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外出學習的筆記,望同志們?nèi)缬信d趣的話就擠出一點時間瀏覽一下,并盡量有選擇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或有教益。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朱季華
一、關于教育思想
案例討論:
案例一:這番警世之言告訴了我們什么?
一位從納粹集中營中逃脫的幸存者,戰(zhàn)后做了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老師來到學校,他都會交給那位老師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老師,我是一名納粹集中營中的幸存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境: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y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到高中或大學教育的士兵槍殺??吹竭@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被用于創(chuàng)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tài)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們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案例二:什么是最受歡迎的教育方式?
1996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日本東京組織的一次由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中小學教師(208名)、學生(202名)參加的聯(lián)歡活動。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孿生兄弟,都是14歲,正在學校讀書。他們家離學校比較遠,家長給他們配了一輛輕型汽車讓他們開車上學、回家。這兄弟倆由于貪玩,好睡懶覺,經(jīng)常遲到,雖經(jīng)多次批評,還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試,盡管老師事先警告他們不許遲到,但他們因在路上玩耍,還是遲到了30分鐘。老師查問原因,它們謊說汽車在路上爆胎,到維修店補胎誤了時間。老師半信半疑,但沒有發(fā)作,讓他們進課堂后就悄悄到車庫檢查他們的汽車,發(fā)現(xiàn)四個輪胎都蒙著厚厚的灰塵,沒有被拆卸的痕跡,很明顯,補胎是他們編出來的謊話。
問:假設你是杰克兄弟的老師,你將怎么處理?
中國式的處理方法:
一是當面嚴肅批評,責令寫出檢討;二是取消他們參加當年各種先進評比的資格;三是報告家長。
美國式的處理方法:
幽他一默,對兄弟倆說:“假如今天上午不是考試而是吃冰淇淋和熱狗,你們的車就不會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的處理方法:
把兄弟倆分開詢問,對坦白者給予贊揚獎勵,對堅持謊言者嚴厲處罰。
英國式的處理方法:
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韓國式的處理方法:
把真相告訴家長和全體學生,請家長對孩子嚴加監(jiān)督,讓全班學生討論,引以為戒。
新加坡式的處理方法:
讓他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羅斯式的處理方法:
給兄弟倆講一個關于說謊有害的故事,然后再問他們:近來有沒有說過謊?
埃及式的處理方法:
讓他們向真主寫信,向真主敘述事情的真相。
巴西式的處理方法:
半年內(nèi)不準他們在學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的處理方法:
指出三個問題,讓兄弟倆分別在兩個地方同時作答。三個問題是:1、你們的汽車爆的那個輪胎?2、你們在那個維修店補胎?3、你們付了多少補胎費?
91%學生選擇以色列的方法。這種批評教育方法帶有游戲性質(zhì),學生不怕,不難堪。
二、關于教育管理
案例一:小學課堂可插嘴睡覺
上課插嘴、喝水、上廁所、隨自己的心意選擇同桌……這些被傳統(tǒng)課堂定義為違紀的行為,在上海虹口區(qū)幸福四平實驗小學卻被扶正,“翻身”成了學生的課堂權益。該校賦予學生六項課堂權益,并向老師提出,“請千萬不要忽視學生的課堂權益,否則你要違‘法’喲!”
校長俞吉祥認為,傳統(tǒng)教學更看重老師,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卻被忽視,這是不合理的。教導瞿曉意認為,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課堂中要尊重學生完整獨立的個性,只有“人”的地位被完整確立了,教育才會健康發(fā)展,學生才能健康成長。學校將這一教學理念灌輸給所有教師,并通過校長隨機聽課等形式督促教師。
學生六項課堂權益
一、允許學生隨時提問,
二、允許學生插嘴,
三、允許學生質(zhì)疑老師,
四、允許學生選擇同桌,
五、允許學生喝水撒尿,
六、允許學生重做測驗。
課堂文化重建——針對異化的課堂紀律:
現(xiàn)行中小學課堂的主要紀律:上課要端坐,雙手交叉平放桌上,兩腳并攏,舉手時一律把一只手的肘關節(jié)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不能舉得太高;上課除了老師要求的舉手、翻書、寫字等規(guī)定動作外,不能做其他小動作;上課發(fā)言要舉手,不舉手不得發(fā)言,不經(jīng)老師準許不得隨意插話……
異化的課堂紀律在目的上要求服從,在方式上進行約束,在手段上實施懲罰
案例二:考試不理想允許“借分”
最近,上海市某小學出現(xiàn)了一件新鮮事:學生對自己測驗或考試感到“缺分”,可申請通過“借分制”適當補足,從而上一個等第,所借的分數(shù)在下次測驗或考試成績中扣除一定的分數(shù)作為“償還”。
這所小學的“借分制”經(jīng)媒體披露,在全國教育界引起很大反響。贊賞、模仿者有之,否定、批評者也有之,褒貶不一,議論紛紛。
請問,對“借分制”您是怎樣看的?
贊同的觀點:
1.在“借分制”中,分數(shù)成為評價學生的活躍因素和激勵杠 桿,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和再次努力的機會,這是探索小學生異步發(fā)展的學業(yè)管理與評價的一種教育創(chuàng)新;
2.“借分制”激活了評價機制,使分數(shù)“活化”;
3.“借分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風險意
識,讓德育“物化”;
4.“借分制”拓展了知識,讓學生從小學習金融等知識,求得知識“融化”。
5.借分不丟臉,不喪失學生的自信心,也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借分可以通過還分,培養(yǎng)學生誠信、進取的個性品質(zhì),奮發(fā)向上,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以及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全國各地小學出現(xiàn)了多種形式的“借分制”,如浙江杭州拱宸橋小學開設“學分銀行”,吉林長春103中學小學部辦起“分數(shù)信貸小銀行”……
反對的觀點:
1.這種“以分促分”的做法,客觀上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強烈的暗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分數(shù),而分數(shù)是可以通過“商業(yè)手段”取得的.在不斷的借分、還分中,學生難免會掉進“分數(shù)第一”的旋渦。
2.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應該是學生學習成果的真實反映.然而,借來的分數(shù)反映的是什么呢?還掉的分數(shù)又代表什么呢?這在教育學上有依據(jù)嗎?
3.不可否認,學生為了還分,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然而學生的這種學習的積極性,與其說來自于借分的激勵,還不如說來自還分的壓力.不少學生表示:“如果借了分,還不上怎么辦?”由于考試成績的不可預測性,即使學生盡了最大努力,下次考試還是沒達到“合同”要求,他們將遭受失敗和失敗的雙重打擊,其結果更加難以承受。
4.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的懶惰情緒:這次考不好也無所謂,反正還有下一次呢。
三、關于課堂教學
案例一:“蝴蝶”的啟示
有人發(fā)現(xiàn)已裂開一條縫的繭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掙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繭剪開,幫助蝴蝶脫繭而出??墒沁@只蝴蝶卻因身體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掙扎,直到把翅膀練強壯了,再破繭而出,才能飛得起來,省去了過程看似為其免除了痛苦,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案例二:借班上課
案例: 怎樣看“借班上課”?
一名特級教師來到一所小學,進入一間他完全陌生的教室,面對完全陌生的一個個小臉蛋,從容不迫地、有板有眼地展開了他的作文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嚴謹、流暢,以師生之間的短、平、快節(jié)奏推進,在場的聽課教師全神貫注地欣賞著教師那嫻熟的教學技藝,課剛結束,就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請問: 您怎樣看待“借班上課”?
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對“借班上課”的看法:
成功教學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如果是在本班上課,一般來說這是不成問題的。但如果是“借班上課”,至少我很難在一堂課上與素不相識的學生“水乳交融”。盡管,我絕大多數(shù)時候借班上課,得到的評價都還不錯;但我清楚,不管我在課堂上多么“機智”,最后都是想方設法把學生置于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內(nèi);學生不管在課堂上都么熱鬧,顯得多么有“主體性”,其實他們或多或少,或明顯或隱約地都成了我表演的道具。
但這也怪不得我。試想:連“知己知彼”這個起碼的要求都達不到——我們從參加教育工作第一次備課起就被告知必須“備”學生(這個學生可不是抽象的整體,而是具體的個體)——教師怎么能上課?但這課又必須上,那當然就只有由教師制定一個比較完美而又巧妙(即看不出痕跡)的教學框架,包括設計一系列“問題”等等。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得不已經(jīng)提前做好了“預制板”——于是教師完全掌握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權,“以不變應萬變”,當然“游刃有余”。
如何看待“借班上課”?
一切教學活動的服務對象都是學生,而借班上課的服務對象則是教師,所以借班上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教研活動形式。
案例三:什么樣的課是好課? 眾說紛紜,各有見解,例如:
■好課的基本標志:(孫遠清)
有效---互動
有質(zhì)---回歸
有度---容量、思維量、節(jié)奏、負擔等適度
有變---預設性、生成性、機智應變
好課的十二字內(nèi)涵: (崔允漷)
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
■一堂公開課的基本標準:(程紅兵)
常態(tài)真實有效;師生和諧共振;實驗性示范性。
■一堂好課的五個基本要求(葉瀾):
1、有意義
(1)學到了新的知識;
(2)鍛煉了能力;
(3)有積極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的要求。
一個重要的標志是:學生進入課堂和走出課堂時有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
有意義的課也是扎實的課。???
2、有效率
(1)效率的面。對全班學生,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效率,整堂課是充實的,能量是大的;
(2)效率的高低。這堂課中,學生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有的學生變化大一些,有的小一些,但不能沒有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樣的課是充實的課。
3、有生成性
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的生成。
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4、常態(tài)性
公開課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課成了表演課。我們反對借班上課。為了淡化公開課的概念,我們只有“研討課”,沒有“公開課”。
在研討課里,不管誰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上的。
這樣的課就是平實的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準備,然后才能上的課。
5、有待完善
任何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否則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公開課要上成沒有一點問題的課,那么這堂課所預設的教學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日常的課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
這樣的課稱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組成了一堂好課的五個基本要求。
課例: 教什么都不要忘記是在“教人”
杭州朱樂平老師,剛一上課,就列出討論的問題:下表中是小明、小紅和小強在三次考試中的數(shù)學成績。請判斷三個同學中那一個人的數(shù)學成績比較好?
生1:我認為是小明。因為從表上看,小明的成績一次比一次進步,而且在最后一次考試中他考的分數(shù)最高。
生2:我認為小強的成績比較好,因為他的平均分最高。
生3:小紅成績好,她的成績比較平穩(wěn),不象其他兩人,有時考得好,有時考得不好。
生4:小強好,他第一次臨場發(fā)揮最好,考了96分,是所有分數(shù)中最高的。
生5:(振振有詞地)小明好。雖然第一次他考得最差,但第三次他考得最好。俗話說,誰笑到最后,誰就是真正的勝利者。
生6:我認為小強好。因為他前兩次都考得很好,第三
次可能是考試失誤。
生7:小明好。因為他第三次考得好,說明他現(xiàn)在是最好。(注意:他用了“現(xiàn)在是”這個詞)。
師:剛才大家講出了這么多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這說明我們選擇不同的標準,在不同的標準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有的同學都若有所悟地點頭。課上到這兒,聽課的老師都認為帷幕將要拉上??芍炖蠋煵⒉粷M足,只見他話鋒一轉(zhuǎn)。)通過這個例子,你們有什么總結的話要說嗎?
大家略一沉思,又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1:考慮問題時,應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進行思考,這樣可以拓寬我們的解題思路。
生2:想問題不能光憑一些數(shù)據(jù),而應該把各種情況綜合起來考慮。
生3:我認為面對問題時,只要我們善于開拓我們的思維,就能想出各種方法來。
生4:語文有多種答案,而數(shù)學往往是一種答案,所以我們要努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數(shù)學也可以有多種答案,就像剛才的例子。
師再次進行調(diào)控:同學們說得真棒。剛才總結的是在解決數(shù)學方面的一些觀點。那么在做人方面呢?(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span>
生1:做每件事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應該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
生2:看一個人,不能只看到他的缺點,還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每個人的優(yōu)點應該是大于他的缺點的。
生3:多方面地看一個人,然后再總結,千萬不能光憑一件事就斷定一個人怎么樣。
生4:看問題不能光用一種老方法,而要用新穎的眼光來看問題。
生5:看一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本質(zhì)。
生6:解決問題要多用自己的腦子想,不能光聽別人怎么說。
生7:應該允許每個人有自己的方法。比如吃面包時,不一定非要同時吃牛奶,也可以是果醬或者其他什么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