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tǒng)武術,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于戰(zhàn)陣中最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zhàn),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形意、太極、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
形意拳發(fā)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廣泛的傳播,近百年來名手輩出。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東渡日本,教授留日學生,遂把形意拳介紹到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形意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在全國各地都有開展。此外,在東南亞、日本、美國也有形意拳傳習,并有專門團體和刊物。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鉆、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山西一些地區(qū)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為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huán)、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huán)。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huán)、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帶流行的形意拳多稱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龍、虎、雞、鷹、蛇、馬、貓、猴、鷂、燕)和四拳八式(頭拳、挑領、鷹捉、粘手)為基本拳法。樁法有雞腿樁、鷹熊樁。單練套路有龍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術內容有所不同外,在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帶的形意拳,拳勢舒展,穩(wěn)健扎實;山西流傳的形意拳,拳勢緊湊,勁力精巧;河南一帶的心意拳,拳勢勇猛,氣勢雄厚。
形意拳尊岳武穆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jù)說姬際可曾習藝于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譜,后以岳飛拳譜為理論,把大槍術化為拳法,并融合原來學的心意把,創(chuàng)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現(xiàn)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從山西戴氏心意拳發(fā)展出來的,并加以定名。
明末清初山西蒲東
姬際可(姬隆鳳)創(chuàng)心意六合拳——
曹繼武——河南
馬學禮創(chuàng)河南心意——山西祁縣
戴龍邦和戴陵邦兄弟創(chuàng)山西心意、。戴龍邦——河北
李洛能。李洛能大量吸收道家理論、功法終變心意六合拳為形意拳。
李洛能——山西
車永宏(
車毅齋)、
宋世榮、
宋世德、
李廣亨;河北
郭云深、
劉奇蘭、
劉曉蘭、賀運恒;這八大弟子中:還有
李太和,
白西園,李廣享,
張樹德,李鏡齋。
郭云深武藝最高、收徒最好、名聲最廣、影響最大。有“
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稱。是帶領天下第一手——
孫祿堂踏入武學殿堂的領路人。
劉奇蘭——
李存義——
尚云祥、
薛顛(形意拳撐門面的頂梁柱)——
李仲軒(作《
逝去的武林》,在國學沒落的今天又火了形意拳)尚云祥創(chuàng)尚氏形意拳。
河北派形意拳風格是大架,影響最大、發(fā)展最好。山西派形意拳風格是小架,影響、發(fā)展次之。
車永宏(車毅齋)創(chuàng)車派形意拳。
宋世榮創(chuàng)
宋氏形意拳。
河北形意>山西形意>山西心意>河南心意 心意比形意毒辣,形意比心意發(fā)展好,于是現(xiàn)在不少心意傍形意。
形意拳是明顯的槍拳。槍術是中國周朝以后出現(xiàn)的戰(zhàn)場絕藝,有護王定國之功。古有名將趙子龍、姜維善槍。姜維有傳人宋朝周侗,乃禁軍教頭,其徒豹子頭林沖繼其位,周侗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槍定北疆。形意拳注重實戰(zhàn),打法兇狠,沒有花招,直進直退,身法迅疾,較少竄高翻筋斗,此種打法尤其適合戰(zhàn)場作戰(zhàn),或在群毆中以一敵十。由此可見此拳是經歷數(shù)代人經歷戰(zhàn)場廝殺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然而是誰所創(chuàng),無法考證,且尊姬際可為祖師。
形意拳還屬于道家拳派。自心意六合拳時便有不少道家內容,李洛能變心意六合拳為形意拳時更是大量吸收道家理論、功法。形意拳講究內功訓練,在應敵時要求以意念調動出體內的最大潛能,以意行氣,以氣催力,在觸敵前的一瞬間發(fā)勁,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縮短了出拳距離,使得形意拳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往往可對敵人內臟造成傷害。所以,形意好手們在一般情況下,絕不輕易出手,也不敢輕易出手。
形意拳基本屬于
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動物的捕食及自衛(wèi)動作而成,即所謂“象形而取意”。有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鳥臺、鷹、熊
形意十二形。
形意拳具有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風格是顧中帶打,有"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之訓。明家交手幾如電閃雷鳴,1分鐘分勝負是高手,10分鐘分勝負是庸手,30分鐘分勝負是打賴架。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
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鉆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jié),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實戰(zhàn)的技擊效果。
形意拳雄渾質樸,動作簡練實用,整齊劃一,講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單練式,練功不練拳。
在技擊原則上,形意拳主張后發(fā)先至,搶占中門。拳譜說:“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薄熬毴瓡r無人似有人,交手時有人似無人”。在交手時,則要求“遇敵猶如火燒身,硬打硬進無遮攔”,“拳打三節(jié)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戰(zhàn)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敵人打來,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須致命一擊,便可取勝。清末時,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將強敵打飛(如李洛能、郭云深),神拳李洛能超形意拳一步殺改二步,一拳將一武士擊飛又將其接住,后有一拳將強敵擊斃(如馬學禮的外甥馬三元)。所以形意拳門規(guī)甚嚴,不準輕易與人交手。河南派形意規(guī)定:凡忤逆不孝者,貪財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為弟子;凡練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須忍讓,也不準在街頭賣藝。
1954年,美國有一位名叫吉爾比的格斗高手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市見識了一位華人拳師演示的形意拳,大為驚佩,認為它是“
拳術中的最高形式”,“但要小心它的危險性”。
形意拳動作簡約,切于實戰(zhàn),順應了武術發(fā)展的潮流,所以傳播很快。此外,該拳系的歷代傳人較少保守性,并致力于理論研究。它與太極拳系一樣,都是以其潛在的文化優(yōu)勢而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形意拳古樸、純厚、富于攻擊性,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武術拳種。
有內無外不成拳,有外無內難成術,形意,顧名思義,就是外形與內意的高度統(tǒng)一和結合。動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剛可柔,不同體質的人都可練習。其拳勢恢宏,勁力剛猛,功夫上身快,實戰(zhàn)性強。自清乾隆年間開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廣泛傳播。河北
深州人李洛能創(chuàng)形意拳后,形意拳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山西地區(qū)練法,拳勢緊湊、勁力精巧;河南地區(qū)練法,拳勢勇猛、氣勢雄厚;河北一帶法,拳勢舒展,穩(wěn)健扎實。當年形意拳宗師郭云深曾創(chuàng)下“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武林佳話。
基本拳法都以
三體式、五行拳(劈、鉆、崩、炮、橫五式)、
十二形拳為主,山西有些地區(qū)
站樁不用三體式,而有六合式、站丹田;十二形為十形。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huán)、雜式捶、
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
五行相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huán)。器械練習有連環(huán)刀、三合刀、連環(huán)槍、連環(huán)棍、三才刀、三才劍、行步六劍、
六合刀、六合槍、六合大槍、鳳翅鏜等等。
河北的基本拳法為5行拳,民國期間與山西派交流得到10大形,后薛顛又創(chuàng)象形術,豐富了河北派形意拳內容。
形意拳很注重基本功的訓練,三體式需要勤加練習。這是最重要的基礎樁法。
形意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以及它的技擊價值、健身價值和表演價值,早已被廣大群眾所認識,學練者遍及神州大地,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了幫助初學形意拳的朋友們糾正和克服在學練形意拳過程中較常見的毛病,現(xiàn)將這些毛病歸納為“十病”,一一列舉,望朋友們注意克服:
1、歪頭縮頸,其勢不正,前俯后仰,皆身是病。
2、張口吐舌,雙目無神,任督難通,視物不清。
3、左右歪斜,駝背弓腰,重心不穩(wěn),步法不靈。
4、挺胸吐腹,努氣拙力,氣難下沉,心身受損。
5、出拳直臂,雙肩高聳,三節(jié)不明,勁力難順。
6、肛門不提,丹田氣散,內中空虛,元氣虧損。
7、胸腹暴露,兩肋開張,自身不嚴,敵易入侵。
8、突臀挺胯,敞膝開襠,中門無守,敵攻難防。
9、腕成死彎,出拳上揚,攻擊無力,易被人拿。
10、虛實不分,陰陽不明,開合無度,變化失靈。
以上為初學形意拳最易犯的十病,望朋友們注意糾正和克服。
“十病”要忌,而且“十目”要知。何為“十目”?車氏形意拳中“十目”是指動作和形象名稱而言。它的具體內容是:斬截、裹挎、挑頂、云領,這四項為動作名稱;雞腿、龍身、熊膀、猴相、鷹捉、虎撲,這六項為形象名稱。凡學練形意拳的,這“十目”就是規(guī)范動作的標尺,故必須認真體會,循此去做,不可隨心所欲,另辟蹊徑。“十目”與“十六”練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幾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論的全部精華,務需認真體驗,才能使拳藝精益求精。
克服了“十病”,又明白了什么是“十目”和“十六”練法,就要在“練”字上下功夫,在車氏形意門中,將“練”歸納為“十練”。
形意拳第一、練頭
頭為全身之主,人的一切行為無不受頭腦的指揮。頭為六陽之首,五官百骸,頭為總領,所以,在演練形意拳的各種套路時,必須做到頭要上頂、頸項要直、下頦要微收,以利領起全身,上下協(xié)調一致,使呼吸自然,任督二脈暢通,氣沉丹田。這樣既利于手臂的自然發(fā)力,還可以利于保護喉部,以防不測。不僅如此,頭在總領手法、步法、身法變化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面部的五官。拳譜上講:“五行真如五道關(這里的五行指眼、鼻、舌、耳、人中),無人把守自遮攔,蔽住五行克他人,四兩可以撥千斤”。由此可知頭在拳理拳法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再來研究頭部五官在拳理拳法中的作用與地位。
眼,拳譜上有:“眼有監(jiān)察之明”與“眼觀六路”之說。無論平時演練,還是與人交手,雙目要全神貫注,緊盯攻擊目標,做到無人似有人,攻防意識逼真,久而久之,可使雙目炯炯有神,不怒神自威,敏銳如猴鷹。特別是與人交手時,必須注意對方的眼,預察機宜,手腳未動眼先行。拳譜上有“眼無神,拳無魂”之論,充分說明了眼睛在練功和交手中的地位。車永宏宗師把“猴相”列為“四象”之一,取意猴子的目光敏銳,這是對形意拳拳理拳法的重大發(fā)展和完善。
耳,有“耳聽八方”之論。我國的中醫(yī)理論以為耳通腎,腎氣充盈則聽覺靈敏,遇敵必先覺,尤其是夜間,耳可聞風而趨避。歷代武林高手都非常注重聽覺的修煉,所以,平時演練要養(yǎng)成悉心用耳,凝神靜聽的好習慣,日久天長,可使聽覺靈敏。
口中有舌,口舌一家,無論行功演練,還是靜坐養(yǎng)神,口要自然閉合,以利呼吸。舌要頂住上腭,以利津液生出,隨時下咽,以防口干舌燥,更利于接通任脈,使周身氣血運行暢通,所以拳譜上有“舌有鵲橋”之說。
形意拳第二、練身
人之身軀,以腰為主宰,無論進退轉側,吞吐化泄,側身調膀,均由腰來協(xié)調。身法,身軀變化之法。車氏形意拳拳理拳法中對身法的要求是: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身之一動,腹實含胸,腰活背圓,提肛斂臀,尾閭中正。身法,有十二法要,即縱橫、高低、進退、反側、吞吐、趨避,這十二法皆有其具體的含義和要求:縱則放其勢,其勇如猛虎;橫則裹其力,開拓無阻攔;高則揚其身,九天摘星辰;低則俯其身,刁拿顯其能;進則乘其隙,出招不留情;退則領其氣,回轉伏斂身;反則顧其后,后面變前迎;側則要調膀,左右皆顧及;吞則身未退,胸腹向里含;吐則身向擁;單雙手推擊;趨左也避右,避實擊虛隙。此身法十二法之要義,凡學練形意拳者,不可不知,拳譜講:“上法以手為妙,進法以足為奇,而總以身法為要”?!皺C關在眼,變通在心(即腦),而把握其要者則在身。身進則四肢不令而行,身退則百骸莫不冥然而逝”,由此可見身法在演練和與人較技時的重要性。
第三、練手
手有撥轉之能,兩手打遍全身,其為攻防之本,故譜有“手如刀槍”之說。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就手而論,有單手、雙手、出手、拎手、起手、截手、顧手,此為“手之七法”。何謂單手:“起前手如鷂子入林,束身束翅而起,推后手如燕子取水,望上一翻,藏身而落,此單手之法也”。何謂雙手,譜曰:“兩手交互并起并落,起如舉鼎,落如分磚,此雙手之法也”?!爱斝刂背稣?,謂之出手。筋梢發(fā),起而未落者,謂之拎手。筋梢發(fā),有起有落,屈而非屈,直而非直者,謂之起手。順起順落,參以拎搓者,謂之截手。筋梢不發(fā),起而未落者,謂之顧手。此手之七法,不可不知”。無論平時演練,還是與人交手,要求肩垂肘墜,腕塌手靈,兩臂似屈非屈,似直非直,這樣可保持兩臂的伸縮彈力,利于變換手法。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心口),出洞入洞緊隨心;手高不過頭,肘高不過口;一手攻擊,一手顧破,擰裹而發(fā),包裹嚴密;手之一發(fā),打有目標,招不虛發(fā);手之一回,肘護兩肋,手護心前,各歸其所,手起撩陰,拳從心出,起如猛虎撲食,落如鷹抓獵物;肩催肘、肘催手,力達筋梢如鋼鉤。
第四、練步
步,即步法,也就是腿腳上的功夫。步為一身之根基和運動之樞紐。拳諺講:心是統(tǒng)帥(心即大腦),眼是先行,腿是戰(zhàn)馬,手是兵刃,無論攻防進退,全憑腿腳之力。譜曰:“腳去手不去為無主,手去腳不去為無根”?!吧頌橹髟?,而形之于步”。足見步法的重要。
車永宏宗師所傳形意拳的步法有:半馬步、立馬步、立叉步、寸步、墊步、虛步、箭穿步、踐步、迂回步、盤根步等多種步法。這些步法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即進步要低,退步要高。進步時,以前帶后,以后促前,行如槐蟲;退步時,以后帶前,以前促后,前后相隨。出入磨脛,快而敏捷,謹防敵手從中門而入。前后兩腳,有虛有實,可起可落,可進可退;進中有退,退中有進,以退為進,可守可攻,虛實變化需見機而作。落步時,要做到胯塌、襠圓、膝扣,腳趾抓地,猶如大樹生根,上下束身如一,防護嚴密,下盤穩(wěn)固。拳譜上講得好:“學拳先學步,看拳先看步,步不穩(wěn)則拳亂,步不快而拳慢,步不合則拳散”?!皺C關在眼,變通在心(大腦),應變在手,而千變萬化不至于窘迫者則為步”。
形意拳第五、練梢
在車氏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稱人體的血、肉、筋、骨之末端為梢,總稱為“四梢”。發(fā)為血梢,舌為肉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四梢用力,人可變其常態(tài)。常言道,怒發(fā)沖冠,虎須倒豎,是指人在極端憤怒下的外在表現(xiàn),而在拳理拳法中更講究心一顫而四梢齊,內勁出。毛孔的開合,可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而力量充實,舌頂上腭,可使津液生盈而不氣浮,不口干;手指腳趾扣,可使氣注于筋而四腳有力,齒叩可使精神貫骨,而身堅力發(fā)。所以在行功時,要做到發(fā)欲沖冠、舌欲催齒、甲欲透骨、牙欲斷筋,有推山倒海之力,有吞狼咽虎之勢,四梢齊一,氣聚力實,下盤穩(wěn)固,勇猛外宣,使敵膽寒。四梢之重要,由此可知。
第六、練精
精,指人體內維持生命的高級物質——精液。我國的中醫(yī)理論和歷代武林高手都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精為生氣之源,氣為養(yǎng)神之所,神乃生命之主宰。精足則氣足,氣足則神充,神充則陽剛外溢;若精枯則氣竭,氣竭則神無,神無則命休??梢娙松芯珓t生,無精則 死,充分說明了精對維持生命的重要作用。精,難生易耗,明知是寶而珍惜鍛煉者極少。故車氏歷 代先師諄諄告誡門人:“要節(jié)欲,以保精養(yǎng)精”。形意古譜上講“精養(yǎng)實根氣養(yǎng)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yǎng)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要練形意真功,必須節(jié)制性欲,若性欲無度,必造成精元氣虛,身體衰弱,抵抗力下降,易發(fā)疾病,這就失去了“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基本條件,欲達上乘功夫則可望而不可及。
第七、練意
意,即人的大腦之思維過程。拳譜上講:“心(指大腦)所發(fā)為之意,意之所向為之拳”。大腦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中樞,指揮人的一切活動,習武也不例外。意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的作用可分為三個方面:
1、意動身隨。無論是演練套路,還是與人較技,一舉一動,都是以意領先。攻防進退,吞吐趨避,動作規(guī)范,凡一舉一動,都在意識指導下進行。
2、以意領氣。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要求內三合與外三合,動作與呼吸相配合,一呼一吸,一出一入,形隨意轉,以意領氣。意到、氣到、手到、足到,方顯功夫為妙。
3、以意顯形。形意拳的一大特色就是象形取意。如劈拳有似斧劈物之意,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虎形有猛虎撲食之勇,蛇形似草上飛,有撥草之能等等,無論何種技法,都是在意的指導下來完成的。通過意的活動,可以增強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刺激,進一步強化大腦的思維反應功能,從而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八、練氣
氣,乃生命之本,人活一口氣,有氣則存,無氣則亡。氣是力的源泉,無氣則無力。氣可分為內氣和外氣,練形意真功講究養(yǎng)氣和練氣。所謂養(yǎng)氣,即指在意念的指導下,將全身之氣凝聚于丹田,長期養(yǎng)氣,可使元氣充盈,精神旺盛。所謂練氣,是指在意念的導引之下,氣從丹田出,通于四梢,達于全身,凝于兩肋,沖于腦頂,上下鼓蕩,左右開合,勁力充足,而后發(fā)為絕技。所謂內氣,是指人體內的肺腑之氣和經絡之氣。所謂外氣,是指呼吸之氣。只有外氣不斷地供給與補充,才能使內氣不斷地運行與發(fā)揮,即我們常講的吐故納新,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才能發(fā)揮人體之潛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形意拳以呼吸為功,運行為效,以內氣的運行來帶動外氣的變化,即意之所向,氣即隨之;氣一動而力即趨之。逆腹式呼吸為形意拳的引功運氣之法,輕松平靜為行氣之本,小周天運氣法為進入高層次的階梯。起勢扎步時呼吸,使氣通于周身;動作時呼吸,使氣力相合。進則呼,退則吸,開則呼合則吸,呼氣由丹田而吐,吸氣歸丹田所納,內氣外氣,循環(huán)往復,源源不斷,氣運周身,力達四肢,內外相合,功夫可達上乘之境。
第九、練力
人體之力有內力和外力之分,力之源乃氣,拳譜上講:“內氣中和自生氣,形式順者自有力”。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講究,練力要遵循:“三節(jié)”、“六合”之規(guī)。僅以三體勢樁功為例,勢一扎,手一出,務必力從根節(jié)起,順于中節(jié),達于梢節(jié),三節(jié)順達,節(jié)節(jié)相催,即肩催肘,肘催手,力達拳掌。腿腳用力之法也是同一原理,起于根節(jié),順于中節(jié),達于梢節(jié)。即胯催膝,膝催足,力達 腳掌。必須牢記,無論何時何地,練力要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形式和順,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如此練力,日久天長可達到力不蓄自蓄,勁不發(fā)而自發(fā),力量無窮。
形意拳第十、練功
所謂功,即指功夫,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三體式樁功,各種單練對練套路,都是基本功,要經常認真的演練和體會。特別是散手(太谷叫撕扒),更是真功夫的具體檢驗。形意散手名家孫德宜先生在青年時代,為了提高散手真功,經常不辭辛苦找到功夫上乘的前輩門上,花錢買打,從中吸取營養(yǎng)來充實自己。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他幾乎每天都要到布學寬大師家學習散手技法,一種手法他要反復練習幾百遍,上千遍,直到運用嫻熟,得心應手為止,這是他所以成為形意散手名家和“試金石”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得到形意真功,就必須做到三節(jié)明,四梢齊,講陰陽,懂趨避。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勤于思考,堅持不懈,樂于吃苦,就能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敵手攻來隨我意,以藝服人是真藝”的高超境界。
歷史名人
姬際可 心意六合拳創(chuàng)始人
李洛能 河北派形意拳創(chuàng)始人37歲拜戴龍邦為師,47歲時“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絕境。
郭云深 半步崩拳打天下
劉奇蘭 龍形搜骨一代絕技
宋世榮 宋式形意創(chuàng)始人
李存義 劉奇蘭傳人,天津國術館館長,曾曰:國術者,形意拳。
耿繼善 劉奇蘭傳人,北京四民武術社創(chuàng)立者。郭云深稱之為形意門“后繼之杰”,以槍法著稱,晚年與其子耿文彩將形意拳傳到武漢。
董秀生 得劉奇蘭和宋世榮親傳,同時兼得南少林五行柔術,自成風格,以軟劈掌,蛇纏手,鐵掃帚等聞名當時武林。
孫祿堂 郭云深傳人,融太極八卦形意集于一身,孫氏太極創(chuàng)始人,“河北二祿”之一,輕功極佳,武林公認:虎頭少 保, 天下第一手,又名萬能手。
唐維祿 李存義傳人,精于技擊,“河北二祿”之一,輕功極佳,號稱北霸天。
尚云祥、字庭 山東武定府,東陵縣,尚家莊人氏。李存義傳人,外號鐵足佛,幾復云深半步崩拳之功,中華武士會擂臺首壓其陣,無人上臺。民國26年,逝世,享年74歲。
李文彬是尚云祥最小的徒弟《尚氏形意拳械抉微》
李仲軒 唐維祿、尚云祥、薛顛傳人,晚年著有《逝去的武林》,介紹形意拳許多不傳之秘,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形意拳即將出現(xiàn)斷層的現(xiàn)狀。
當代名人
張風躍:生于1952年,1959年6月從師于青云門16代掌門業(yè)喜大師學習青云門功法(8樁、12路拳法以及器械),1963年4月拜形意拳名師陳子江為師學習五行和十二形。現(xiàn)為青云門17代掌門。
李漢章:津門形意拳大師,在形意之鄉(xiāng)——天津市漢沽區(qū),誰都知道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形意拳家,他就是人稱“鐵背熊”的李漢章先生(1880-1962)。 漢章先生一生無二業(yè),他在東北三省及家鄉(xiāng)天津漢沽教授形意拳弟子。
李仲軒:老人一生沒收過傳武的徒弟,晚年有幸《武魂》給予了一片言語的天地。據(jù)李老子女回憶,在1984年,一位中國科學院同志要為李老出書,被李老謝絕。
楊遵利:山東鄒平人,漢族,大學文化,工程師,現(xiàn)任職于山東省直機關單位。系國家一級武術裁判,中國
武當武術十佳武術名家,中國武當武術聯(lián)合會常委、副會長。
任來福:東北形意拳大師, 1938年出生于河北省雄縣?,F(xiàn)為長春市形意拳研究會會長,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入編"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其所演拳勢,身形中正,勁力雄渾,深為許多武術名家所稱贊。
徐安慶和周寧:“康龍武林大會”冠亞軍。2009年4月23日,全國武術愛好者矚目的央視“康龍武林大會”2009年形意拳全國總決賽在央視演播大廳舉行,徐州武術選手徐安慶和周寧分獲冠亞軍。
杜云生:津門形意拳名家,天津人。父親是天津形意名家
韓慕俠的關門徒弟,后拜韓慕俠的侄子趙云彪先生為師,從八九歲時開始練功夫,幾十年堅持下來,終于達到了高手的境界。他打拳干脆利落,很有氣勢,而且擅長技擊。每逢周末常在公園中義務教授形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