗅香氣、看湯色、嘗滋味、評葉底等步驟來進行品鑒:
1. 把盤
俗稱搖樣匾或搖樣盤.是審評白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驟。一般將白茶放入竹篾制的樣匾中,雙手持樣匾的邊緣.運用手勢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轉動,使樣匾里的茶葉均勻地按輕重、大小、長短、粗細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勻分布在樣匾的茶葉通過反轉順轉收攏成為饅頭形,這樣搖樣匾的“篩”與“收”的動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個層次,形成上段茶、中段茶、下段茶,按次序往下?lián)荛_查看。
2. 開燙
俗稱泡茶或沏茶,為濕評內質的重要步驟。開湯前應先將審評用的器具洗凈,按號碼次序排列在濕評臺上。稱取白茶3 g投入150 m1的審評杯內(如用200 ml容量的審評杯則稱取4 g樣茶),杯蓋應放人審評碗內,然后以沸滾適度的開水以慢快慢的速度沖泡滿杯,泡水量應與杯口一致。沖泡第一杯起計時,并從低級茶泡起,隨泡隨加杯蓋,蓋孔朝向杯柄,過5mins按沖泡次序將杯內茶湯濾人審評碗內,倒茶湯時,杯應臥擱在碗口上,杯中殘余茶湯應完全濾盡。開湯后應先嗅香氣,快看湯色,再嘗滋味,后評葉底。
3.嗅香氣
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湯的審評杯,另一手半揭開杯蓋,靠近杯沿用鼻輕嗅或深嗅,也有將整個鼻子深入杯內接近葉底以提高嗅覺。為了正確判別香氣的類型、高低和長短,嗅時應重復1~2次,但每次嗅的時間不宜超過3 s。另外,審評的杯數(shù)不宜過多,否則嗅香的時間拖長,冷熱程度不一致,將影響評比結果。每次嗅評時都將杯內葉底抖動翻身,且在未評定香氣前,杯蓋不得打開。嗅香氣應以熱嗅、溫嗅、冷嗅相結合進行。辨別茶葉香氣以溫嗅為主,最適合的溫度是葉底溫度55℃,熱嗅主要是辨別茶葉的異雜味和特殊味,冷嗅主要是評定茶葉香氣的持久性。為了區(qū)別各杯茶葉的香氣,嗅評后分出香氣的高低,一般將香氣好的杯往前推。次的往后擺,此項操作又叫香氣排隊。
4.看湯色
白茶開湯后,內含成分溶解在水中所呈現(xiàn)的色彩,稱為湯色,又稱為水色,俗稱湯門或水碗。湯色易受到光線強弱、茶碗規(guī)格、容量多少、排列位置、沉淀物多少、沖泡時間長短等外界因素影響。如各茶碗茶湯水平不一,應加以調整。如茶湯中混入茶葉殘渣,應用網(wǎng)匙撈出,然后用茶匙在碗里打~圓圈,使沉淀物旋集于碗中央,然后開始審評,按湯色性質及深淺、明暗、清濁等評比優(yōu)次。
5.嘗滋味
評湯色后立即進行嘗滋味,茶湯溫度以50℃左右比較符合評味要求,用瓷質湯匙從審評碗中取一淺匙吮人口內,使茶湯在舌頭上循環(huán)滾動,使茶湯布滿舌面。嘗味后的茶湯一般不要咽下,嘗第二碗時,湯匙中殘留的茶液應倒盡或在白開水中漂凈,不致互相影響,才能正確地較全面地辨別滋味。審評滋味主要按濃淡、強弱、爽澀、鮮滯及純異等評定優(yōu)次。
6.評葉底
審評葉底主要是靠視覺和觸覺來判別,根據(jù)葉底的老嫩、勻雜、整碎、色澤和開展與否來評定優(yōu)次,同時還要注意有無其他摻雜。評葉底時將杯中泡過的茶葉倒人葉底盤或放入審評蓋的反面,也有放入白色的搪瓷盤里。倒時要注意把細碎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的茶葉倒干凈,用葉底盤或杯蓋的先將葉張拌勻、鋪開,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的優(yōu)次。如感到不夠明顯時,可在盤里加茶湯或清水使葉張漂在水中觀察分析。評葉底時,要充分發(fā)揮眼睛和手指的作用,通過手指感覺葉底的軟硬、厚薄等,再看芽、葉的含量、光澤、勻整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