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導(dǎo)讀:可以溫里的中藥有哪些?溫里藥主要以溫里祛寒、治療里寒證為主。那么可以溫里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溫里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溫里藥主要作用有溫里祛寒,溫里藥味多辛甘,性主溫?zé)帷R詺w心,腎,脾,胃經(jīng)為主??梢杂弥卫锖C。溫里藥多為辛熱燥烈之品,易耗陰助火,凡實(shí)熱證,陰虛火旺,津血虧虛者忌用;孕婦和氣候炎熱時(shí)慎用。
1、辣椒
辣椒,中藥名,為茄科植物辣椒或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夏、秋二季果皮變紅色時(shí)采收,除去枝梗,曬干。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用于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肺結(jié)核以及痔瘡患者忌用。辣椒有刺激性,如有瘡癤、牙痛或眼部疾病,不宜食用。
2、高良姜
高良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莖。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和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干。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體虛者不宜單用。
(1)用于治胃寒脘腹冷痛: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和劑局方》)
(2)用于治療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與厚樸、當(dāng)歸、桂心等同用,如高痕姜湯。(《千金方》)
3、附子
附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仃柧饶?,補(bǔ)火助陽,散寒止痛。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1)內(nèi)虛目暗:補(bǔ)氣養(yǎng)血。用當(dāng)歸(生曬)六兩,附子(火炮)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名六一丸。(《圣濟(jì)總錄》)
(2)氣虛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半盞服。名果附湯。(《濟(jì)生方》)
4、母丁香
母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藥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實(shí)。溫中降逆,補(bǔ)腎助陽。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不宜與郁金同用。
《證因脈治》丁香柿蒂湯:丁香、柿蒂、人參、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5、小茴香
小茴香,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初熟時(shí)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shí),除去雜質(zhì)。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鹽小茴香有暖腎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jīng),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鹽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經(jīng)寒腹痛。
(1)《醫(yī)學(xué)發(fā)明》天臺(tái)烏藥散:常于烏藥、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
(2)《本草匯言》:與高良姜、香附、烏藥等同用可治胃寒氣滯之脘腹脹痛。
6、肉桂
肉桂,中藥名,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多于秋季剝?nèi)?,陰干。有補(bǔ)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的功效。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zāi)砍啵母估渫?,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
(1)十全大補(bǔ)湯:益氣補(bǔ)血,養(yǎng)心安神。主治勞積虛損,呼吸氣少,行動(dòng)喘息,心虛驚悸,咽干唇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人參養(yǎng)營(yíng)湯:溫補(bǔ)氣血,主治氣血不足,虛勞咳嗽,食少遺精,腳膝無力,瘡瘍不斂,婦女崩漏等?!短交菝窈蛣┚址健?/p>
7、干姜
干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冬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者稱為“干姜片”。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
(1)用于治脾胃虛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飲,喜唾涎沫:人參、干姜、白術(shù)、甘草。如理中湯。(《傷寒論》)
(2)用于治中寒水瀉:干姜(炮)研末,飲服二錢。(《千金方》)
8、花椒
花椒,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曬干,除去種子和雜質(zhì)。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外用:濕疹,陰癢。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與生姜、白豆蔻等同用,可用于外寒內(nèi)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癥;與烏梅、干姜、黃柏等同用,可用于蟲積腹痛,手足厥逆,煩悶吐蛔等癥;與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同用,可用于濕疹瘙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