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便扶向(
(3)阡陌交通(
(5)率妻子(
(6)乃(
2、按下面的要求寫出有關(guān)語句。
(1)形容桃花林優(yōu)美景色:
(2)表現(xiàn)桃花源環(huán)境優(yōu)美:
(3)表現(xiàn)社會生活平靜:
(4)表現(xiàn)人民生活和平安樂:
(5)表現(xiàn)桃源中人熱情好客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边@句話暗示漁人對他們說了什么?洞中人又“嘆惋”什么呢?
4、你對文中“遂迷,不復(fù)得路”,“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如何理解。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2、翻譯下面句子。
(1)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中:
(1)
(2)
4、第4段描繪了三峽(
5、 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征描寫三峽的自然景物的?
6、第2段和第3段各描寫了什么景物有何特點?
7、 三峽地貌總體特點是什么?
8、 最后一句,對文章的表達(dá)有什么作用?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1、解釋下列詞語:
德馨
絲竹
2、本文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句子是:
3、用文中的語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本文是從三方面緊扣全文主旨、表現(xiàn)中心的。這三方面是:
(1)寫陋室的
點。這是寫
(2)寫陋室中的
寫
(3)寫陋室中的
之情。這是寫
5、這篇短文表達(dá)了作者
6、翻譯: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何陋之有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虎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解釋加點的詞語。
(1)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2)下見小譚,水尤清洌
(3)潭中魚可百許頭
(4.)岸勢犬牙差互
(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6)凄神寒骨,悄愴幽速
2、作者善于運用比喻來描寫事物的聲音和形態(tài),請從下邊的句子里把比喻句挑出來,
并分別指明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可結(jié)合課文)。
(2)皆若空游無所依
(3)似與游者相樂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5)其岸勢犬牙差互
3、翻譯下列句子。
(l)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參考答案:1、以…為樂。
3、(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岳陽樓記》
(一)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導(dǎo)乎?
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是“ ”的前提,也說明了藤子京“謫守巴陵郡”后仍奮發(fā)有為,跟下文寫的遷客騷人不同。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的“此”是指: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前人之述”是指:
4、分別概括兩個自然段的大意。
① ②
5、第一段運用的表達(dá)方式是: ;第二段運用的表達(dá)方式是: 。
6、“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導(dǎo)乎?”一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
7、解釋詞語。
①予觀( ?。┓虬土陝贍睢 、诖藙t岳陽樓之大觀( )也
③前人之述備( )矣 ?、艿脽o( ?。?dǎo)乎
8、翻譯“增其舊制”:
(二)
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下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解釋下邊成語中加點字的意思,再寫一個含“怡”字的四字短語。
3.在第②段中用橫線畫出與“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面悲者矣”形成鮮明對比的句子。
4.翻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5.作者認(rèn)為,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具有怎樣的抱負(fù)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請你舉出一個具有這種抱負(fù)的歷史名人事例。
《醉翁亭記》
(一)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魚,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三段話描寫了三個場面,請用豎線劃分出來,并各用四五個字概括世面內(nèi)容。
(1)
2、文中的“傴僂提攜”,“非絲非竹”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3、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段話描寫的氣氛,可用哪一個詞?
4、翻譯“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p>
5、文語言形式優(yōu)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為上聯(lián),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一文,擬一個下聯(lián)。
上聯(lián):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二)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此段文字選自《
7.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瑯琊(láng
8.解釋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9.文中三個加點“于”的意思依次是
10.請用“//”把這段文字劃分為兩層,并概括層意。
①
②
11.這段文字的寫景順序是由
12.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13.作者自號“醉翁”是因為
14.奠定全文抒情基調(diào)的句子是
15.與“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17.翻譯。
①峰回路轉(zhuǎn)。
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8.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19.解釋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20與“水落而石出”中“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
22.分別寫出描寫山間景色的句子。
23.第二段共寫了四層意思,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這四層意思的四個句子:
24.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25.最能準(zhǔn)確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會特點的一項是(
26.第二段描寫主要用意是表現(xiàn)作者 27.翻譯。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四)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8.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含義。 29.“嗚聲上下”的“上下”指 30.用“//”給這段話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31.文中作者用了層層襯托的寫法。先用 32.點明文章主旨的三個字是 33.“同其樂”的“其”指 34.游人樂的原因是 35.“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边@句既含蓄地表現(xiàn)作者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dāng)今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勝人持湯沃灌,以食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表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難若此。 2、翻譯下面的句子。 3、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6.結(jié)合課文,說說現(xiàn)代中學(xué)生應(yīng)有怎樣的苦樂觀?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A、余/幼時/即嗜學(xué)。
B、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觀群書。
D.俯身/傾耳/以請。
4.作者宋濂用自己切身體會去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在閱讀段中,找出切身體會的句子。
答:
5.作者是從哪幾方面談自己刻苦學(xué)習(xí)經(jīng)歷的?
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