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興
摘 要:當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相當一部分教師把它上成了文言文,讀讀背背,翻譯句子,理解思想感情,賞析一下重點詞語和名句,古詩詞的趣味丟失不少。本文立足古詩詞的“三美”(音樂美、語言美和意境美),從一教師課堂實錄入手以點評的方式就初中古詩詞教學發(fā)表了個人的見解。
關(guān)鍵詞:古詩詞 課堂教學 點評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其藝術(shù)魅力的“三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騷客頂禮膜拜。其音樂美主要體現(xiàn)在用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平仄抑揚上;其語言美集中表現(xiàn)在高度凝練、煉字傳神、對仗工整和生動形象上;其意境美則可以用詩畫一體、情景交融、韻味悠長加以概括。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再清晰不過,就是要引領(lǐng)學生憑借簡單的文字體會豐富的內(nèi)涵,就是要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上述“三美”,撩撥學生熱愛之心。下面,筆者一邊呈現(xiàn)一教師的課堂實錄,一邊提出古詩詞教學之建議并闡釋古詩詞教學之“道”。[1]
一、樣本:一初中教師執(zhí)教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課標及核心素養(yǎng)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受詩歌闊大蒼涼的意境,體會詩人獨特的感情。
2.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闊大蒼涼的意境,體會詩人獨特的感情。
3.教學難點
學習詩歌鑒賞的方法。
[點評]課標及核心素養(yǎng)太空泛,建議改為學習目標;“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目標空泛,偏高。其實,“預習”中“圍繞古詩查找相關(guān)資料,了解詩人生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注意節(jié)奏和韻律,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的學習目標已相當合情合理。
4.教學流程
(1)課前熱身:歌曲《煙花三月》。
[評點]有助于古典氛圍的營造,但與此詩意境不甚吻合。
(2)自主預習:閱讀助讀資料,完成古體詩和作者方面的習題,評講。
[點評]助讀資料的使用,是學習目標要求,有利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情感。若用在后面的“讀出情感”部分,則更為自然、有效。古體詩知識和作者介紹的習題部分可作為預習,最好的辦法是學生收集相關(guān)資料(文本目標中有明確要求),班級簡單交流;其次是教師提供,學生圈點勾畫出重點(培養(yǎng)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這種處理方式就將知識識記變成了思維發(fā)展、技能培養(yǎng)。
5.合作探究
(1)朗讀古詩,我們應做到哪些要求?(自由讀,聽錄音讀,男女賽讀,齊讀)
讀準字音:師故意讀錯,以此引出對“愴”和“涕”音形義的強調(diào)。
讀準節(jié)奏:抽生讀,學生評議,相機劃出節(jié)奏。
讀出感情:引導學生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
[評點]階梯式要求,學生易達成。讀中悟,悟中讀,誦讀法是古詩詞教學最重要的法寶。特別是名家誦讀的錄音,極易把學生帶入意境。這時教師應反復播放,要求學生閉上雙眼,靜靜聆聽,想象畫面,體會人物情感,繼而搖頭晃腦,輕聲應和,最后高聲吟誦,仿佛我就是陳子昂,站在高高的蒼涼的幽州臺上,隨口吟出他心中的復雜感慨,詩我渾然一體。
(2)我想用我喜歡的方式品味這首詩(播放背景音樂,運用學科整合理念,指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個性解讀)
指導學生個性解讀:繪畫、楷體抄寫、表演等。
展示互評。
[點評]這是亮點,兒童的語文,游戲化為佳,寓教于樂是也。學科整合、楷體抄寫也切合了學習目標。展示互評,利用得好,在思維碰撞中,更能走近文本。[2]
(3)達標檢測
師示范:出示畫面,播放名家吟誦錄音。學生在吟誦音樂中完成相關(guān)習題。
[點評]名家吟誦錄音,近乎歌唱的抒情,若仿前“名家誦讀的錄音”評點中的操作辦法,極易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上出學生終生難忘的震撼效果。學生的讀、議、繪畫、楷體抄寫、表演、背誦、吟唱,這些都是“練”的呈現(xiàn)形式!語文課堂教學最忌諱習題化,如教師經(jīng)常說“完成學案某某題”“下面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語文的趣味還何在?一是語文練習必須學科化、多樣化;二是不能機械化,必須隱蔽化、不著痕跡,這需要教師精心設(shè)計。
(4)拓展延伸
①比較閱讀陳子昂的《燕昭王》。
②探究“登高”這一文學意象的內(nèi)涵。
[點評]這兩題設(shè)計的很好,既突出了單元目標——比較閱讀,又抓住了古詩詞的核心——意象探究。刪掉“達標檢測”部分,《燕昭王》放在課內(nèi)處理,與課文互相映襯,互作注腳,相得益彰,相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會更進一層。[亮點]
反復誦讀,并互相評議;播放名家誦讀、吟唱錄音;學生個性化解讀。
二、思考:古詩詞該怎么教
為了感受、享受古詩詞的趣味,古詩詞教學必須扣住“三美”:音樂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1.音樂美:誦讀法、吟唱法,因聲求氣,復活語言的神韻氣質(zhì),領(lǐng)悟古詩的情感精神。
2.語言美
抓住詩眼:關(guān)鍵的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活用詞,運用擬人、夸張、通感等修辭處,用典,承載歷史文化的意象。可用增、減、換詞來咀嚼品析其妙處。
名句:通過煉字凝意、修辭、想象等體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韻外之致”。
3.意境美
王夫之稱“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朱光潛在《詩論》中說,“情景相生而且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境界”,他認為,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
所以,應抓住情景交融處,憑借具象的實境(物境)來充分展開聯(lián)想、想象,生發(fā)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虛境(情境),從而進入詩我一體的飽含“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的優(yōu)美意境。
更高層次的要求,則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古人的文化情結(jié)、情志,要有深入的、融會貫通的理解。
簡而言之,誦讀為基礎(chǔ),通過想象(舉象)將文字還原成具體的畫面、場景、情景、有生命的圖景,把自己當成作者本人,植入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所以,坐實“誦讀”“想象”“入情造境”即可。
參考文獻
[1]顧文斌.從詩境緣生入手感受古詩詞意境美--談初中古詩詞審美教學[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5(3):47-48.
[2]:李繼恒.古詩文作為習作素材的一個范例——《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110-11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